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894128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方伟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 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发生率以及减少或者减缓细 菌耐药性发生的 关键,因此在选择 抗菌药物之前必须要考虑 两个问题 :一是抗菌效果,即药物对该 感染 菌的活性及有关药物动力学指标;二是该药 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抗菌 药物不断更新换代,并且临床医师不能及时 全面在掌握新抗菌药物的特点,致使不合理用 药现 象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发 生率也随之增 多。因此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应 引起 高度重视。 一、药品不良反应(Adver Drug Reaction,ADR)概念与发生机制(一)ADR的定义为了预防、诊

2、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 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及正常用法应 用下人体所出现的使用目的以外的有害且非 预期的反应。不良反应主要由于药物本身所 引起,但也有质量、剂型、使用方法等因素 。包括: 1、药品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2、疑因药品引起的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 3、疑国药品引起的癌症、畸胎、致突变反应; 4、非麻醉药品引起的药物依赖性等; 5、所有疑因药品引起的致残、丧失劳动 能力 、危及生命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一)ADR的分类及发生机制 1、A类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呈剂量相关的反应,其严重 程度随剂量增大和疗程延长而增加,可根据药 物或赋型剂的药理学和作用模

3、式来预知。是不 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反 应、继发 反应、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依赖性等。 2、B类反应该类 反应称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是 由于抗菌药物抑制了处于动态 平衡的正常菌 群中某些敏感菌,而促进另一些耐药微生物 生长,是寄生在口腔、呼吸道、肠道、生殖 系统等处的细菌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被破坏 而出现的新感染。该类 反应在药理学上可以 预测 。 3、C类反应 即化学刺激反应,而不是药理学性质。包括外 渗物反应、静脉炎、药物或赋型剂刺激而致 的注射部位疼痛、酸碱灼烧、接触性皮炎以 及局部刺激引起的胃肠黏膜损伤 等。 4、F

4、类反应即家族性反应或特异性反应。指少数患 者由于遗传 性酶系统的缺乏,用药后发生与 药物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的不良反应。这些 反应仅发 生于在那些由遗传 因子决定的代谢 障碍的敏感个体中。 5、H类反应即药物变态 反应,是外来的抗原物 质与体内抗体间发 生的一种非正常的免疫 反应。难预测 ,与剂量无关,减少剂量 后不会改善,必须停药。药物变态 反应 可波及全身各器官、组织 ,最多见者为 皮疹,其他尚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 应、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嗜酸粒 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等。分、型变态 反应。 二、常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一)-内酰胺类抗生素 1、常见不良反应 (1)过

5、敏性反应:较为 常见,主要机制 是半抗原与蛋白结合成复合抗原,再有 IGE介导产 生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 水肿与荨麻疹等。用药前必须详细询问 患者先前是否有-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 敏史。 (2)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稀便、腹泻,其 次是恶心、呕吐等。 (3)药物热:一般发生在用药后7-15天, 为张弛热或稽留热,需要与原发感染性 疾病的发热相鉴别。(4)二重感染:以三代头孢 菌素、亚胺 培南或氨苄西林等广谱-内酰胺类抗生 素治疗时间过长 ,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 者易见。表现为 真菌和条件致辞病菌感 染,如口腔、肠道白色念珠菌感染。 (5)肾损害:本类药物多数主要经肾脏排 泄,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

6、根据肾 功能适当调整剂量。合用其他肾毒性药 物可使其肾毒性增加。 2.少见不良反应 (1)神经及精神系统反应:全身应用大 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 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 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 可引发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定向 力丧失等。 (2)戒酒硫样反应:有数例报道头孢哌酮 致戒酒硫样反应。因该类药物可抑制人 体内乙醛脱氢酶,使乙醇中间代谢乙醛 不能继续氧化而在体内积聚。可使患者 出现恶心、呕吐、头痛、面红、呼吸困 难、低血压等症状。 (3)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或炎症,有 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3.偶见不良反应

