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治疗的新方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111317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眩晕治疗的新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治疗的新方法(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眩晕治疗的针刺新方 法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朱广旗n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n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 门诊病人的15。n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 性占39。n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有眩晕的经历。 眩晕(Vertigo)的概念n眩晕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前庭系统功能 障碍,使人体对空间定向产生运动性幻觉。n眩晕具有环境或自身的运动幻觉,包括旋 转、翻滚、倾倒、摇摆、浮沉等感觉。n可伴有恶心、呕吐、倾倒和眼球震颤等。n亦称真性眩晕或系统性眩晕。眩晕与头昏的区别n什么是头晕(Dizziness)n头晕常表现为持续的昏昏沉沉、头部不清 晰感。n无运动性幻觉。n无恶心、呕吐

2、、倾倒和眼球震颤。n多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n准确的说,应称为头昏。n又称假性眩晕、非系统性眩晕。眩晕的分类n周围性眩晕n 梅尼埃病n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n 迷路炎n 前庭神经元炎n 迷路卒中n 其他眩晕的分类n中枢性眩晕n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n 脑干或小脑梗塞n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n 脑干或小脑出血n 颈椎病n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n 脑部脱髓鞘病n 脑肿瘤n 癫痫性眩晕n 其他眩晕的针刺治疗n一、针刺的治疗方法n 取穴:n主穴:风池、供血n配穴:n 1、按西医疾病配穴:n高血压:太冲、曲池n颈椎病:颈夹脊、合谷、足三里n内耳性眩晕:翳风、完骨眩晕的治疗n前庭神经元炎:翳

3、风、完骨n良性位置性眩晕:翳风、完骨n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夹脊、翳明、太阳、 合谷、足三里n癫痫性眩晕:丰隆、合谷、太冲、印堂、足三里n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发作:颈夹脊、翳明、脑空 、脑户n、合谷、足三里n脑干或小脑梗塞、出血:翳明、脑空、脑户眩晕的治疗n 2、中医病证辨证配穴n 肝阳上亢 :太冲、太溪、三阴交n 气血亏虚 :足三里、血海、膈俞n 肾精不足 :太溪、悬钟、三阴交n 痰湿中阻 :丰隆、足三里、阴陵泉n 瘀血阻窍 :合谷、曲池、足三里、血海几个重要穴位针刺进针要领n风池穴:毫针向鼻尖或喉结方向斜刺1.5-2寸 ,n供血穴:毫针向对侧口唇直刺1.5-2寸n颈夹脊穴:第一颈椎棘突下旁

4、开0.3寸,针 尖向脊柱进针0.5-2寸.n 风池、供血、颈夹脊靠近双椎动脉,针 刺时针尖向两侧横突,尽可能靠近椎动脉, 从而达到调节椎动脉痉挛,改善椎动脉供血 ,改善后循环供血。针刺的进针要领n翳风:位于乳突和耳垂之间中点,直刺1.5-2 寸。n完骨:位于乳突后方凹陷中,直刺1.5-2寸。n翳风、完骨靠近内耳,可调节内耳动脉供 血,减轻迷路水肿,促进内耳炎症吸收。针刺的进针要领n翳明:位于翳风和风池之间中点,向喉结 进针1.5-2寸。n本穴靠近颈静脉孔及颈静脉及颈动脉,迷 走神经,针刺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及迷走神 经兴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尤其是前循环 供血。针刺风池穴、供血穴治疗椎- 基底动

5、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 及机理探讨 (2007-2008贵州省中管局资助课题) 诊断标准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可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 诱发; 伴有一种以上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症状, 如眼部症状 (黑朦、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面部及肢体麻 木、肢体无力、呛咳、猝倒发作等; 体检发现一种以上脑干受累的体征,如眼球震颤、 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颅神经功能障碍等;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有明确的病因,如颈椎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 压病及高脂血症等。2 一般资料及分组方法n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72 岁,最小23岁,平均52.910.7岁。首次发作 者3例,余57例均反

6、复发作,病史最长10年 ,最短5天,平均3.81.7年。 TCD (双VA、BA)血流速度减慢者 (41例)血流速度增快者 (19例)针刺组 (10例)针刺组 (21例)药物组 (20例)药物组 (9例)针刺组 (31例)药物组 (29例)两组患者年龄、病史经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 P0.05;两组患者性别、临床相关资料所占例数经 2检验,P0.05,说明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 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疗分组组血流增快组组血流减慢组组合计计 针针刺组组211031对对照组组20929合计计411960纳入病例分组 3 治疗方法针刺治疗组:治则:活血化瘀,袪风通络 取穴:双侧风池、供血穴 方

7、法:风池穴用1.5寸毫针向鼻 尖方向斜刺1寸,供血穴用2寸毫 针向对侧口唇直刺约1.5寸;以 上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以 得气为度。 时间:30min/次 5次/周 10次一个疗程 3 治疗方法药物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 灵)5mg,口服,每晚1次 。3 治疗方法n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TCD检查n以上二组中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同 时给予对症处理,避免使用扩血管药物以免影响 疗效观察 4观察指标疗效评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略加修改进行判断: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好转:眩晕等症状有所改善,时有复发;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和)发

8、作次 数增多,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4观察指标症状评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文献略加 修改。主症次症:轻度:无视物旋转,时作时止,活动不受影响2中度:自觉眩晕并有自身旋转,活动受影响,但能坚持工作4重度:自觉头晕并有自身或视物旋转感,活动严重影响,难以胜任工作6耳鸣、恶心、呕吐、眼部症状、 手脚麻木无力、失眠、健忘无0有14观察指标TCD检测 采用EMS-9W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超声仪检 测,打印频谱图形及结果。分别记录治疗前后BA、 LVA、RVA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 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 、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速度/舒

