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012424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艺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艺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艺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艺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心理学——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艺术心理学 一、古希腊 毕达哥拉斯学派(约公元前580年 约前500年)以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代表 的毕达哥拉 (1)哲学理论:他们“把数目看作世界得本原 ”。 (2) 美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与适当的比例”的艺术 形式心理学思想,并由此提出了大、小宇宙的概 念,大宇宙即天体,小宇宙是人体,两者都是受 “数的和谐”原则统治着,两者相互影响,一旦 人体的内在和谐与天体的外在和谐相契合,就进 入到了欣赏状态。 (3) 提出灵魂不死和轮回说。(4)黄金分割比例的发现德谟克利特是这样用原子论解释认识论问题的:从事物中不断流 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

2、“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 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这就是他的“影像说”。他还区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强调文艺创作的对象是社会中生活着的人,而且应当是道德意义 上的好人。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强调对艺术家的主观条件和作品 效果的研究,提出了“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 提出了文艺的职能在于它能带给人们“实用的快乐”。提出了人格培养的问题,认为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禀贼和教 育同样重耍,通过教育可再造人格;有规律的生恬能够养成平衡 的性格,而能力是由练习得来的。人格就是在生活和教育中培养 起宗的。2.德谟克利特:原子唯物论的创立者3.苏格拉底:n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

3、色彩。苏格拉底不尊敬奥林匹斯山的 正统神而敬畏他心中的神。n“一座雕像应该通过形式表现出心理活动”。强调艺术创作要能够 刻画出人物的“情感”“神色”等。n他还最早提出了创作中的典型化问题。n从社会学的立场出发,强调“美在功用”,揭示了艺术活动中美与 善的关系以及艺术品的教育价值。n必须是有自我意识能思维的人。人有心灵,有头脑,必须孕育心灵 所特宜孕育的东西思想智慧以及其它心灵的美质,使自己得到 不朽。4.柏拉图:(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n哲学思想:理念论n灵魂说他又把灵魂或心理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情欲:柏拉图将迷狂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人的疾病引起的迷狂,属于精 神病患者;另一类则是

4、神灵凭附的,失去平常理智进人迷狂时,入就有 了创造力。神灵凭附的迷狂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预言的迷狂,第二种是宗教仪 式的迷狂,第三种是诗神凭附的迷狂,第四种是爱情的迷狂。四种迷狂 分别由日神阿波罗、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缪斯、爱神阿佛涪狄忒和厄 罗斯主宰(灵感)。柏拉图(公元前427前W)在伊安篇中,以苏格拉底和伊安的 对话形式提出了“灵感”说。诗人作诗来自灵感,“凡是高明的诗人, 无论在史诗或抒倩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 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 。“优美的灵感是灵魂在迷狂 状态中对于天国或上界事物难得的回忆和观照,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 无论是谁,都将永远站在诗

5、歌的门外。n灵感说情感 榆快:凡合乎自然方向和运动目的的就使人感到偷快 不愉快:反对自然的则憾到不偷快。 想象 一种是切合事物之象一种是幻象,而以前者为重要。5.亚里斯多德: 1. 模仿说2.关于悲剧。3.强调音乐在塑造人的心灵美感和影响人的性格方面的作用。4.诗人在模仿创作过程中需要天赋。“迷狂”是亚里土多德在论述文艺的心理 基础时的又一观点。5.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所谓净化,即把悲剧作为总括一切道理和艺术规范 的内容,像诗歌的力量一样,使人获得一种和平宁静和理性自制的效果。二、古罗马1.贺拉斯: (1)在文艺的本质上,贺拉斯接受了传统的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 在模仿之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

6、念创造,创造可以凭想象、 虚构。(2)古典主义三大基本原则: 第一,借鉴原则 第二,合式原则 第三,合理原则 (3)对天才和技巧的关系 他认为,两者是互为利用的,天才不是迷狂,而是要勤学苦练,头脑清醒 ,“一切佳作的源泉在于正确的见识”,正确的见识来自生活,要“ 向生活和习俗寻找典型,汲取活的语言”。 (4)艺术价值论:“寓教于乐”原则2.西塞罗:关于美的定义: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 的颜色” 他对美作了多方面的分类。理智美和感觉美。他提出了美感的内在感觉说。艺术灵感 艺术家摹仿对象:不是自然界中的个别现象或过程,而是艺 术家头脑中更美更理想的形象。3.普洛丁: 哲学理论“流溢

