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精气血津液神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925850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8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精气血津液神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11精气血津液神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11精气血津液神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11精气血津液神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11精气血津液神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精气血津液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精气血津液神(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精气血津液神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徐雅p第一节 气p第二节 血p第三节 津液p第四节 气血津液关系p第五节 精p第六节 神p第七节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pp中医学的津液学说,是有关人体内津液的概念中医学的津液学说,是有关人体内津液的概念 、生成、输布、排泄及其与脏腑、精、气、血、生成、输布、排泄及其与脏腑、精、气、血 相互关系的理论。相互关系的理论。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二、津液的代谢二、津液的代谢三、津液的功能三、津液的功能第三节 津液pp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 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

2、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pp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pp质地较清稀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肌 肉肉和和孔窍孔窍,并能,并能渗入血脉渗入血脉之内,起之内,起滋润滋润作用的,作用的, 称为称为津津;pp质地较浓稠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灌注于骨节、脏腑脏腑、 脑脑、髓髓等,起等,起濡养濡养作用的,称为作用的,称为液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一)津液的生成(一)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其生成与脾胃小

3、肠大肠有关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其生成与脾胃小肠大肠有关pp胃胃“游溢精气游溢精气”而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而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pp小肠主液小肠主液,小肠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大量水,小肠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大量水 液吸收后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液吸收后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pp大肠主津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 ,促使糟粕成形为粪便。,促使糟粕成形为粪便。pp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及水液,均上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及水液,均上 输于脾,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到全身。输于脾,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到全身。 二、津液的代谢

4、津液的输布主要是依靠津液的输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脾、肺、肾、肝和三焦 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pp脾气散精脾气散精:脾气将津液上输于肺,也可将津液直接:脾气将津液上输于肺,也可将津液直接 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各脏腑。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各脏腑。pp肺气宣发肃降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而行水,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 pp肾为水脏肾为水脏,对津液输布代谢起着主宰作用。,对津液输布代谢起着主宰作用。 pp肝气疏泄肝气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保持了水道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保持了水道的 畅通,促进了津液输布的通畅。畅通,促进

5、了津液输布的通畅。 pp三焦三焦为水液和诸气运行的通路。为水液和诸气运行的通路。 (二)津液的输布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 主要与主要与肾、肺、脾肾、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的生理功能有关。pp肾气肾气的蒸化作用,将脏腑代谢产生的下输到肾或膀的蒸化作用,将脏腑代谢产生的下输到肾或膀 胱的浊液分为清浊两个部分:清者重新吸收布散至胱的浊液分为清浊两个部分:清者重新吸收布散至 全身,浊者则成为尿液。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均依靠全身,浊者则成为尿液。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均依靠 于肾气的蒸化等作用。于肾气的蒸化等作用。pp肺气肺气宣发,将津液外输于体表皮毛,津

6、液在气的蒸宣发,将津液外输于体表皮毛,津液在气的蒸 腾激发作用下,形成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气门)腾激发作用下,形成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气门) 。另外,呼气时也带走一些水分。另外,呼气时也带走一些水分。 pp大肠大肠排出粪便时,也随糟粕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排出粪便时,也随糟粕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三)津液的排泄pp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以脾、肺、肾三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以脾、肺、肾三 脏的综合调节为首要。脏的综合调节为首要。pp景岳全书景岳全书肿胀说:肿胀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盖水为至阴,故其本 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

7、制在脾。制在脾。” (一)滋润濡养(一)滋润濡养pp津液有着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津液有着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由于津的由于津的质质质质地地 较较较较清稀,其滋清稀,其滋润润润润作用作用较较较较明明显显显显,而液的,而液的质质质质地地较浓较浓较浓较浓 稠稠 ,其濡养作用,其濡养作用较较较较明明显显显显。三、津液的功能(二)化生血液(二)化生血液pp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还有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还有 调节血液浓度的作用,并起到了滑利血脉的作用调节血液浓度的作用,并起到了滑利血脉的作用pp另外,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另外,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内外环境

8、的阴阳相 对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pp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pp气与津液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pp血和津液的关系血和津液的关系一、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之帅(一)气为血之帅 1.1.气能生血气能生血补气生血补气生血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 2.2.气能行血气能行血补气行血补气行血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行气活血行气活血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 3.3.气能摄血气能摄血补气摄血补气摄血独参汤独参汤 (二)血为气之母(二)血为气之母 1.1.血能养气血能养气补血生气补血生气八珍汤(气血双补)八珍汤(气血双补) 2.2.血能载气血能载气气随血脱气随血脱补气固

