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1977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摘要中国对外投资的日益增长,将使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往突破以贸易为主导的现行模式,逐步转向以投资加跨国经营为特征的新模式。在很多跨国投资与经营的案例中,尽管技术、市场、生产、财务等方面的整合非常成功,但由于双方在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等文化上的碰撞与冲突,整个项目的进程受到影响,甚至有时会导致项目的彻底失败。因而,文化整合是跨国经营的关键所在,而在整合过程中,区位因素又成为文化整合的出发点。同时,在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整合中,要想与世界文化相融合并不断输出中国的文化,就不能忽视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关键词跨国经营;文化整合;区位因素一、跨国经营(一)跨国经营的由来。

2、跨国经营指一国企业在本国境外的世界其他地区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 2000 年被正式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走出去”战略。与一般的对外贸易相比,跨国经营不但涉及更多的投资、融资活动,更重要的是海外市场的差异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即企业应以“世界人”的角度看待一切商业问题,而不是仅仅将自己的角色局限为一个“中国人”来看待世界。因此,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是继改革开放发展对外贸易之后又一项重大发展战略。 (二)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近 10 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不断吸引国外投资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也开始了自身向

3、海外的投资历程。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刚刚发布的2011 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2010 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对外投资年流量均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发展势头良好。从总量上看,2010 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增长 5,达到 1.24 万亿美元,但依旧低于金融危机前平均值的 15。从地区分布来看,2010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 680 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的 560 亿美元,位列美国、德国、法国和中国香港地区之后居世界第 5 位,吸收外资(1060 亿美元)和对外投资比例上升为 1.55:1,对外投资的趋势更为明显。但报告也指出,目前中国的对外投资仍停留在量

4、的积累阶段,尚未达到质的飞跃。多数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依然是“点式”和分散的对外投资,而非真正拥有全球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和完整的全球产业链。(三)区位因素分析。中国要想组建属于自己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业链的前提是,中国的企业必须将自身的业务拓展至全球范围,即把国内企业升级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纵观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对于跨国经营解释最为精辟的是邓宁的国际生产理论。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邓宁认为区位因素对企业对外投资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这些因素是跨国 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经营活动都必须面临的外生变量。所谓区位因素就是东道国具有的、企业无法自行支配而只能利用的优势,主要包括

5、 3 个方面:一是要素禀赋。一国所具有的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低廉且技能熟练的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的比较优势都有可能为在此国经营的企业带来优势。二是政府政策的影响。一国的税收政策、外汇管理体制、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规定等都可能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或提供企业所需的信息及渠道。三是社会文化环境。开放和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以上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环境,因为这是一个社会软件方面的体现,较之前两者更具复杂性和固定性,而前两者又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特有表现形式,外部力量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特定市场的文化,因而要求企业对文化整合加以充分重视。另外,影响对外投资的区位因素包括海外市场的相关制

6、度质量、社会结构、文化联系、外资政策、人力资本等等,这些考核指标都以文化为核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特有文化在不同方面的具体体现。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问题(一)投资行为呈现盲目性。亚洲的公司似乎非常喜欢通过规模扩张来实现增长,这也被视为是亚洲地区跨国经营的一种文化。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和韩国的各大公司曾争先涉足海外市场以获得市场占有率并扩大规模。当日元坚挺时,日本公司成为上世纪 90 年代全球企业翘楚。他们不断在美国购买资产,如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加利福尼亚的圆石滩高尔夫球场,甚至米高梅公司;他们还以不菲的价格在法国购买了许多印象派画作。1988 年,日本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向世人展示了梵高

7、的名作向日葵 。但是随后日本经济陷于衰退,这家公司已从全世界十大保险公司的榜单中消失了。上述一些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泡沫行为与另一些如丰田、本田等公司在美国等地开设工厂发展实体制造业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以发达金融业为核心的美国服务业文化让初来乍到的一些日本企业眼花缭乱,它们没有适应美国市场的新文化环境,更致命的是其自身放弃了成功的根源文化严谨的制造业文化。结果,随着泡沫的破裂,企业也随之消失,其跨国经营的梦想也成了终身未实现的遗憾。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企业组成形形色色的“抄底团” ,力图通过国际并购,引进技术,调整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使自己的企业更上一层楼。他们是否注意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文化

