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9012370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韶关市举办的说课比赛,也非常感谢市里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学 习和锻炼的机会给青年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的第一节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 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 1教材地位和作用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存在大量需要确定“可能性”大小的事件,概率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解决可能性大小的问 题。本节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并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的认

2、识及 其概率的定义,是一节“概率”的起始课,它就像一块敲门砖,为以后系统学习概率奠定了基础。 2 2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难点 概率教学的核心是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结合高考考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我会在课堂上向学生明确概率教学的核心是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结合高考考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我会在课堂上向学生明确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1、了解随机事件; 2、掌握概率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1、明确频率和概率的区别; 2、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呈现规律性; 3.3.目标分析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 1、正确认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正确认识必然事件、不可

3、能事件、随机事件。 2 2、掌握概率的定义及性质。、掌握概率的定义及性质。 能力目标:1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 2 2、培养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寻找和发现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寻找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1 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2 2、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3 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猜想;二、二、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节课将在高二的一个理科 C 班进行,学生基础较薄弱,对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认识较弱,而

4、本节课的重点又在于让学生认识随机事件,掌握“概率”这个概念;因此,我在教学中会结合学生实 际,适当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理科学生思维相对较活跃,应尽量在课 堂上得到发挥,本节课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尽可能使课堂更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有效性。三、三、 教法分析教法分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只需要给学生一 张地图,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目的地,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这一教 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特征,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发现法发现法” , “探索法探索法” ,引导

5、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加以注意、分析。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演示法演示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科学意识。四、四、 学法分析学法分析学生会学是教育的目的。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验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 的东西.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发和形成,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创造性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抓定义,对定义要“反复推敲” , 要“咬文嚼字”【 教学流程安排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教学

6、内容和目的教学内容和目的1、 情境导入、引发问题情境导入、引发问题 (4 分钟)分钟)2、 观察现象、总结特征观察现象、总结特征 (6 分钟)分钟)3、 发现规律、探究新知发现规律、探究新知 (15 分钟)分钟)4、 总结规律、形成概念总结规律、形成概念 (10 分钟)分钟)5、 课堂检测、应用新知课堂检测、应用新知 (6 分钟)分钟)6、 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4 分钟)分钟)7、 板书设计、教学评价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从真实故事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知学从真实故事出发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知学 习新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习新知识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7、从实际生活出发,观察周围事物现象,总结现象从实际生活出发,观察周围事物现象,总结现象 特征。特征。引出随机事件的概念,采用引出随机事件的概念,采用“计算机模拟抛硬币计算机模拟抛硬币 实验实验”探究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探究随机事件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总结随机事件通过大量重复实验的规律性,提出总结随机事件通过大量重复实验的规律性,提出 概率的概念。概率的概念。习题剖析,实际应用习题剖析,实际应用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针对学生情况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针对学生情况布置作业, 激发课后自主探究兴趣激发课后自主探究兴趣设计板书,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设计板书,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

8、反思五、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师生行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1、 情境导入、引发问题情境导入、引发问题 一名优秀的数学家一名优秀的数学家=10 个师的兵力个师的兵力 1943 年,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 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 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 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 数学家,数学家们用概率论分析后发现,舰队舰队 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的角度 看这个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 的船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编次越多与 敌人相遇的可能性就

9、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 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 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奇 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沉的船只由原来的盟军舰队遭袭被沉的船只由原来的 25%降低为降低为 1%,大大减少了损失。,大大减少了损失。教师讲授二战时期一个真实教师讲授二战时期一个真实 的历史故事的历史故事美国对外宣布 “一名优秀的数学家=10 个师 的兵力”数学家运用概率的 知识和方法解决了英美海军 将领都无力解决的问题; 引出课题引出课题-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带出疑问带出疑问:什么是随机事件, 概率又是什么?(看课本)通过讲故事自然引通过讲故事自然引 入课题,吸引学生入课题,吸引学生 注意

10、,让学生体会注意,让学生体会 数学的文化价值以数学的文化价值以 及在生活中发挥的及在生活中发挥的 巨大作用。学生带巨大作用。学生带 着疑惑进入下一个着疑惑进入下一个 环节。环节。2、 观察现象、总结特征观察现象、总结特征 (1)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 100,沸腾;,沸腾;(2)导体通电,发热;)导体通电,发热; (3)同性电荷,互相吸引;)同性电荷,互相吸引; (4)实心铁块丢入水中,铁块浮起;)实心铁块丢入水中,铁块浮起; (5)买一张彩票,中奖;)买一张彩票,中奖; (6)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掷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问题一:问题一:什么是随机事件?举生活的

