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110288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4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安中学政治备课组 洪嘉川(一)、哲学的物质概念考点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 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一、重要考点分析:(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基本前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客观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考点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2、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 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 观性为前提。(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 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同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 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务必要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例:理解:“要命令自然,必须服从自然”(1)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

3、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是指万事万物共同具有的特性,它不是万事万 物的总和,也不是指事物具体形态的特性,而是把世界上万事 万物与意识联系起来比较时抽象出来的共同特性。 物质与意识相比较,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还有 其他属性,如运动、矛盾等,但这此属性意识也具有,因而不 能称为“特性”。(客观实在物质现象;客观存在物质或精 神现象)(3)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即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把“客观

4、 实在”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加以认识,故此它是可知的。考点3.哲学的物质概念什么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物质 的具体形态中。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这 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特别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属性 是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客观实在” 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

5、质观的缺陷(将 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1.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但不是惟一属性,物质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 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 的属性,是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而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 有最重要的地位。(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考点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因为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是没有的。(2)运动是

6、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这是因为,任何运动都必须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否 则任何运动都不会存在。总之,脱离物质的运动上根本不存 在的。(3)二者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或离开 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4)要求我们既要坚持辩证法的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 观,又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方法论)1、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 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 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 参照系来

7、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 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 的。 (2)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考点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规律是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是不能用感觉器官所感知, 只能通过理性思维去认识。(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考点1.规律的概念规律是必然的联系,不是偶然。是确定不移、一

8、定要出现的 。规律是稳定的联系,不是多变。(1)规律的客观性: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不能说规律是不变的,因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 作用是有条件的,条件变化,规律也会发生变化。(2)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物质运动和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 都是有规律的。(3)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当然, 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考点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三、课堂练习例1:“物质是

9、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本意是指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存在于客观实在中D、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标志例2: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是人脑 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 国家 辩证唯物主义A、 B、 C、 D、例3: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 出来。”这种观点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否认了 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否认了世 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 B、 C、 D、例4:赫拉克利特认为,物质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 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10、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观点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 宇 宙间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A、 B、 C、 D、例5: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 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或李四。这表明A、事物有时是运动的,有时是静止的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无条件的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例6:“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 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 形式的普遍联系A、 B、 C、 D、例

11、7:“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表明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例8:下列属于规律的有水往低处流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摩擦生热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新陈代谢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太阳东升西 落A、 B、 C、 D、例9:“揠苗助长”与“庖丁解牛”这两个成语都告诉我们 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应该把规律 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规律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A、 B、 C、 D、例10:下列说法能反映规律的客观性的有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人的理

12、性为自然界立法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要实干,更要巧干 A、 B、 C、 D、四、高考真题赏析1(08四川卷)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 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 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 烙印 2(08上海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 ,势无不积,事例无

13、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3. (08江苏卷)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 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4. (08重庆卷)31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 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 根据北京地区厦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 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 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打破“

14、橘生准南则为橘,橘生淮北 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一、知识结构: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 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 和暂时的 规律的含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普遍性: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15、移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实事求是 )二、重要考点分析1、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古猿就不会进化为人, 也不会有人的意识产生。因此,意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 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意识 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 射活动实现的。意识是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内容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 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内容是客观的;形式 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其 中,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 条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