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912287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6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1.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1.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1.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1.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生活中,我们常见这两个词-权力、权利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权力:权利:政治概念,一般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总是与服从联结在一起。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如国家 权力。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 主席的权力。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规定的人民权力和利益, 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而存在。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第一课第二框自学回答:1.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什么?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民资格、含义、重要性) 政治自由(内容、重要性、自

2、由与法律的关系)监督权(含义、内容)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学 生 论 坛学生甲:“选举权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但我 活了这么久,怎么还不让我行使这庄严的 权利?” 学生乙:“你急什么!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 领导人的权利,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学生丙:“不对,选举权就象选举班干部一 样,也要投票赞成或反对,与我们息息相 关。”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含义: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 被选举权条件:u国籍条件:我国公民 u年龄条件:必须是年满18周岁 u政治条件:依照法律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 利的公民意义:选

3、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 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一、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下列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1)我班班干部的选举(2)区人大代表的选举(3)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判断一下:2、政治自由A.内容:B.意义:C.保障: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合作探究】关于如何理解政治自由 ,以下两种观点。你认为他 们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 。观点一:政治自由就是人 们能够无拘无束,想干什么 就干什么

4、。观点二:政治自由是做法 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1)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 达自己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人 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2)政治自由并不意味着不受任何约束,想 干什么就干什么。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的 政治自由,法律是政治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政治 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 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只要不超出法律所许 可的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预。观点一是错误的,观点二是正确的。3、监督权A.含义:B.内容:C.要求: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谁监督,监督谁)批评权、建议权、检

5、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怎么监督)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 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 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 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 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 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A 选举权 B 集会自由 C 监督权 D 行政申诉权 例题解析东山岛军事演习 上述图片说明我国公民履行了什么义务?(二)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内容原因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 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 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宪法和法律

6、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 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 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 的职责。是保卫祖国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 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 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 参加民兵组织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选手王濛在身 患重感冒的情况下,奋勇拼搏,连夺短道 速滑500米等三块奥运会金牌,为国家争得 了荣誉。王濛履行了( )A.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义务B.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C.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义务D.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例题解析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

7、.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三、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思考:下列材料反映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材料一:卫生部发布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 健管理办法(草案),要求托幼机构不得 拒绝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的幼 儿入园。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材料二:2010年落马的官员中省部级官员就有 多人,如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刘卓志,全 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朱志刚,最 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等这些腐败高官 要么被判徒刑、要么被审查撤职,说明不管官 多大,只要违法,都要受到制裁。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 到法律的制裁1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坚持公民在法律面

8、前一律平等一律平等的原则的原则(1)内涵第一、平等地享有权利; 第二、平等地履行义务; 第三、平等地适用法律。 (2)表现A、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B、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广场舞音箱太大成扰民舞 市民投诉无门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如何坚持:注意:(1)某些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必须履行;(2)权利与义 务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 A.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B.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 实现。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 利,又要尊

9、重他人的权利; 另一方面,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 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如果国家队需要我, 我就参加比赛。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1)原因:(2)如何坚持: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 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 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 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 合起来。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权利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

10、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包括哪些)政治自由主体内容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 合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 威参与政治生活公民 1、2011高考福建卷28微博类似与博客与论坛 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文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 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 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 ) A.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C.有发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的自由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3.在我国,下列公民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8周岁以下的公民 文化水平低,

11、行使此 项权利有困难的公民 信仰宗教而不信仰马 克思主义的公民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 的人 在中国居住不满一年的公民A B C DB4.对于公民依法享有政治自由的理解,正确的是 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国家制定相应法律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的政治自由具有广泛性,使公民能按自己 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A. B C. DB 5、(2011高考四川文综)市民王某希望了解本 市垃圾焚烧厂的烟气排放情况,向市环保局提出 申请公开相关数据,但环保局未予作答。王某较 起真来,按法定程序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 环保局履行职责。法院判处王某胜诉这反映了 国家支持

12、公民依法维权 公民享有质询权 国家保护公民的知情权 公民享有监督权 A B. C. D. 6、(2012江苏徐州高三信息卷)13.我国刑 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 押讯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严禁刑讯逼供 ,不得侮辱、体罚、打骂服刑人员等。这表明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 我国公民权利是不可剥夺的 A. B. C. D. 7、(2012届江苏淮安四调)江苏省公安厅 表示,2011年9月前全省苏0牌照(公安专用 牌照)取消完毕。公安车辆和普通老百姓的 车辆一样,接受法律的制约和公众的监督 。这主要体现了 A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政府要审慎用权,依法执政 C行政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