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疾病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8926776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6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敏反应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超敏反应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敏反应性疾病(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 敏 反 应 性 疾 病(hypersensitivity diseases)本章目录第一节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二节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三节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第四节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KEY POINT本章重点为型超敏反应所致的主 要疾病,免疫学检验主要方法的原理及临 床意义。难点为型超敏反应发生的 机制及特点。概 要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指机体再次受到同一抗原物质刺激后产生 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过程:免疫应答过程结果: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超敏反应又俗称:变态反应(allergy)过敏反应(anaphylaxis) 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

2、的抗原超敏反应的分型:分四型型超敏反应(速发型)型超敏反应(溶细胞型、细胞毒型)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第一节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是临床常见的 一种超敏反应,多有个体差异和遗传 倾向。一.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一)致敏阶段1.变应原:多,如多种食物、花粉、动物羽毛 、皮屑 、屋尘、真菌、昆虫、寄生虫、药 物及某些化学物质等。2. IgE抗体的产生Ag 进入机体 刺激免疫系统 产生IgE(针对抗原)3.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IgE特性(亲细胞性):易吸附在粘膜下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的细胞膜上(这些细胞上含有IgE的Fc受体)

3、 ,这时机体对该变应原处于致敏状态(二)发敏阶段(二)发敏阶段 1.1.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多由消化道、呼吸道粘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多由消化道、呼吸道粘 膜进入)膜进入) 2.2.靶细胞脱颗粒及膜活化靶细胞脱颗粒及膜活化(1 1)靶细胞脱颗粒)靶细胞脱颗粒变应原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变应原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表面的)表面的IgEIgE结合,结合,IgEIgE发生发生“桥联桥联”,使靶细,使靶细 胞细胞膜不稳定,导致靶细胞脱颗粒(颗粒中胞细胞膜不稳定,导致靶细胞脱颗粒(颗粒中 有许多血管活性物质、酶),释放血管活性物有许多血管活性物质、酶),释放血管活性物 质质(2)膜

4、活化“桥联”作用使胞内酪氨酸激酶(PTK)活化, 胞内Ca2+浓度升高协同作用使磷脂酶A2(PLA2)活化使膜磷脂胆碱分解产生花生四烯酸通过环氧合酶、脂氧合酶途径合成: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D2, PGD2) 白三烯(leukotrienes, LTs)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活性物质。 (3)血管活性物质和酶的作用1)组织胺:存在颗粒中。可使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刺激支气管平滑肌收缩2)激肽:使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3)白三烯:使支气管强烈收缩(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活性介质)主要是以上三种,还有其他物质:如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物质引起的结果:平

5、滑肌收缩粘液分泌血压下降局部水肿等组织功能紊乱二. 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一)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为例 ) 1.青霉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 在过敏性休克中最多见青霉噻唑醛酸、青霉烯酸(青霉素降解产 物,空气中可存在) +体内组织蛋白,刺激机 体产生IgE(使机体处于对青霉素的致敏状态 ),当青霉素再次进入时引起休克某些病人首次用青霉素产生过敏原因:实际已接 触过(注射器污染、吸入青霉菌孢子或降解产物)2.血清过敏性休克如破伤风抗毒素(马血清)引起(二)皮肤过敏反应:皮肤寻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三)消化道过敏反应:食入过敏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四)呼吸道过敏反应:吸入花粉、动物皮

6、毛、虫螨等变应原,引 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案例讨论女性病人,23岁,因感冒发烧伴咽喉疼痛两天就诊 。体检:体温38.5,咽喉充血明显,扁桃体度红 肿,表面有脓性点状分泌物,其余无明显阳性发现。 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人自述曾经注射过青霉素 ,无青霉素过敏史。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2分钟后病 人感心慌,突然倒地,唇发绀。测血压收缩压为 50mmHg,舒张压未测清楚。疑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当即给病人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后,并紧急快速 输液,输氧。20分钟后病人血压65/40 mmHg。继续处 理,4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诊断: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三.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1.由IgE引起

