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的模型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82096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的模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的模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的模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的模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的模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的模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虚拟变量的模型课件(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 虚拟变量第八章第八章 虚拟变量的模型虚拟变量的模型一、虚拟变量的基本概念虚拟变量:取值为0、1的人工(特殊)变量(记为D) 。前面讨论的数量因素(变量)可以直接度量,但质的因素(如:性别、职业、 文化程度、所有制形式等定性因素)不能直接度量。为了在模型中反映这些属性因素的影响,以提高模型的精度,须将其“量化”.例1:二、虚拟变量的设置原则1、定性因素有m个相互排斥的类型或特征,模型中只能引入 ( m-1)个虚拟变量,否则会陷入“虚拟变量陷阱”,产生完全共线.例2:居民住房消费支出Yi、居民可支配收入Xi的模型:为了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对Yi的影响反映到上述模型,设则模型(1)

2、为若引入m=2个虚拟变量,就陷入了“虚拟变量陷阱”,产生了完全共线则模型(2)为任一家庭都有:D1+D2=1,即D1=1-D2(完全共线)。问题:为什么k个类的定性变量,仅用k-1个虚拟变量而不用k个变量?(特别:什么情况下k个类的定性变量,要用k个虚拟变量?如例2去掉截距项) 2、虚拟变量取“0”或“1”应从分析问题的目的出发予以界定( 多以“0”代表基础类);3、虚拟变量在单一方程中,可以作为解释变量,也可以作为 被解释变量。引入虚拟变量后,相当于把不同属性类型的样本合并,即相当于扩大了样本容量,从而可提高模型的精度; 分段线性回归也可以提高模型的精度。三、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1、分离

3、异常因素的影响如观察我国社会总产值的时间趋势,须考虑三年自然灾害这一特殊因素的影响2、检验不同属性类型对因变量的作用;3、提高模型的精度一、加法类型 设定的虚拟变量以相加的形式出现作用:改变了设定模型的截距水平,称为截距变动模型。第二节 虚拟解释变量的回归加入虚拟变量的两种基本途径:加法类型、乘法类型。(一)加法类型的虚拟变量模型用 t检验讨论因素是否对模型有影响 4、一个定量变量、两个定性变量(各考虑两种特征)(二)一个定量变量X、多个虚拟变量(定性变量)的模型例 我国有56个民族,引入虚拟变量:D1D55(以汉族为基础)藏族:(1,0,0,0)彝族:(0,1,0,0)汉族:(0,0,0,0

4、)练习: 设衣着消费函数为 Xi 收入水平; Yi 年服装消费支出写出不同人群组衣着消费函数模型。二、乘法类型 乘法类型引入虚拟变量,是在所设立的模型中,将虚拟解释变 量与其它解释变量(含Xi或Di)相乘作为新的解释变量出现在模型 中,以达到其调整设定模型斜率系数的目的。乘法类型引入虚拟变量的主要作用:关于两个回归模型的比较; 因素间的交互影响的分析; 提高模型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描述精度。下面分别对三个作用进行讨论:(一)回归模型的比较(结构变化检验)通过对模型的参数检验,可以检验模型是否有不同的结构。即定性变量D的引入,是否影响不同类型(属性)模型的平均水平(截距项)?定性变量D的引入,是否影

5、响不同类型(属性)模型的相对变化(斜率系数)?例如:城镇居民家庭与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函数不仅在截距上有差异,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模型可以记为其中: Yi为第 i 个家庭的消费水平;Xi为第 i 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则D=1: 则D=0: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行为完全一样(截距和斜率系数相等)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函数是截距变动模型(截距不相等)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函数是斜率变动模型(斜率系数不相等)城镇、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函数是截距和斜率变动模型(截距、斜率不等)通过对上述两个模型的截距、斜率系数检验(比较),可以判 断我们讨论的模型属于以下何种类型:一般:分别回归,有以下四种

6、情况:例:改革开放前、后(平均)“储蓄收入”模型:加法方式引入D:为了区别改革开放前、后储蓄起点的情况(即两 模型的截距变化) 乘法方式引入D:为了区别改革开放前、后“储蓄“关于”收入”的 相对变化情况(即两模型的斜率系数变化)(二)交互效应的分析例如,不同人群组的衣着消费函数前面仅讨论了解释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作用;没有分析 解释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对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作用。(1)式以加法形式引入,暗含假设:性别虚拟变量D2的截距差异效应对于两种教育水平而言是常数. (如女性年均服装支出高于男性,性别差异在年均服装支出上产生了效应。 但该效应的大小与女性的文化教育水平无关,因为没有表示大专

7、以上学历女性的 变量)。同理: 教育水平虚拟变量D3的截距差异效应对于性别而言也 是常数。为了反映交互效应,将(1)变为:大专以上的女性:其他女性: 大专以上的男性:其他男性: 如何检验交互效应是否存在?若拒绝原假设,即交互效应对Y产生了影响(应该引入模型)(三) 分段回归分析(提高模型的描述精度)虚拟变量也可以用来代表数量因素的不同阶段。分段线性回归就是类似情形中常见的一种。例: 1979年以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支出Yt 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从1979年开始,居民消费支出为快速上升趋势。显然,1979年是一个转折点,设X*1979。用以下模型描述我国居民在19551985年期间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

