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088439 上传时间:2018-07-2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胡适:全盘西化第一人百年百人排行榜 第二十一位 (1891.12.17.1962.2.24.终年70岁)汉族 ,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 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 洪骍(xing),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 ,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 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家庭背景 胡适一家人 父亲: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朝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 巡、台东直隶州知州,后因乙未战争离台,著有台湾纪事两种 ,1895年8月22日病殁于厦门。母亲冯顺弟,安徽省绩溪县人 。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

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 大苦痛,莫过于许多亲人的相继死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 ,共死去七个亲人。 妻子:江冬秀;由胡适其母包办,1917年成婚。在当时自由 恋爱风气兴起后,胡适并未像其他青年一样毁掉婚约,而是继续 维持,对此,胡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 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 。” 长子:胡祖望(1919-2005),旅居美国。 女儿:胡素斐,早夭。 次子:胡思杜(1921-1957),留在中国大陆,1954年被迫 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但仍被斗争,后于1957年反右中自杀身亡 ,遗体不予保留。胡适墓旁有其衣冠冢。 23岁胡适

3、 青年胡适 中年胡适 壮年胡适 老年胡适胡适与家人(胡适父母)胡适与妻子胡适与妻儿与妻子与 徐 志 摩 一 起 去 嫖 妓在台北逝世胡适与政治(蒋介石、罗斯福)与于右任会见杜威来华讲学 胡适在思想史上的地位,难与严复梁 漱溟比肩;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无法跟 梁启超鲁迅并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 用,至多和蔡元培陈独秀相当;其政治 活动的成效,不及章炳麟李大钊;至于 学术开创性系统性,更逊于王国维陈寅 恪钱穆等。尽管如此,综观这几个方面 ,胡适虽“学理根坻较为肤浅”,毕竟有“ 中西兼备”、“通俗易懂”两大特色,遂得 以造成一时轰动,影响社会演化,并在 其中刻下他个人的印迹。感情生活 在胡适的一生中,

4、除了发妻江冬秀之外 ,还有好几个传闻女友。但胡适最终没有和 这些人的某一人走在一起,而是和江冬秀走 到了最后,难怪蒋介石先生评价胡适是“新文 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在这些“绯闻女友”当中,和胡适关系最密切 的当然要数韦莲司和曹佩声(又名曹诚英) 了。 韦莲司 韦莲司胡适主要政治经历 胡适曾公开表示,中国无力抵抗日本侵略,主张不 急于抵抗,赞同“攘外必先安内”。抗战爆发后,胡适一 度出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却因宋子文以蒋介石特使身份 把持对美外交,而“处境尴尬”。1945年国共重庆和谈之 际,他致信毛泽东,劝中共放弃武力,“万不可以小不 忍而自致毁灭”注4。随即作为中国代表之一

5、出席联 合国制宪会议,因不赞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拒绝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翌年6月归国,就任北大 校长,参加“国民大会”并任主席。不久,蒋介石劝他参 加总统竞选,他已被说动,后因国民党内抵制而作罢。 北平解放前夕,他匆匆飞赴南京,受命“以民间使者的 身份去美国活动,争取美援救急”。抵美次日闻南京解 放,乃以“败军之将、丧家之犬”自居,在美做了寓公, 从事国学研究与著述。曾任台湾自由中国杂志发行 人。 没多久,胡适接连卷入政治旋涡。1954年, 由红楼梦讨论引发,大陆开展批判胡适的政 治运动,但就其实效而言,却更在于整肃当时知 识界存在的崇美恐美情绪把它跟朝鲜战争后 的世界格局,以及新