7、 2.发生快、消退也快3.多为功能紊乱,无组织细胞损伤4.有明显个体差异、遗传倾向四. 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诊断(一)检出过敏原,避免机体再次接触 (1) 询问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再次接触 (2)作皮试,检测为何种变应原过敏,一但检出,禁用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检出过敏原)原理:变应原通过皮肤挑刺、划痕、皮内注射等进入 致敏者皮内,与吸附在肥大细胞或/和嗜碱性粒细胞 上的特异IgE高变区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 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表现:在2030分钟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红斑、风 团以及搔痒感结果:出现此现象者判断为皮试阳性,即对该变应原过敏 ;未出现红晕、红斑、风团者为阴性,即对该变

8、应原 不过敏。脱敏疗法目的:使机体暂时处于脱敏状态原理:使结合于靶细胞上的特异IgE短时间处 于消耗状态使用:特殊情况时 ,如对抗毒素(马血清过 敏,但又必须注射方法:小剂量反复多次注射,每次之间间隔时 间短脱敏疗法中也可出现过敏,必须严密观察!(二)血清(二)血清IgEIgE检测检测血清中血清中IgEIgE分总分总IgEIgE和特异性和特异性IgEIgE1. 1.血清总血清总IgEIgE的检测的检测n n总总IgEIgE是针对各种抗原的是针对各种抗原的IgEIgE的总和的总和n n正常情况下血清正常情况下血清IgEIgE含量很低,仅在含量很低,仅在 ng/mlng/ml水平水平n n一般选用

9、敏感性较高的放射免疫测定一般选用敏感性较高的放射免疫测定 法及酶联免疫测定法进行检测法及酶联免疫测定法进行检测 (1)放射免疫吸附试验(radioimmunosorbent test, RIST) 将抗IgE吸附到固相载体上,检测血清 IgE,又称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A)。 如双抗体夹心法:将抗IgE抗体偶联到经溴化氰活化的滤纸上, 与 待测血清中IgE及IgE参考标准进行反应,洗涤 后加入125I标记的抗人IgE,再经洗涤后测定滤 纸片的放射活性。其测定值与标本中的IgE含量 呈正相关。(2) 酶联免疫测定法 双抗体夹心EIISA法该法方便、实用,敏感性特异性均较 好,而且无同位素污染

10、,也不需要特殊仪 器,临床上较常应用。(3)化学发光法 用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IgE,与血清中 IgE反应后,通过化学发光分析,计算出 血清中IgE含量。此法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现临床上 用得较多。(4)检测血清总IgE的意义:正常人血清IgE水平为20200Iuml (1Iu=2.4ng) 。血清IgE的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种族、地 域、环境、遗传及检测方法等。必须注意当地人群IgE的水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特发性皮炎、湿疹、药物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 曲菌病以及寄生虫感染等均可使IgE升高。仅以血清总IgE量的高低是难以判断型超敏反应疾 病的,除非血清总

11、IgE值增高异常明显。2.特异性IgE测定 特异性IgE是指能与某种过敏原特异结 合的IgE。 检测时是用纯化的特异变应原替代抗 IgE进行检测。 常用的方法仍然是放射免疫技术和酶联 免疫技术。(1)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 radioallergosorbent test, RAST)将纯化的变应原吸附于固相载体上,加入待 测血清及参考标准品,再与同位素标记的抗IgE 抗体反应,最后测定固相的同位素放射活性。利用参考标准做出标准曲线,求出待测血清 中变应原特异IgE的量。待测血清中放射性活性 高于正常人均数加3个标准差时为阳性。 用RAST检测特异性IgE,特异性高、敏感性 强、影响因素少,且安

