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课本走近名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01975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近课本走近名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亲近课本走近名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亲近课本走近名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近课本走近名人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亲近课本走近名人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亲近课本走近名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近课本走近名人(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亲近课本 走近名人o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o霍金的独特形象和超常魅力使作 者不忍拍照o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使萧红满怀崇敬之情o巴赫的平凡与伟大、他的音乐泽 被后世、就像小溪一样常青常绿 恩格斯1.这篇悼词是谁在何时何地发表的 ? o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 克思在英国伦敦去世;本文是3月17日在 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葬礼时,恩格斯作为 他的亲密战友,用英语发表的讲话,来表 达深切的悼念之情。2.你觉得由恩格斯作这个悼词是不是最 合适?为什么?o两人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 40年时间里,他们一起参加革命运动,共

2、同创立了无产 阶级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共拟共产党宣言, 合作资本论,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花了10年功 夫,帮助整理编写巨著资本论二、三卷。o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 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正是由于这种伟 大的无产阶级的友谊,才使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如此伟大的 贡献。o因此,对马克思一生丰功伟绩的概括,一般人不能胜任 的。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对他知之最多,也 最深透。如同许广平、萧红、郁达夫写鲁迅,韩愈写柳 子厚墓志铭1.从课题能否看出文章的体裁和表达 方式? o-墓前 悼词,就要记叙、抒 情、议论等 o 讲话应该以议论为主 五、 整体感知课文 :

3、 1、简介悼词的特点:o悼词作为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 文章。(属于议论文范畴。)o其结构一般为: “述其哀 赞其功 颂其德 ”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 因,身份和职务。)、o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 的评价。)o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2、根据悼词的特点,对文章结构把握 :o1.开头第一段的作用?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六、分析第一节。深沉、含蓄。2.本小节采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情景 描写其从容安祥的神态。3、体会用词的精确,揣摩感情。oA“不到两分钟” B 为什么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前者是医学术语,后

4、者用“停止思想”描述马克思这 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去世,非常恰当,通过讳饰手法 也表现了作者无限痛惜之情。(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 用此手法。)(如祝福中说到祥林嫂死了说“老了”,如怀孕说“有喜了”等) o“睡着了”是讳饰的手法;“安 静”指很遗容的安祥;“永远”一词 悲痛之情强烈;o破折号是对上文委婉的解释说明 ,也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 ,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所引 起的感情上的悲痛。C为什么不说“死了”而说“安静地睡着 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破折号的作用。o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o表示意思的递进。o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o表示话语的中断。o表示声音的延长。o表示引出下

5、文。七、分析第二段1.确定单复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2.两个“对于”,分列贡献的哪两 个方面? 革命实践、科学理论。 六、探究第三七自然段 o1.是单句还是复句? o2.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冒号后的语句的意思?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3.为什么要提达尔文的发现?将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作类比 突出了马克思这一发现的意义与作用,进而证明 马克思的逝世,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在类比之 中,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o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 的三大发现之一,给人类认识自然、改 造自然奠定了

6、基础。他在自然科学方面 的贡献是伟大的、划时代的;而马克思“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给人类认 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 器,这个发现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 此,他的贡献更是前无古人的。 4.“纷繁芜杂”是什么意思?与此段 中的哪个词构成对比?o-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杂乱 o与“简单事实”形成对比。 o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 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七、分析第四段 1.第四段和第三段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2.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还有什么?3.该段用了什么手法?o“在黑暗中摸索”与本段中“豁然开朗” 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 意义。八、

7、分析第五段 1. 课文在论述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后,为什么还要概述其 他领域的发现? -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领域的广 度和深度,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 呼应。o-这是他长期呕心沥血,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 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 以及大量艰苦的研究才获得的宝贵结晶。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 畏辛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 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o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 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 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 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

8、连买邮票的钱 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 ,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 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 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 一法国流亡者次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 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 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 ,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做过的 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 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

9、献出了 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九、分析第六段1.第一句,第二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什么?o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关联词。3.马克思做了哪些改变世界的工作?-参加推翻资本主义事业 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积极宣传(编报著书; 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十、文章结构特点 o结构研究:在第二节中,恩格斯指出“这个人 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 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后文为什 么先说他在理论上贡献,再说实践?结构严谨,层层递进。语言严密,丝丝入扣 十一、分析第八段1.“这样”指代什么?o2.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 人

10、”? -因为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给了敌人 沉重的打击,敲响了资本主义制度与一切剥削者 的丧钟,所以敌人要起劲地反对他。3.敌人和战友对待马克思的态度如何?(关键词) 手法?突出了马克思的巨大贡献,和对敌人的致命打击。o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o该句的表达效果?4.而马克思对待敌人又是什么态度?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的无力和马 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5.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高度赞颂了马克思 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和宽阔的胸怀。议论文的语言的特点。小结:o文章主旨o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伟大功绩和高 尚的道德情操将永垂不朽。o您

11、认为一般人最宝贵的品德?纯朴。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您认为女人最值得珍重的品德?温柔。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您最讨厌的缺点?奉迎。您能原谅的缺点?轻信。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您喜爱的颜色?红色。您喜爱的名字?燕妮。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马克思的自白 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 ,伟大人格o“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 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 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 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

12、它们的幸福 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 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 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 无疵的伟大人物。”o“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 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 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 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 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 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 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 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o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伟人马克思o马克思的战友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这 样评价马克思:o “他是一个彻底正直的人,除了崇 拜真理之外他不知道还要崇拜别的, 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他辛辛苦苦得 到的他所珍爱的理论,只要他确认这 些理论是错误的。” 十二、写作特色o1、语言准确生动o2、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表 达方式 o伟大的无产阶级先驱者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