6、中国外交取向相联系。而紧 随其后,台湾也批判了胡适。1956年,蒋经国 控制的国防部总政治部发布“极机密”指示向毒 素思想总攻击,内称:“有一知名学者发表所 谓向政府争自由的言论,目的在于制造人民与 政府对立,破坏团结,减损力量,执行分化政策 ,为特务打先锋替摇旗呐喊”。原 来,胡此前给自由中国撰文为蒋介石祝寿, 因建议蒋实行“无智、无能、无为”的“三无哲学” ,做“守法守宪”的领袖,犯了大忌。 五六十年代,胡适鼓吹自由民主,虽多 针对中共,也为蒋氏独裁所不容,屡遭思 想“围剿”。但蒋之负隅孤岛,须仰仗美国 援助和扶持;而也跟美国有千丝万缕联系 的胡,则深知其学术植根于本土文化。这 决定了二者

7、的相互需要。1958年,胡返台 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其后四年,他跟蒋 父子心理上虽隔阂,表面上总算保持了相 互尊重。胡逝世时,蒋亲往吊唁,手书挽 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 思想的师表”。在学术界的影响 海峡两岸多年隔绝,致使“台湾不知鲁迅,大陆不知胡适”。 80年代以后,随着多种胡传及相关文论面世,胡适在大陆公众心 目中“反动文人”的旧印象得以改变。不久,学界也取得“比较一 致的观点”,承认胡“在开辟了一个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的新文化 运动中,在探寻中国古代文明的来龙去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 文化,在对普及和提高中国现代学术水平的过程中,实在是贡献 良多,不愧为前空千古,下开百世的

8、一代巨匠”;他的“不足”, 是“在政治上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在反帝反封建的根本问题上总 是采取温和的态度;他一生我行我素,不赶时髦,甘当不识时务 的落伍者。他这种自由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最遭非议,也最使人 失望。他那种不分是非的和平主义思想,越到后来越远离人民大 众,终于从杜威走向蒋介石,最终被革命洪流所淹没”。 费正清说:“美国在以自由主义方法拯救 中华民国方面作出的贡献和最后的失败,可 以拿胡适的一生事业作为例证。”注10但 应注意:美国及胡适本人试图“拯救”的“中华 民国”,并不单是,至少还包括北洋 政府;所谓美国之“自由主义方法”,也即胡 信奉的杜威实验主义或实用主义,给中国带 来的影响、

9、做出的“贡献”,也并不限于政治 。明智的观史者,自然不会把胡适的学术活 动、社会活动全跟政治搅在一起。 哲学家金岳霖有段回忆,也值得玩味: 胡适曾对金本人“说他不懂抽象的东西。这也 是怪事。他是哲学史教授呀!”金于是感慨:“ 看来,对于宇宙、时空、无极、太极这 样一些问题,他根本不去想;看来他头脑里 也没有什么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他 的哲学仅仅是人生哲学。” 综上所述,胡适对当时及今后中国的 主要影响,既非政治业绩,也难说是“思想 ”,而是其学问,包括他一贯倡导并身体力 行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之“科学的 法则”。耿云志写到:“胡适常说他自己弄 不清他的本行是什么综观他一生的学 问

10、著述,基本上是一位历史学家,尤其是 一位思想史学家。”其学术成果包括:他“ 整理古代哲学史,推翻儒学一尊的种种神 话,把中国哲学史第一次引上了科学的轨 道。它既有解放思想,也有启示方法的作 用。 他考证红楼梦,打破了百余年来猜 谜式的旧红学,创立了新红学。他考证水浒 故事的产生、流传、演变与水浒传作者 背景等等,引导顾颉刚等人搞起古史辨,形 成了古史辨派的新史学,如此等等。可以说 ,正是在整理国故方面,才显示了作为学者 的胡适的光彩。历史学家陈寅恪最佩服胡适 的小说考证作品,认为中国没有第二人”。此 外,唐德刚强调了他另一项具体成果,即通 过考证神会和尚事迹,改写了中国佛教史,“ 把一部禅宗史弄到前空古人的地步”;虽然 ,“在整理国故内,他的科学还不太够;在 整理佛教里,他的科学又太多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