7、说” 美是有阶梯的 他也认为对物体美的认识要通过感官,并说过天 生瞎眼的人无从察觉美、感觉美。但他认为,要 把握物体美的本质,要认识更高级的美,如事业 、行为、学问、品德之类心灵美,尤其是神的美 ,就不能凭感官,而要凭心灵和理性,凭所谓“ 内在的眼睛”、“灵魂的视觉”。 欧洲中世纪是政教合一、宗教神学凌驾于一切 学术之上,哲学、美学、心理学等都成了它的 附庸,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当时哲学家们所争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哲学和理性以及信仰孰轻孰重。其二则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3.中世纪的艺术,艺术心理是和宗教密切相关的 。当时的艺术种类依附宗教而存在,表现精神 和也宗教相通。(三)中世纪艺

8、术心理学1.奥古斯丁(公元345-430年) 人们欣赏艺术只是为了欣赏艺术中所包含的上帝的理念 。他认为,低级美容易引发人的情欲、违背教规、远离 上帝,因此,他要求艺术反映上帝而抛弃现实世界。 他认为,秩序和数是一切美的基础,数的和谐是上帝创造 的。美最高美:上帝是一切美的源泉和最高美低级美自然美艺术美低级美分为事物本身的和谐 的美和配合其它事物的“适宜 ”的美。2.阿伯拉尔 (公元1079-1142年),中世纪经院哲学著 名学者,也是经院哲学中的进步流派概 念论的创始人 他最早提出“移情说”,审美的心理状 态是情和物、主观和客观的合一 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逐渐摆脱了中 世纪封建制度和

9、教会神权的统治、束缚, 从而把“人性”与“人权”推上了至尊至 圣的地位。第二节 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心理学思想1.但丁:1.他在论俗语中说:“诗不是别的,而是写的合乎韵律的修辞讲究 的虚构的故事。2.诗人在创作上要学古。3.他从语言、风格、题材等方面划分诗的体裁,分悲剧、喜剧和挽歌 三种。4.三种主题:一是安定,即艺术创作要表现安邦定国的“武功的威力 ”;二是爱情,表现“最美妙的情欲的快感”;三是才德,表现“意志 的方向”和德性的美。5.他还提出诗的“寓意”说。认为作品都有两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二是“比喻的或者神秘的意义”,即“寓意”。但同时他又要求“ 艺术要尽量摹仿自然,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10、要求思想内容和形式的 有机统一。2.薄伽丘(1313-1375) 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的杰出作家和人文主义者。 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将自然看作艺术创作的源 泉和母亲,只有深入了解自然,才能创作出“明灯” 似的艺术作品。 虚构说艺术是“把真理隐藏在虚构之中和合身 的外衣下面3.达.芬奇 艺术摹仿论。 要发挥创作者的 主观能动优势,必 过表现人的形体 美来表现人的心 灵深处的美。 并且认为,“我们 的一切知识都来 源于知觉”,因此 ,绘画能反映客观 真理,具有认识和 教育作用。4.塞万提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自然便是它惟一的范本,摹仿得愈加 妙肖,你这部书也就愈加完美。”“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

11、近 真实的准则,或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的摹仿自然 的道路”,就难于创作出于社会于群众有益的好作品。好的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又有娱乐的作用,思想 性是通过娱乐来实现的。关于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他认为“虚构愈切近真实愈妙,情节愈 逼真,也就愈能使读者喜欢”。这些经验是十分宝贵的。5.莎士比亚 戏剧,它的目的始终是反 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 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 演变的模型。 要求真善美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 在艺术创作中,莎翁特别 重视想象的重要作用,他 说,诗人的想象可以“从 天上看到地下,从地下看 到天上。他的想象为从 来没有人知道的东西构 成形体,他笔下又描绘出 它们的状