7、(1)血液系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及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等症状 ,一般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2)假膜性肠炎:偶可引起假膜性肠炎等伴随 血便的严重性结肠炎,如出现腹痛、多次腹泻 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3)维生素缺乏症:偶然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状 (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素B 族缺乏症状(舌炎、口内炎、食欲不振、神经 炎等)。 (4)肝脏损害:偶可造成胆汁代谢紊乱、ALT 、AST、碱性磷酸酶、血清胆红素一过性升高 。因此应注意实验室检查,若出现异常应停 药并作适当处置。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我院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眼水 ) 1.常见

8、不良反应 (1)肾毒性:主要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影响其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死亡。主要表 现为 蛋白尿、管型尿、红细 胞尿,尿量一般 不减少,严重者可产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 退。诱发肾损 害的因素有:用量大、疗程长 、合用或先后使用利尿药及其他肾毒性药物 (如第一代头孢 菌素)等。新生儿、早产儿 及老年人危险最大。 (2)耳毒性:根据主要的临床表现又可分为: 第八对脑 神经损 害,表现为 听力障碍; 耳蜗毛细胞受损致前庭功能障碍,表现为 耳 鸣、眩晕、平衡失调等。多见于链霉素、庆 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许多因素可 加重耳毒性,如合用或先后应用利尿剂及万 古霉素等其他耳毒性药物、总剂

9、量大、疗程 较长 、老年患者和肾功能减退者等。目前认 为耳毒性系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持续较 高, 引起内耳柯蒂器内、外毛细胞损害所致。 (3)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该类药 物可通过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而降低神经末梢运动中 枢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并可与Ca2+结合 ,使体液中Ca2+含量降低,产生神经肌肉 阻滞作用,引起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和呼 吸抑制。发生几率为新霉素链霉素卡 那霉素庆大霉素及妥布霉素。 2.少见不良反应 (1)周围神经炎:表现为口唇及手足麻木, 可能与药物所含杂质或药物引起维生素B缺 乏有关。 (2)营养不良综合症:长期口服某些氨基糖 苷类抗菌药物可致维生素B6等营养缺乏而引 发的相关

10、症状。 (3)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恶 心、呕吐、 腹泻、食欲不振等。 3.偶见不良反应 (1)过敏性反应:皮疹,以链霉素多见,疹 形为多行性,如猩红热样、荨麻疹样、斑丘 疹等,严重者出现出血性紫癜、剥脱性皮炎 、大疱表皮松解症、萎缩性皮炎等。过敏 性休克,与神经肌肉阻滞不易区别。 (2)精神症状:有个例报道阿米卡星致精神 异常,庆大霉素致癔症样发 作。 (3)肝脏毒性:偶见血清肌酐(SCr)、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 轻度升高,停药后即恢复正常。 (4)血液系统:偶见贫血、血小板和白细胞 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药物热:

11、发热与用药显示密切相关性, 呈节律性表现,一般停药后体温会自行恢复 正常。 (6)其他:注射部位出现疼痛或硬结。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我院有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 阿奇霉素) 1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以红霉素较为 突出,可能 与药物直接刺激胃肠道有关。临床表现为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腹泻。由临床 病例报道尚可引发肠 梗阻、急性弥漫性肠 出血。新一代衍生物有明显改善。 (2)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常见血栓性 静脉炎。 (3)肝毒性:红霉素酯化物可致肝毒性, 常在用药后10-12天出现肝大、黄疸、腹 痛、发热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转氨酶升 高等胆汁淤积的表现。故限制

