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解剖及分段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01248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的解剖及分段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肺的解剖及分段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肺的解剖及分段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肺的解剖及分段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肺的解剖及分段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的解剖及分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的解剖及分段(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的解剖胸外科 许利德肺的解剖及分段2概述w 肺位于胸腔,坐落 于膈肌上方、纵隔 的两侧。 w 正常肺呈浅红色, 质柔软呈海绵状, 富有弹性。 肺的解剖及分段3w 肺的位置和形态 w 肺lungs 左、右各一,居胸腔内,纵隔的两侧,膈的上方。因 右侧膈下有肝以及心脏位置偏左,故右肺宽短,左肺狭长。 w 肺表面被覆有脏胸膜,光滑润泽。肺质软,呈海绵状,富有弹 性。透过脏胸膜可见多边形的肺小叶轮廓。肺表面的颜色可随 年龄和职业的不同而异,幼儿的肺呈淡红色;成人由于吸入空 气中的尘埃沉积于肺内,肺呈深灰色或蓝黑色,部分呈棕黑色 ,吸烟者为甚。肺内含有空气,相对密度小于1.0,故入水不沉 。而未经呼吸

2、的肺,质实而重,入水则沉。法医常借此特点判 断死婴系出生前或出生后死亡。 w 肺的形态呈半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图1-3-11 、12)。肺的解剖及分段4w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伸入颈 根部。肺的解剖及分段5w纵隔面 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 门。 w其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 管的出入并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肺 根 。 w肺根内的结构排列自前向后为:上 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肺的解剖及分段6w肺呈圆锥形,分一尖、一底、三面、 三缘。 肺的解剖及分段7肺门和肺根纵隔面中央的支气管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 入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 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 裹在一起叫肺根。肺的解剖及

3、分段8支气管肺段w 一个肺叶pulmonary lobar。各肺叶支气管在相应的肺叶 内再分出2支5支肺段支气管。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 支和它们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简称肺段。各肺段呈圆 锥形,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按肺段支气管的分 支分布,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各相邻肺段之间有 薄层结缔组织间隔,肺段支气管的分支与肺动脉的分支 伴行,肺静脉的分支走行于相邻肺段之间。因此,每个 肺段构成了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上的基本单位。由于支 气管肺段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独立性,临床上常以支 气管肺段为单位施行定位诊断或肺段切除。肺的解剖及分段

4、9肺的解剖及分段10肺的解剖及分段11支气管肺段简表一右肺支气管肺段 左肺支气管肺段上 叶尖段(SI) 上 叶尖后段 (S I +S II )后段(S II ) 前段(S III ) 前段(S III ) 上舌段(S IV ) 下舌段 (S V )肺的解剖及分段12支气管肺段简表二右肺支气管肺段 左肺支气管肺段中 叶 外侧段(S IV ) 中 叶 内侧段(S V ) 肺的解剖及分段13支气管肺段简表三右肺支气管肺段 左肺支气管肺段下 叶背段 (S VI ) 下 叶背段(S VI )内侧底段(S VII )内前底段 (S VII S VIII ) 前底段( S VIII ) 外侧底段(S IX

5、) 外侧底段(S IX )后底段(S X ) 后底段(SX) 肺的解剖及分段14w右肺根自上而下 为:上叶支气管 、肺动脉、肺静 脉。 肺的解剖及分段15肺门角w 指右肺门上、下两部 分形成的夹角,上部 由上肺静脉、上肺动 脉及下肺动脉的后回 归支组成,下部由下 肺动脉干组成,其内 侧是中间支气管。 肺的解剖及分段16肺的解剖及分段17右肺段肺的解剖及分段18左肺段肺的解剖及分段19经头臂静脉汇合处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0肺的解剖及分段21经主动脉弓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2经主动脉弓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3经气管分杈(主-肺动脉窗)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4经肺动脉分叉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5经肺动脉分叉

6、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6经左上肺静脉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7经左上肺静脉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8经右上肺静脉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29经下肺静脉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30经四腔心下部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31经四腔心下部层面肺的解剖及分段32肺的解剖及分段33肺的解剖及分段34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s)。 w 肺的表面被覆脏胸 膜,透过胸膜可见 许多呈多角形的小 区,称肺小叶。每 一细支气管连同它 的分支和肺泡,组 成一个肺小叶。直 径1-2.5cm。每叶肺 有50-80个肺小叶。肺的解剖及分段35w 细支气管及其分支 包括: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呼 吸性细支气管、肺 泡管、肺泡囊和肺 泡

