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020714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7 7 课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0101 组合列举组合列举知识点 1 1 战国七雄1 1战国初年,晋国被_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诸侯国中齐、_、燕、韩、赵、魏、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 2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如_之战、_之战、_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3 3战国中期以后,地处西部的_,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知识点 2 2 商鞅变法4 4战国时期,_工具和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_阶级的势力增强。5 5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以求

2、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6 6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_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_奠定了基础。知识点 3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7 7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_主持,在_附近的岷江上修建都江堰。8 8都江堰由渠首和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鱼嘴、宝瓶口和_三个主体工程。9 9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_、_、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1010都江堰的建成使_成为沃野,被称为“_” ;22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1.1.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人,而不是后来的秦朝人。2 2战国时期:公元前

3、475 年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3 3战国初期两件大事: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东南西北到中间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0202 辨析改错辨析改错21111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并加以改正。(1)春秋时期,诸侯国已经放弃“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备,相互之间不断展开战争。【 】改正:(2)商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所开创的变法大业使齐国国力大增,因顺应了历史潮流而成不可逆转之势。【 】改正:(3)“四川成都平原上有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细流。

4、”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都江堰。【 】(4)李春主持建造的水利枢纽都江堰集防洪、灌溉功能于一体,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改正:0303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知识点 1 1 战国七雄1212山西省的宣传语是“山西旅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晋善晋美” 。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A韩、赵、魏 B郑、宋、楚 C韩、赵、燕 D秦、齐、楚1313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 “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役发生在这期间的是(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141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C

5、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1515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3A七国之乱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知识点 2 2 商鞅变法1616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1717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勤于耕织的人 经商的人 战场立功的人 固守传统的贵族A B C D1818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

6、政策”是( )A奖励耕织 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D建立县制1919右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2020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4知识点 3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2121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余秋雨笔下

7、“了不起的工程”是指(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2222水利专家考察了整个工程设计,对它的科学性惊叹不已,无论是飞沙堰的功能,还是鱼嘴分水堤的修筑,设计之合理、用料之节省、效果之显著,堪称世界奇迹。这里评述的“工程”的修建者是( )A大禹 B商鞅 C李冰 D管仲0404 材料解析材料解析2323(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

8、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材料一中的“卫鞅” “孝公”分别指谁?材料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2 分)(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2 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 分)5(4)后来“卫鞅”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 ,遭车裂而死,有人说他主持的这次变法失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

9、明你的理由。(4 分)2424(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右图。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三: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1)材料一是我国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该水利工程主要由哪两大系统工程组成?(2 分)(2)材料二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为什么能获得这样高的赞誉。(4 分)6(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水利工程有哪些作用。该工程在 2000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分析其原因。(4

10、 分)第 7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0101 组合列举组合列举1 1韩、赵、魏 楚 秦 2.2.桂陵 马陵 长平 3.3.秦国 4.4.铁制 牛耕 新兴地主 5.5.富国强兵 6.6.商鞅 统一全国 7.7.李冰 成都 8.8.灌溉网 飞沙堰 9.9.防洪 灌溉 10.10.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0202 辨析改错辨析改错1111(1) “春秋”改为“战国” 。(2) “齐国”改为“秦国” 。(3) (4) “李春”改为“李冰” 。0303 单项选择单项选择1212A 13.13.D 14.14.A 15.15.C 16.16.B 17.17.A 18.18.D 19.19.C 20.20.D

11、 21.21.A 22.22.C0404 材料解析材料解析2323(1)商鞅和秦孝公。(1 分)新兴地主阶级。(1 分)(2)支持。(1 分)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1 分)(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 分)(4)不同意,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商鞅虽死,但变法成功了。(4 分,言之有理即可)2424(1)都江堰。(1 分)渠首和灌溉网。(1 分)(2)李冰。(1 分)他主持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分)(3)防洪、灌溉、水运等。规模大、效益好、历时久;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7民的智慧等。(4 分,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