8、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不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这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注意到:只有明确自己的跨国经营目标,才能使金融危机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中国走向下一个成功的推手。这是自身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更为日后的文化整合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跨国经营过程中整合不力。研究发现,合并后的整合是包括并购活动在内的一切投资活动成功的关键。波士顿咨询集团早在 2006 年出版的就中国对外并购表现的研究中披露,需要大量整合的交易实际上降低了投资的价值。经验丰富的中国企业已经察觉到这些问题。当一项投资交易完成时,事情只完成了一半,或者说连一半都还不到,只是开了个头而已。买来的资

9、产不是库存,需要经营实现投资收益。有些收购价格看似便宜,以为拣了个宝,结果无法扭转亏损,有些甚至最终破产,上汽一双龙,tcl 一汤姆逊都是这类失败的经典案例。目前国内的多数企业还没有管理国际公司的能力,一是不熟悉西方的管理规则和经营手段;二是不了解所购公司的企业文化;三是对被购公司所在地的政策、法制和文化缺乏起码的知识。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文化二字,简单概括为微观层面上的经营文化、中观层面上的商业文化、宏观层面上的社会文化。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的企业都是其文化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失败的事例提醒我们应该对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三)未能认清跨国经营中文化的复杂性。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处的文化环境

10、多样性比起经济、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多样性来说还要显著。文化环境对跨国经营的影响往往超出公司决策层在作出跨国经营决定之前的预料,他们往往对外部文化环境的诸多因素的正反两面估计不足,事实上 很难在多种文化因素并存的特点下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作出一致的决策。当然,跨国经营对企业而言并非完全处于被动,其行为本身就是对母公司文化的传播,但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文化传播后与东道国的融合难度。在此,以中国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作比较。在管理层面上,作为母公司,其文化管理模式中核心的内容是中观层面商业文化的输出和微观层面经营文化的输出。前者是核心价值观的输出,后者是经营行为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输出是母公

11、司要求下属子公司在共同价值观上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随着行业特点的不同要求程度也不同,但其最低限度是母公司核心价值观与行业文化的交集。但是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从事经营活动,其自身核心价值观与当地的商业文化相比,不占有优势,而自身又处于母公司地位,因此更多的是“反向一致性” ,即当地企业向中国企业输出商业文化。这种下级指导上级的情况必然导致一系列矛盾的产生。行为规范是行为文化的体现,它包括了企业行为规范、集体行为规范和个体行为规范 3 个层次。企业行为规范指的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行为规范、企业对外行为规范;集体行为规范指部门与子公司行为规范;个体行为规范指的是岗位行为规范。东西方企业的员

12、工在自身成长环境与社会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中方员工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办事以中庸为主旨;而西方员工接触的都 是近现代工业文明,办事直截了当。制度文化内容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制度、品牌管理制度等。在一般商业经营企业和品牌导向型的集团管理模式中,制度文化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一项最重要的控制手段,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国现行的企业制度处于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国营制向市场经济时代的公司制转变的过程中,而西方国家企业则一直秉承着股份公司制。三、如何使跨国投资转变为成功的跨国经营根据国际经验,成功的跨国企业的一般特征是拥有高质量的品牌产品,并且在世界各地成功开拓了市场。消

13、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赖使公司可以把产品价格定在竞争者之上,进而获得更高的销售净利润率,这一点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品牌认知度的获取除了来自企业自身的严格质量要求之外,对于目前市场社会文化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属于宏观层次的社会文化是经营文化和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这一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构成了企业进行跨国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一)跨文化风险。相对于国内经营而言,由于东道国市场在地理上与母国之间的距离,在进行跨国经营时对于东道国市场以及相应的投资对象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难度更大,很容易造成 一些重要信息的缺

14、失。跨文化风险就是一种因为不易获得而出现的风险,是指与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与态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给企业对外投资带来影响的不确定性。如何解决这些不确定性问题,沟通是有效的方法。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价值观等方面容易形成较大差异。例如,在风险观念方面,中国企业家一般缺乏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在不确定条件下不敢决策,往往导致失去市场竞争的机会。与之相反,西方企业家则勇于冒险敢于探索,尤其是在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运用新技术等方面表现突出,对失败的容忍度远远高于中国企业。因此,对外投资的企业如果不重视多元文化的差异,就将增大投资风险。(二)注重企业经营过程文化的整合。企业文化的整合是其他整合的基础,整合由易到难包括 4 个方面:首先是物质文化整合。物质文化包括员工服饰、企业标志、工作环境等具有外在显性特征的内容。正是其直观性能帮助员工加深对中观层面商业文化内涵的理解,帮助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