7、 w 腺泡是一级呼吸性 细支气管所属的肺 组织,大小约6- 8mm.是肺的机能单 位。肺的解剖及分段36w 左、右支气管经肺 门入肺。左支气管 分两支,右支气管 分三支。分别进入 肺叶,称肺叶支气 管(第二级支气管) 。在肺叶内再分支 称肺段支气管(第 三级支气管)。每 一支肺段支气管及 其所属的肺组织称 为支气管肺段。肺的解剖及分段37肺的导气部w 从叶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为肺的导气 部。包括: w 叶支气管(第2级) w 段支气管(第3-4级) w 小支气管(5-10级) w 细支气管(11-13级) w 终末细支气管(14-16级)肺的解剖及分段38肺的呼吸部w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各段均

8、出现了肺泡 ,为肺的呼吸部。包括: w 呼吸性细支气管(第17-19级) w 肺泡管(第20-22级) w 肺泡囊(第23级) w 肺泡(第24级)肺的解剖及分段39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w 一、肺动脉 为功能性血管,在肺内多与 支气管的分支伴行,直至进入肺泡隔,包 绕肺泡壁形成肺泡毛细血管网。 w 二、支气管动脉 为营养性血管,左侧主 要起自胸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右侧主要来 自第3-5肋间后动脉。在肺门处支气管动 脉互相吻合,广泛交通成网。进入肺内伴 随支气管走行,最终在支气管壁的外膜和 粘膜下层形成供应支气管的毛细血管网。肺的解剖及分段40肺泡(pulmonary alveoli)为半球形的

9、小囊,开口于肺泡囊、肺 泡管、呼吸性细支气管,是肺进行气体交 换的部位。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泡上皮组成。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肺 泡隔。肺泡上皮由型肺泡细胞和型肺泡 细胞组成。肺的解剖及分段41w 型肺泡细胞 覆盖了肺泡约95%的表面 积,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w 型肺泡细胞 散在凸起于型肺泡细胞 之间,覆盖肺泡约5%的表面积。可产生 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 定肺泡大小的重要作用。肺的解剖及分段42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w 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 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 型肺 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 基

10、膜与内皮。有的部位无结缔组织,两层 基膜融合。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气体 迅速交换。肺的解剖及分段43呼吸性支气管和肺泡 观察肺动、静脉 和支气管动、静脉 这2套血管的分布。 (详见组织学 )肺的解剖及分段44肺动脉 w 肺动脉干起自右心 室,在左主支气管 前方向左后上行, 至主动脉弓下方, 平第4胸椎高度分 为左、右肺动脉, 经肺门入肺。 肺的解剖及分段45左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弓下方分别起左右肺动脉在主动脉弓下方分别起 自肺动脉干,肺动脉干向左后上方自肺动脉干,肺动脉干向左后上方 行至主动脉弓下,再分为左、右肺行至主动脉弓下,再分为左、右肺 动脉。动脉。肺动脉入肺后,伴随支气管分支而肺动脉入肺

11、后,伴随支气管分支而 分支,一般行走于相应支气管的背分支,一般行走于相应支气管的背 侧和下方,最终在肺泡壁形成稠密侧和下方,最终在肺泡壁形成稠密 的毛细血管网,其血液与肺泡进行的毛细血管网,其血液与肺泡进行 气体交换,使静脉性血变为动脉性气体交换,使静脉性血变为动脉性 血。血。肺动脉肺动脉肺的解剖及分段46w 在肺段内,肺动脉的分支与肺段支气管 的分支伴行,但肺静脉的属支却在肺段 之间走行,接受相邻两肺段的静脉血。 因此,这些段间的静脉又可作为肺叶分 段的标志。肺的解剖及分段47肺的解剖及分段48肺的解剖及分段49w右肺动脉较长,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 脉后方,奇静脉弓下方入肺门。肺的解剖及分段5

12、0w左肺动脉较短,在胸主动脉前方和左 主支气管前上方入肺门。 肺的解剖及分段51肺静脉w每侧两条,称 上肺静脉和下 肺静脉,由肺 泡周围毛细血 管逐级汇集而 成。 肺的解剖及分段52两肺静脉逐级汇集成左、右 、上、下肺静脉左上肺静脉收集左上叶及舌 叶的静脉血;右上肺静脉收 集右肺上叶及中叶的静脉血左右下肺静脉分别收集两肺 下叶静脉血,最后汇入左心 房肺静脉肺的解剖及分段53肺静脉w 行程 w 注入肺的解剖及分段54w 上肺静脉在主支气管和肺动脉下方行向内 下,平第3肋软骨高度穿心包入左心房.肺的解剖及分段55w下肺静脉水平向前,平第4肋软骨注 入左心房。肺的解剖及分段56肺的解剖及分段57三、胸骨角的标志性意义w 平对第二肋软骨 w 第四胸椎下缘 w 上、下纵隔的分界标志 w 主动弓的起、止标志 w 气管杈平面 w 奇静脉弓跨右肺根、注入上腔静脉 w 肺动脉分叉处 w 胸导管在脊柱前方由右转向左的部位 w 心包上界(浆膜心包返折的部位)肺的解剖及分段58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