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9005407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哲学生活4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22 页第十六单元第十六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单元特征】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就考查内容并结合我国当前 形势来看,以下考点值得关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 的总趋势及实现途径;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价值观的的基本含义及 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人生价值在于创造;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等。本单元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通过名人名言、先 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为材料考查考

2、生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从考 试的题型上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各种题型,近年来以非选择题考查的力度加大。 在 2010 年的高考复习中,考生要注意结合当前倡导弘扬的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分析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分析人生的真正价值 是什么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问题。【知识网络】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

3、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 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观点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群众观点和 群众路线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实现人生价值价值与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的含义、对人的价值评价)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含义、导向作用)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价值判断的含义 价值选择的含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

4、射活动 实现的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以人合乎群众利益为准绳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价值的人生是永恒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社会历史发 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实现途径(阶级斗争、改 革)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价值的创 造与实现坚定信念, 铸就辉煌第 2 页 共 22 页第十一课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寻觅社会的真谛【考

5、点扫描】 理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了解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运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运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了解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理解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理解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知识梳理】 1、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二者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

6、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 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 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二者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 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有 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 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 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特别提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

7、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 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性质是不同的,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只有 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 2、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他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 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 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

8、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学会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第 3 页 共 22 页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 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

9、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4、学会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分析、解决问题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两者的含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 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

10、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阻碍社会前进。 (2)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了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 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

11、社会基本矛盾 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6、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发展。 7、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对人民群众含义的理解。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体是劳动群众。在不同的国家、不 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 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2、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算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2)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第 4 页 共 22 页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 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 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

13、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 展。 8、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 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 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要点透析】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 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

14、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科学、艺术、道德、宗教、哲学、以及风俗习惯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第二,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先进 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 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 变化,并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二是它先于社会存

15、在而变化发展,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 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意识的相对独 立性。所以,那种认为社会存在一变化,社会意识就必定立刻发生变化的观点是错误的, 其错误的实质在于不懂得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重要提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 具体表现,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假的社会意识,无论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它 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16、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其中的生产力包 括: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三个方面,而生产关系则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 分配方式和人与人在生产中的关系三个方面。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 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生 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含义: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这 个社会的政治、思想、法律、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制度。第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