9、脱补气固脱独参汤独参汤 1. 1.气能生津气能生津补气生津补气生津2. 2.气能行津气能行津补气行水(气虚水肿)补气行水(气虚水肿)气能化津气能化津行气利水(气滞水肿)行气利水(气滞水肿)3. 3.气能摄津气能摄津补气固汗补气固汗玉屏风散(自汗)玉屏风散(自汗) 补气固尿(尿失禁)补气固尿(尿失禁)4. 4.津能载气津能载气气随津脱气随津脱补气固脱补气固脱二、气与津液的关系三、血和津液的关系p血和津液的关系是津血同源津血同源。p津血同源是指津液和血液都来源于水谷精气, 并可相互化生,两者密切相关,盛则同源,衰 则俱衰。渗入脉中渗入脉中津液津液口渴、尿少口渴、尿少 皮肤干燥皮肤干燥血脉空虚血脉空

10、虚 津枯血燥津枯血燥病理上血和津液 互相影响津液大量损耗津液大量损耗失血过多失血过多脉内津液不足脉内津液不足津液津液津液不足津液不足p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精的概念、代谢、功能及其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学说。与古代哲学的精或精气在概念上有着严格的区别。第五节 精p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 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 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 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 之本也。”p精的存在形态: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 间。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人体之精的层次广义广义 之精之精包括血液、津液、髓等狭义狭义

11、 之精之精生殖之精(精的本始含义)一般一般 所指所指不包括血液、津液、髓等,只含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水谷之精 和脏腑之精精的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精的生成、贮藏和施泄三个不同而又相关联的阶段。二、人体之精的代谢(一)精的生成(一)精的生成p从精的生成来源而言,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之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已经在肾藏精中讲过,此处从略)1.精的贮藏p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分比 例的不同。p肾精主要是先天之精,但受后天之精的充养; 其他脏腑主要是后天之精,但有先天之精的成 分。 2.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p一是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 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

12、p二是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二)精的贮藏与施泄(一)繁衍生命(一)繁衍生命(二)濡养(二)濡养(三)化血(三)化血(四)化气(四)化气(五)化神(五)化神三、人体之精的功能四、人体之精的分类脏腑之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生殖之精人体之精pp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神是指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神是指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 展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规律。展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规律。而中而中 医学中的神,是有关人体生命的医学中的神,是有关人体生命的认识认识认识认识 。pp研究人体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与研究人体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与脏脏脏脏腑、腑、 精气

13、血相互关系的理精气血相互关系的理论论论论,即是中医学的神学,即是中医学的神学说说说说。一、神的基本概念一、神的基本概念二、神的生成二、神的生成三、神的作用三、神的作用第六节 神p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p广义之神的内涵,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p狭义之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一、神的基本概念(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一)精、气、血、津液为化神之源pp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pp中医学将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中医学将神分为神、魂、魄、意、志,分别归藏于五脏形成藏于五脏

14、形成“五神脏五神脏”,五神产生的物质基,五神产生的物质基础是五脏所藏的精气。础是五脏所藏的精气。 二、神的生成pp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外界刺激下,人体内部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外界刺激下,人体内部 脏腑将做出反应,于是便产生了神。脏腑将做出反应,于是便产生了神。 pp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刺激而作出应答反应的结果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刺激而作出应答反应的结果 ,表现为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表现为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pp “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 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 虑

15、,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pp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还可产生不同的情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还可产生不同的情 志活动,如素问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人有 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二)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一)调节调节 精气血津液的代谢谢(二)调节脏调节脏 腑的生理功能(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动三、神的作用第七节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一、形神之间的关系一、形神之间的关系二、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二、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三、精气神之间的关系三、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一、形神之间的关系p形:在中医学中有两个含义,一指人

16、之形体结构 ,二指构成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但 中医学将“气”称为“无形”肉眼不可见。p神:人体生命的主宰及总体现,包括精神、意识 、思维活动。p形与神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无形则神无以附 ,无神则形无以活;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 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形神关系示意图形形神神形为神之宅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神为形之主 ( (一一) )精血同源精血同源 肝肾同源,乙癸同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 (二二) )津血同源津血同源pp夺汗者无血:大汗之人不可再用放血或破血疗法夺汗者无血:大汗之人不可再用放血或破血疗法 。 pp夺血者无汗:大出血之人不可再用发汗之法。夺血者无汗:大出血之人不可再用发汗之法。二、精血津液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