12、连续应 用不 宜超过14天。停药后大多自行恢复,预后 良好。 2少见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不良、胃肠胀气、 黏膜炎、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 (2)耳毒性:静脉给药时,如血药浓度过高 可引起耳鸣和暂性耳聋。 (3)过敏性反应:皮疹、瘙痒等,尚可引起 支气管痉挛等。 (4)神经系统:可见头 痛、嗜睡、神经麻 木、重症肌无力等。 3偶见不良反应 (1)心脏损害:个例报道有婴儿因红霉素 静滴速度过快致QT间期延长,死于房 室传导阻滞。 (2)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肌肝 、LDH、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白 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3)其它:偶见过 敏性休克、药物热、

13、 味觉异常等;罕见溶血性贫血、间质 性 肾炎、假膜性肠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严重不良反应。 (四)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我院有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 1常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2%-11%,如短 时间 的厌食、恶心、腹泻、呕吐、消化不 良及腹部不适,一般不影响治疗的完成。 (2)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17%,在肾 功能减退或有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 患者中易发生。表现为颅 内压增高、头 痛、头晕 、疲倦、眩晕、昏劂、失眠、 感觉变 化或嗜睡等症状,多不严重,如 一旦发生,应及时停药。其中严重的毒 性反应包括幻觉、抑郁和癫痫发 作等, 可能是喹诺酮类药

14、物与大脑中氨基 丁酸A受体键合有关,键合阻滞氨基 丁酸A而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 (3)光敏性皮炎:服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同时受阳光照射可出现皮炎。凡能在皮肤 中积累的喹诺酮类药物产生光毒性的可能 性更大;白色人种较多发生;氟罗沙星、 洛美沙星多见。 (4)局部刺激症状:是氟喹诺酮类药 物中 较为 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 静脉炎、局 部血管刺激等,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给药 速度和药物浓度有密切关系。 2少见不良反应 (1)过敏性反应:少数患者有皮疹、荨麻 疹、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红斑、瘙痒 等过敏性反应。斑丘疹多于用药后3天左 右出现,多数在用药中自行消失,不影响 疗程。个别有出血性皮

15、疹或恶性皮炎,需 及时停药治疗。 (2)全身反应:寒战、发热 、背痛、胸痛 、虚弱及面部水肿。 (3)骨关节反应:在狗与大鼠的实验中可致负重 关节肿胀、僵硬及活动受限,然而,采用氟喹诺 酮类药物疗法的大量儿童病例说明,其诱发人体 关节病变尚缺乏例证。因该类药物可透过血脑 脊液屏障,为确保用药安全,应避免用于孕妇、 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 (4)肝肾损害和对血细胞的影响:可使GOT、 GPT、ALT、TG、TP、LDP升高,致肝功能受 损,如曲伐沙星因上市后观察到严重的肝毒性 现已限制性使用;肾损害主要表现为BUN和血 清肌酐值上升。对于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患者 应减量应用。在血液方面可使嗜酸

16、性粒细胞增多 ,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 3偶见不良反应 (1)肌腱撕裂及横纹肌溶解症:主要表现 为乏力感、CPK上升、血中及尿中肌红蛋 白上升为特征的肌肉痛。 (2)心脏毒性:心动过速并偶见可引起心 电图QT间期延长等,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 。 (3)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偶见个别低血 糖、溶血性贫血伴肾衰及死亡的报道。 (五)磺胺类抗菌药 (我院有磺胺甲恶唑、柳氮磺吡啶) 1常见不良反应 (1)过敏性反应:本类药 物引起的过性敏反 应多见。皮疹有麻疹样疹、瘀斑、猩红热 样疹、荨麻疹或巨疱型皮炎;严重皮炎常 伴有其他器官病变如肝炎和哮喘;也可引起 光敏性皮炎;多形性渗出性红斑甚为严 重 ,在服用长效磺胺药和儿童中多见,死亡 率较高,因此过敏体质及对其他药物有过 敏史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 物。 (2)泌尿系统损害:由于磺胺药由肾排出, 尿中浓度较高,可形成结晶沉淀,发生尿 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 疼痛和尿闭等症状。形成结晶决定于尿中 药物的浓度和溶解度。 (3)血液系统损 害:磺胺药能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