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153819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队列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本科)(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队列研究及其评价汪宁 W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性因果关系:所有暴露于该因子的人都能发病。概率性因果关系:多数暴露于该因子的人都能发病。暴露于该因子的人发病概率显著高于非暴露于该因子的人发病概率一、队列研究原理: 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 与非暴露于某因素,或不同暴露水 平的亚群,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 较不同组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 以检验该因素能影响发病的假设。二、队列研究的主要类型: 三、暴露队列与对照队列的选择:1、外对照:暴露队列与非暴露队列进行对 比 2、内对照:暴露队列内不同暴露程度组的 相互对比 3、总人群对照:暴露队列与包括自己在内 的总人群进行对比 4、多重对照:上述三

2、种对照方式的组合四、样本量的确定:、计算公式: 、样本量估计的其它考虑追踪研究有失访,应再加10%;暴露组与对照组比例一般是等量,或对照者暴露者,但不能相反。五、资料整理与分析(一)、频率指标: 1、累计发病(死亡)率:是以在整个随访期被完整观察到的人 群为分母(一维性),其中出现结局者为 分子。整理和计算均较简单,但如果所观 察的人群流动性较大时,则信息量的耗损 很大。2、人时发病(死亡)率:是以在整个随访期被观察到的每一 个人及其被观察到的时间综合为分母( 二维性),称为观察人时数,其中出现 结局者为分子。人时率的整理和计算均 较复杂,但因为信息量的利用度很高, 所以特别适用于所观察的人群

3、流动性较 大的情况。(二)、危险度指标:1、相对对危险险度(RR):RRIe/Ic暴露组发组发 病率与对对照组发组发 病率之比值值,表示该该因素与疾病的联联系强度。2、特异危险度(AR):ARIeIc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之差,表示完全由该因素所致疾病的危险性。RR数值值范围围在暴露与疾病关联联的意义义3、特异危险度百分比(AR%):AR%(IeIc)/Ie100%暴露者中由于暴露该因素所致发病占暴露 者发病的百分比。表示该因素暴露者病人的全部病因中所占 比重。又称“病因分值”。4、人群特异危险度(PAR):PARItIc全人群某病发病率与对照组(非暴露人群)发 病率之差。表示在全人群中由

4、该因素所致疾病的危险性。5、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PAR%(ItIc)/It100%人群中由于暴露于该因素所致疾病占人群发病 的百分比。表示该因素在全人群病人的全部病因所占比重 。又称“人群病因分值”。 美国Cassall医师探讨血液中儿茶酚胺 与冠心病之关系。在Georgia 州选择609名 4076岁无冠心病的白人男子,按血儿茶 酚胺水平分成二组,追踪观察九年。危险度分析举例1:危险度分析举例2:危险度分析举例3:六、队列研究的优点: 、由因到果,时间关系明确,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 疾病联系;、可直接计算发病率,获得实际的因果关联强度;、可获得全部危险度指标,充分分析病因的效应;

5、、暴露因素可分等级,便于探讨剂量反应关系;、信息较可靠,资料由研究者直接观察到,判断因 果关系强有力,科学性高;、能了解疾病自然史;、可了解一个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局限性:、观察对象数量较大,不易收集完整资料,不 适于罕见病的研究; 、潜伏期长的疾病,观察时间长,易产生失访 偏倚; 、每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因素,失败风险大 ,不适于多病因疾病的研究; 、研究的设计要求更严密,暴露人时计算繁重 ; 、时间、人力、物力耗费大,组织工作繁重。孕妇弓形体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关系 的前瞻性研究赵仲堂,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2;13:154目的:证实孕妇弓形体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因果联

6、系 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 对象:济南市四所医院中、早孕期妇女(2036岁) 2821人;填写调查表、检测弓形体血抗体IgG和IgM(ELISA)记录妊娠结局(按公认的诊断标准)结果(部分):结论:孕期中弓形体新近感染可引起异常妊娠 结局的发病率上升。抗体检检出时间时间 与异常妊娠结结局身体测量指标与女性乳腺癌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李泓澜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6):488-93.目的:研究上海女性身体测量指标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 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户口在上海市区七个街道、年龄在4070 岁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区人口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小 ,人群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分布

7、和主要肿瘤的发 病情况与整个上海市区情况相似,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在所 有符合要求的81 271名对象中,75 322人在19972000 年间参加并完成了基线调查(92.7)。未参加的原因包括拒 绝(2407人,3.0)、调查期间不在居住地(2073人,2.6 )以及因精神病、听力障碍和语言表达障碍无法完成调查 (1469人,1.8)。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最后队列人数为73 461人。2基线调查:选择中老年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员, 经过专门培训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在被访者家中完 成调查。收集的信息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月经 、生育、疾病史、家族史、身高体重等身体测量 指标。所有被访者均知情同意。 3队列随

8、访:对被访者每2年进行一次上门回访 ,通过本人和家属回答得到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 死亡信息,并且与上海市肿瘤登记处和生命统计 部门进行信息核对,补充有关资料。本次研究对 象为乳腺癌新发病例。截止2004年6月30日, 失访人数为76人,失访率为01。我们排除 了基线调查时的怀孕者、未进行身体测量者(51 人),最后对73 410人资料进行分析。n4质量控制:征得被访者同意后,在调查 同时进行录音。质控人员通过录音复听、 电话伺访等方法控制调查质量,同时抽取 一定比例已完成编码的调查表复查,以监 督编码质量。定期对资料进行逻辑校对。5统计学分析:计算每个被访者的随访人年,随访 人年=乳腺癌确诊日期

9、或死亡日期或截止日期一基 线调查日期。比较一些人口统计学特征及乳腺癌可 能的危险因素在病例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采 用相对危险度来衡量身体测量指标与女性绝经前后 乳腺癌发病的关系。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情况分别 用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臀围比(WHR)表示。将 不同年龄时期的身高、体重、BMI和WHR按三分 位由低到高分为3个等级,转化为等级变量。以最 低组作为参照组,采用Cox回归模型,调整可能的 混杂因素,估计其他各组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 (RR)和95可信区间(CI)。将测量指标的3个等 级作为连续变量代人模型中进行趋势检验。显著性 水平采用双侧a=0.05。统计分析采用SAS 8.2软

10、件。结果:至2004年6月30日,73 410名被访者共随访415 802人年(平均566人年),死亡1217人,收集到恶性 肿瘤新发病例1806例,其中乳腺癌432例。调整年龄、文化程度、能量摄入、月经、生育等混 杂因素后,基线调查时体重、BMI、WHR、20岁后体 重增加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危险性呈正相关,与绝经前 女性乳腺癌发生无关。身高与乳腺癌危险的显著正相关 关系仅在绝经前女性中发现,OR=1.84(1.302.61) 。调整BMI后,20岁后体重增加会显著增加绝经后乳腺 癌危险RR=1.61(1.092.37)。 结论:对于绝经后女性,成年后体重增加和中心性肥胖都是预 测乳腺癌危险的指标。谢谢 请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