9、张末血流 速度(S/D)5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 用2检验,计量资料自身对照用t检验,组间 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 果n贴近病机有理祛风止痉使风阳不起,肝火得泄,清头目利官窍;调畅气机则津血自行,痰浊瘀血随气行而消n经络理论丰富有据足少阳经脉、经别与经筋与脑联系密切;阳维脉与足少阳胆经相交于风池n主治范围广有利 近治作用明显,局部祛风通络止痛效果好; 可祛内外之风,对VBI的一些内伤基础疾病可起到很好防治的作用n相对安全有节相对于督脉的风府、哑门,本穴易操作,风险小风池穴的选择供血穴的选择同样位于颈项之要冲,同样位于颈项

10、之要冲, 供血穴为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穴为改善椎基底动脉 循环的经验穴,为黑龙江循环的经验穴,为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高维滨教授所中医药大学高维滨教授所 创,位于风池直下创,位于风池直下1.51.5寸,寸, 平下口唇处,具有补血活平下口唇处,具有补血活 血,化瘀补虚之效。血,化瘀补虚之效。供血n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该穴位于经络密集之处,针刺供血穴的局部效应可波及诸 经,上额颅而达清窍,下肩背而通经络,入脏腑而调气血n临床效验,屡试不爽该穴的提出是在多年临床观察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贵阳中医一二附院的神经内科及,被广泛运用于多种脑源性 疾病,临床效果满意n机理探讨,初见端倪现代医学初步证实,

11、针刺可减轻退变颈椎对血管的压迫和 对神经根的刺激,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大椎动脉内径,改善 脑部供血供血穴的选择n作为针刺治疗VBI的基础处方,精简疏针是 比较重要的原则。取穴少则针力专,奏效自 速;取穴多则针力散,甚至相互抵触,影响 疗效。n风池穴与供血穴主治相近,功用相当,二 者相须为用,相辅相成,自然效专力宏。n所以,选择针刺风池、供血穴作为本课题 针刺组研究的干预手段。处方的确立相关解剖n管径细、行程迂曲、经行骨性 管道、颅内段血管壁薄、外膜中 膜的弹力纤维逐渐消失。n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利因素,使 其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好发部位。自双侧锁 骨下动脉基底动 脉经枕骨 大孔入 颅C6-1横 突孔

12、脑 桥 下 缘 脑桥腹侧 正中沟大脑后 动脉TCD的应用n探查颅内脑底动脉血液动力学状态及血流 生理学参数n可以提供CTA、MRA及DSA等影像学检查 所不能得到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 的资料,与之相互补充,协助诊断。n无创伤性的穿透颅骨、操作简便,可反复 检查或动态观察。n灵敏、有效,对VBI有独特的诊断价值。TCD相关参数n血流速度:是反映检测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包 括峰值流速(Vs)、均值流速(Vm)、舒张期末流 速(Vd)。Vm是通过血流频谱的Vp与Vd几何面积 计算法所获得的血流速度均值,是TCD检查中最有 价值的一项参数。n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Vs/Vd

13、(S/D)在体循环无改变时,PI、RI和S/D为反映血管顺 应性的指标,并可提示供血动脉病理生理特征。本病的TCD特征n血流速度减慢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常 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血 症等,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阻力增高、血 流量减少。n血流速度增高类型以中年患者为主,多数 由于血管痉挛所致。n血流速度增高和血流速度减慢的结果是一 样的,均导致脑供血不足。西医治疗n主要以扩张血管,加强脑供血,改善相关结构的 缺血状态为主要手段。n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为二苯烷胺类钙通 道阻滞剂,它有抑制脑血管病理性收缩;减轻钙超 载损害,增加红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的变形能力;抑 制血小板聚积;增加

14、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直接保护脑细胞等药理作用。对于偏头痛、前庭功 能紊乱引起的眩晕有良好疗效。n对椎-基底动脉选择性高,兼肌肉松弛作用,有促 进睡眠的效果。故选为对照组干预药物。1、临床疗效及症状评 分n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n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有显著性差异,针刺治疗1周前后有极 显著差异n随访10例患者针刺二穴,疗效肯定,有一定优势针刺起效快,平均一周即有显效未发现复发及 加重从症状学角度来说,针刺风池、供血穴对VBI 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起效快,复 发率低。结论2、TCD血流速度分 析n本组研究中, VBI患者中血流速度减慢41例(68.33%) ,增快19例(31.67%)

15、,提示VBI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 以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为主,与文献报道近似 。n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者治疗后均有不同 程度的回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就两 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明针刺与药物对降低的椎-基底动脉流速均有改善作 用,且针刺风池、供血穴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常规 剂量口服作用相当。2、TCD血流速度 分析n由于血流速度降低者占本课题研究对象的2/3,而 针刺与药物的临床疗效对比又有显著性差异,这样在 针刺对血流速度作用与针刺疗效上就不能完全吻合, 这说明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VBI的作用机理不仅局 限于对血流速度的调节。n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针

16、灸是一种整体疗法,能疏 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针刺对机体各系统具有多方位、多环节、多靶点的调 整作用,可以通过生物电磁变化及神经、体液等因素 的综合作用来促使机体恢复至稳态平衡,所以说这种 不吻合提示针刺风池、供血穴治疗VBI的作用机理还 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2、TCD血流速度 分析n对两组血流速度增快者对比的分析可以看出:两 组疗法均对血流速度增快者有抑制作用,但针刺组 治疗前后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组 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风池、供血穴 对TCD提示以血流速度增快为主的VBI有一定的治 疗优势。n结合其发病特点来看,此类患者以中青年为主, 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尚不多,血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