8、。年份(t1955,1956,1985)居民消费趋势方程:例: 设Y表示奖金、X表示销售额。当销售额低于X*时,奖金与 销售额呈线性关系;当销售额高于X*时,奖金与销售额呈更加陡峭 的线性关系。如图: .X* XY案 例例1:美国1940一1950年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资料:年份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40244.0229.9050362.8337.30回归模型: Xt为可支配收入 ; Ct为消费支出D1代表战争时期(1942 1945年); D0代表和平时期用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以下估计结果(-0.33) (10.957) (-9.254)战争时期的消费函数:和平时期的消费函数: 例2:中国城

9、镇居民家庭的储蓄函数根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19551985年人均收入 和人均储蓄 的数据资料(以1955年的物价水平为100),建立储蓄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得估计结果为:模型隐含着一个重要假定,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储蓄行为在1955年至1985年期间是不变的。假定未必能够成立,因为与居民储蓄有关的许多重要因素在 1979年以后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1)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居民的收入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 ,大多数居民家庭的收入仅能维持温饱,因而平均储蓄倾向很低, 积蓄很少;1979年后,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居民储 蓄也在大幅增长(由此看来前、后两时期,居民的储蓄行为有显著差异

10、);2)在改革开放前的大多数年份,我国的消费品市场存在严重短 缺的现象。消费者既使有钱也难以买到所需的商品,而不得不把钱 暂时存起来。因此,这一时期储蓄带有“非自愿”的性质;1979年之后,消费品市场日趋丰富,消费者储蓄的主要目的之 一是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储蓄不再具有“被迫”性质。为了验证改革开放前、后城镇居民储蓄行为的变化,引入虚拟 变量建立如下截距和斜率同时变动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得:t =(2.18) (8.1) (3.9) (-9.2)1979年以后: 而在19791985年期间,城镇居民边际储蓄倾向高达0.256,即收入增加一元,储蓄平均增加0.256元。1979年以前:估计结果表明

11、:1979年之前,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仅为0.004,即收入增加一元储蓄平均增加4厘;例3 职工的收入与职工的年龄有关。为了方便,这里仅考虑 了3个年龄段:18岁以下,1822岁,22岁以上(不同年龄段实际 也代表不同的文化程度)。 设Yi为收入,Xi为年龄,建立回归模型白人和黑人的收入平等吗“人权”一直是西方国家攻击中国社会制度的一个热点。似乎, 在那些“自由的”国度,没有侵权,是人人平等的天堂。在此,以美 国的一次工资调查数据为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来看看这个以“人人 生而平等”为建国信条的国家是否真的没有种族歧视,人人平等? Y-工资收入; X受教育年数; D种族 Y X D 1.92

12、 2 1 12.403 9 0 5.926 17 07 9 0 6.9 12 0 6.5 13 0 26 17 0 15 16 1 5.699 9 0资料来源:市场经济学普及丛书93年版例3利用上述数据,作OLS分析可得回归方程为:Y=1.63 + 0.69X -1.64D0.185941 1.115004 -0.22948 该模型拟合不是很好,但介于该问题的特殊性和此为非官方统计资 料(仅作为参考),所以,我们继续进行分析。分析易知: Y=1.63+0.69X-1.64D B1 =0.69,表示多受一年教育多得工资690元,对白人黑人都一样。但种族的差别使同等教育下黑人比白人少收入1640元

13、。白人的工资收入方程为: Y=1.63+ 0.69X黑人的工资收入方程为: Y=1.63+0.69X-1.64以上是对美国一定时期的样本数据作出的回归计算结果。系统变参数模型 虚拟变量引入后,回归模型的截距或斜率不再固定不变,参数的变化是离散的。若假定1979年之前和1979年以后两个时期城镇居民有不同的储蓄行为,也就是说,回归模型的截距和斜率并不是每年都发生变化。系统变参数模型是虚拟变量应用的推广,它允许回归模型的截距和斜率随样本观测值改变而系统地改变。 一、截距变动模型系统变参数模型也可以分为截距变动模型和截距、斜率同时变动模型。线性回归模型 , 是解释变量, 是被解释变量, 是随着时间的

14、变化而改变的, 假定参数的变化是系统的(即非随机的),且这种变化完全由外生变量 决定,有以下简单的辅助关系式 表现变化的截距项。二、截距和斜率同时变动模型假定斜率系数 与截距一样存在系统变动。例如,如果允许作如下变动将上式代入则有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对参数是否存在系统变化进行统计检验。如果 和 统计上不显著,就可以把 和 看作常数;反之若 和 在统计上显著地不为零,则认为 和 存在系统变化。 三、应用实例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存在巨大差异。然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20多年,在这期间居民的消费行为 是否也在不断变化?这一问题的澄清显然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基本判断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近的道路,与居民消费有关 的诸多因素也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改变。这些变化对居民 消费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1、观念的变化。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居民的观念已经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城镇居民对“铁”饭碗的依赖心理已明 显减弱,人们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等均 大大增强。观念改变了,消费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消费者的经济决策权逐步扩大。例如,由卖方市场向买方 市场的转变,使居民选择商品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居民金融资产的 迅速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