11、事例 问题二:问题二: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否发生虽然 不能事先确定,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 它的发生是否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呢?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板书三类事件的 定义并鼓励学生举出一些生 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 件和随机事件(紧扣重点)(紧扣重点) 学生举例;学生举例;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鼓励平时少发言 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 其感受数学课堂他们也可以 很好的参与;教师表扬,激 励学生;问题一的设计提供问题一的设计提供 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表现的机会, 大大表扬学生,提大大表扬学生,提 高学生积极性,同高学生积极性,同 时通过这个环节告时通过这个环节告 诉学生,只要留心诉学生,

12、只要留心 观察生活,善于思观察生活,善于思 考,我们也能发现考,我们也能发现 数学问题。问题二数学问题。问题二 的提出吸引学生进的提出吸引学生进 一步探究。一步探究。3、 动手实践、发现规律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汇总小组数据,引导分析数据;汇总小组数据,引导分析数据; 一次一次的抛硬币,每次出现哪一个面是不确一次一次的抛硬币,每次出现哪一个面是不确 定的。统计多次抛硬币的结果,并记录正面向定的。统计多次抛硬币的结果,并记录正面向 上的次数,计算频率,观察一组频率数据,寻上的次数,计算频率,观察一组频率数据,寻 找规律找规律 提出问题:大量重复实验下,正面向上的频率提出问题:大量重复实验下,正面向

13、上的频率 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特征? 表二:乒乓球优等品表二:乒乓球优等品 表三:油菜籽发芽表三:油菜籽发芽 提出问题:这三个试验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提出问题:这三个试验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活动:用计算机模拟抛教师活动:用计算机模拟抛 硬币试验向学生演示随机事硬币试验向学生演示随机事 件在单次试验中的情况和它件在单次试验中的情况和它 在大量重复试验中的情况在大量重复试验中的情况 (突破难点)(突破难点) 学生思考,交流,发言;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学生可能会发现 频率接近某一个常数,但还 不能一下过度这个常数就是 概率,此时,教师需要引导, 帮学生组织语言表达,从而

14、 引出概率的定义。 通过这三个表格数通过这三个表格数 据,让学生自主探据,让学生自主探 究频率的稳定性,究频率的稳定性, 这个感知过程很关这个感知过程很关 键,为概率这个概键,为概率这个概 念的提出奠定基础。念的提出奠定基础。 抛硬币的实验也充抛硬币的实验也充 分体现了现代信息分体现了现代信息 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技术与数学课程的 有机整合。有机整合。问题与情境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师生行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4、 总结规律、形成概念总结规律、形成概念 定义:一般的,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定义:一般的,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 A 发发 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个常数,在它

15、附近摆动, 我们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随机事件我们可以用这个常数来刻画随机事件 A 发生的发生的 可能性大小,并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可能性大小,并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 A 发生的发生的 概率,记为概率,记为 P(A)。 性质:性质:0 P(A) 1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再次说明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再次说明频率和概率的区别;频率本身是随机变化的,在试 验前不能确定 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 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把握定义,提醒学把握定义,提醒学 生对数学概念要生对数学概念要 “反复推敲反复推敲” ,要,要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5、 课堂检测、应用新知课堂检测、应用新知 问题一:某城市的天气预报中包含

16、降水概率预问题一:某城市的天气预报中包含降水概率预 报,例如预报报,例如预报“明天降水概率为明天降水概率为 90 0”这是指?这是指?问题二:射击问题问题二:射击问题 问题三:问题三: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事件的概率总是在(任何事件的概率总是在(0,1)之间)之间 B.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频率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C.频率是随机数,概率是确定值频率是随机数,概率是确定值 D.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概率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预计学生可能会理解成有预计学生可能会理解成有90 0的地方会下雨,发现这的地方会下雨,发现这 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回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回 到概率是解决可能性大小问到概率是解决可能性大小问 题上来。题上来。 搜集学生的错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