12、貌,使虚无飘渺 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 和名目”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各国文坛上出现了两股 文艺潮流。一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 妥协的产儿古典主义潮流;一是由于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642年),出现了 与理性主义美学相对立的经验主义美学潮 流。第三节 17世纪欧洲艺术心理学思想 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理性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片面地 夸大和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和美学中关于理性 的作用,崇尚古典艺术和美学,即认为古希腊罗马的文 艺是最高典范。 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笛卡儿、高乃依、拉辛 、莫里哀等。 缺点:古典主义过分地强调理性的重要作用,认为文 艺纯属理智的产物,否定感性认识和经验的作用,

13、否定 个性及其发展变化。他们重形式和法规,轻新鲜内容 和情感,只要求表现王公贵族的“风雅”和“高尚”, 排斥表现平民百姓。一、古典主义文艺和艺术心理学潮流笛卡儿(公元1596 1650年)法国著名哲学家,唯理主义创始人。一方面把文艺复兴时期的 理性论变成抽象的推理形式,为理性主义美学奠定了基础,被誉 称为现代哲学的鼻祖另一方面,笛卡儿主张唯理主义的哲学,艺术理论中过分强调理 性的作用,否定感情、个性和感觉经验的作用,并且认为理性是 一切认识的根源,是天生的,是神赋予的。真是永恒的,事物之美全在于真,真存在于统一、对称、规整、 平衡、规律等之中,只有理性才能认识这种永恒不变的真。艺 术家只有在理

14、性指导下才能辨别美丑、真伪,才能创作出精美 的艺术珍品。因此,他完全否定感觉、个性、情感和想象的作 用,认为,艺术作品完全是理性的产物。他在论一般情欲,偶尔兼及全部人性中,却又把人的情欲分 成惊奇、欲望、爱慕、憎恨、快乐、悲痛六种。显然,他还是 承认人的情欲的作用的,只是这些情欲必然受理性的控制普桑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他强调绘画与雕刻都是理智的产物,因此艺术家必须是一位学者 ,而不是工匠。 他认为造型艺术应和文学一样,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崇高理想。 古希腊提倡的美,是秩序、和谐、比例与规范化。阿卡迪亚的牧人诗人的灵感普桑二、经验主义文艺和艺术心理学思潮经验主义美学重视感觉经验的心理分析,

15、从经验事实出发,通过 观察、比较、归纳来研究美感经验和艺术心理。他们把快感和痛感看成是美感经验的来源。把崇高和美两个范 畴加以区别,强调美与效用无关,美是纯感觉经验的东西。经验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培根的经验主义哲学和霍布斯的经验心 理学。意义:经验主义艺术学和美学第一次注意对艺术创作者主体心 理的研究,他们从生理学和心理学入手,把情感、想象、美感等 艺术心理的研究提到头等地位。经验主义开创了开了近代文艺 学和美学反理性主义的先河,但是他们轻视理性,看不到人的 社会性。弗兰西斯.培根(公元1561 1626年)他在科学实践中认识到,来自于实践的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艺术创造中的想象的特点就在“放纵自

16、由”,“不受物质规律的 束缚,可以把自然已分开的东西合在一起,也可以把自然已经合 在一起的东西分开”。既然诗是想象的结果,所以诗是“虚构的历史“,“因为真实历 史中的行动和事迹见不出能使人满足的那种宏伟,诗就虚构出一 些较伟大、较富有英雄气概的行为和事迹。艺术美的创造在于艺术家的灵心妙运。美在整体而不在部分,也不在形状的比例和表面的颜色,“秀雅 合度的动作的美,才是美的精华”。第四节、十八世纪艺术心理学思想1.启蒙运动的艺术心理学思想: 启蒙派思想的特点是:高度信仰人的理性,批判封建和 宗教蒙昧主义,提出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与和平的 理想。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夏夫兹博里、法国的狄德罗、 德国的温克尔曼和莱辛、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和诺维科 夫等。他们都把人看成是具有丰富的理性能力和丰富的情感 能力的“自然存在物”。他们认为,美是客观的,它是“统一物的多样化”。同 时他们认为,审美判断是主观的。他们还认为,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