12、全,同时也可确定变应 原。 用RAST检测特异IgE与变应原皮试和支气管 激发试验间符合率高达80左右,但并不能完 全代替后两种试验,因后两种试验更能反应机 体的整体情况。 用RAST检测特异IgE耗费较贵,且有同位素 污染,而且还需要同位素检测仪,故现国内用 ELISA法检测特异IgE较多。(2)酶联免疫测定法 试验原理及步骤基本与RAST同将同位素标记抗IgE改为加酶标记抗IgE 再加入底物,利用酶催化底物生成有色产 物显色来判断结果。测定结果的表示与RAST相同。(3)固相荧光免疫测定法 又称CAP变应原检测系统在很小的塑料帽状物内置有多孔性、弹性和亲水性 的纤维素粒(此粒为多孔,能吸附

13、更多的变应原)加入待测血清和不同浓度的IgE标准品经一定时间温育和冲洗,加入-半乳糖苷酶标记的 抗人IgE,使之与IgE结合。此酶催化底物4-甲基伞桂-半乳糖苷,产生荧光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读取吸光值,荧光强度与特异性IgE 抗体呈线性关系,据此可绘出标准曲线,查出待测标 本IgE的量。(4)检测特异性IgE的意义 特异性IgE的增高可帮助型超敏反应疾病的诊断 并能明确变应原(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正常值为(0.05-0.5)109L 当机体患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要增加 可作为型超敏反应诊断的参考(四)变应原诱导的介质释放测定1.变应原诱导组胺释放检测变应原、特异性Ig

14、E抗体可与嗜硷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 性IgE受体结合,导致嗜硷粒细胞释放的组胺。方法:葡聚糖沉淀法从肝素抗凝血中分离出白细胞与可疑变应原共同孵育,同时设定阳性对照(抗人IgE)及阴 性对照裂解细胞后,对样本中的组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最大组胺释放百分率表示变应原诱导组胺释放试验每个实验室必须制定各自的参考值,据此来确诊阳性及阴性的患者 2.变应原诱导的白三烯(LT)释放检测方法:患者白细胞与IL-3共同孵育收集细胞然后将相关变应原加入细胞混合物中,同时设置阴性及阳性对 照(抗人IgE)试验结果阳性时,白三烯可通过IgE介导从细胞中释放,并对 其进行定量测定白三烯类产物在健康者基础值为1548.3n

15、g/L(均 值SD) 变应原诱导组胺、白三烯(LT)释放检测意义 两种中一种阳性结果就对判断致敏作用的预后具有 一定的临床相关性,但介质释放也可出现在非IgE介导 的反应中 注意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判断 白三烯测定试验不仅可以反映嗜硷粒细胞反应,还 可反映与病理生理过程相关的其他一些免疫效应细胞 反应 试验中注意同时设定阴性和阳性对照可减少假阴性 结果(五)与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检测与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较多主要有 :IL-4、IL-5、IL-10、 TNF等(这方面内容自学)第二节 型超敏反应 (溶细胞型、细胞毒型)一. 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一)抗原:分两类1. 机体细胞表面固有的

16、抗原成分(即本 身就是细胞结构),如ABO血型抗原、Rh 抗原、变性的自身抗原(自身细胞受某 些因素影响使其表面抗原变构)2. 吸附在组织细胞上的外来抗原或半抗 原(二)抗体:主要是IgG1、2、3,IgM(三)组织、细胞损伤机制抗体与细胞膜上相应抗原结合后, 通过以下三条途径破坏靶细胞(Ag)1.激活补体2.Fc调理与C3b调理,促使靶细胞被吞噬3.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型型超敏反应损伤组织细胞机理超敏反应损伤组织细胞机理二.常见型超敏反应疾病(一)输血反应 一般发生在ABO血型不符的输血(二)新生儿溶血病见于母婴ABO血型和Rh血型不合母Rh- 、父Rh+、 第二胎胎儿Rh+ Rh血型不合引起者要严重些Rh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发生机理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症发生机理n n母母Rh- Rh- 、父、父Rh+ Rh+ n n第一胎胎儿如为第一胎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