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877481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迟洪纪 2006.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的有关问题内容提要 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制定的历史沿革 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主要特点 有关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几个问题一、我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制定的历史沿革1.参照前苏联的规范阶段 1954年,分批印发了苏联固体矿产储量分类和各矿种储量分类规范。 根据开采、加工技术条件将储量分为平衡表内储量、平衡表外储量。具体分类为A1、A2、B、C1、C2五级。2.我国储量规范的初期阶段 1959年,全国储委12次会议通过了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分金属、非金属、煤炭三部分。将矿产储量分为 四类五级:开采储量(一般A1)、设计储 量(一般为A

2、2、B、C1)、远景储量(C2)、地质储量(预测储量)。3.我国特色地质勘探规范的酝酿阶段 1974.8,原国家计委地质局会同冶金建材 等部门,将储量分为表内、表外两类,A 、B、C、四级。 1977.6,颁发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4.发展阶段 1980,煤炭部颁发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 ,二级部铀矿地质勘探规范(征求意见稿) 1983,地矿部制定了矿产资源总量预测试行基 本要求,分E、F、G三级。 1992相继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1992.12.14, 颁发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 则,将金属、非金属、煤包括在一个总则中, 将储量分为A、B、C、D、E

3、五级。 自1978年来,先后颁发了包括各类矿种的45个规 范,涉及84个矿种。5.我国地质勘查规范的重大改革 标准化与WYO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 新的资源储量分类主要特点:可行性评价 作为分类的重要条件,强了资源储量的经 济意义; 新的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方法及内容。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边经际济的2S次 内蕴经济的3可行性 研究1预可行性研 究2概略 研究3 GEF可行性轴地质 轴经济轴E111 121122331332333 334?固体 矿产 资源/ 储量 分类 框架图1经2可3地 43448块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铀

4、矿地质勘查规范、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 范、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铝土 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稀有金属矿 产地质勘查规范、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岩 金矿地质勘查规范、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 土矿地质勘查规范、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 、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 质勘查规范、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 重晶石、毒重石、莹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 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冶金、化工石 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煤 、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等共17个二、新的固

5、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 特 点1.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和要特点(1)规定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 阶段的目的、任务和各项技术要求,最终 目的是:为矿山建设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 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所必须的地质资料, 以减少矿山开发风险,获得最大的经济效 益。其明显的经济含意。(2)设置了关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内容的规定。 (3)规定了普查阶段的目的在于对已知矿化区作 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 。普查中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不要求进行系 统控制。 (4)矿床勘查类型分为三类:简单、中等、复杂 。允许存在过渡类型。 (5)设置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分类,遵循水文 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

6、质相统一的原则,分为 3类9型,强化对开采技术条件的勘查要求。(6)工程间距视地质规律的要求确定,不 限于放稀或加密一倍。 预查可用极少量工程验证; 普查用有限的取样工程控制; 详查用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工程控制; 勘查阶段在系统工程控制基础上加密工程 控制。(7)规定了不同勘查阶段相应的可行性评价和相 应估算的资源储量的用途。 普查阶段:研究是否有投资价值,是否值得转 入详查。 详查阶段:是否进行勘探决策、矿山总体设计 、矿山建设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供依据。 勘探阶段:为矿山初步设计和矿山建设提供依 据。 不设置各类资源储量比例,原则是“保证首期、 准备中期、储备后期、以矿养矿”。(8)规定了可

7、行性评价的三个阶段:概略 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规定 了各阶段的具体要求。但与勘查阶段不要 求对应。如勘探阶段也可进行概略研究。 (9)规定了资源储量分类严格按国标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执行。 (10)提倡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三、有关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的几个问题1.关于矿产勘查内容包括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矿石加工 技术性能、开采技术条件、综合评价等。 (1)勘查区地质:包括地质背景的基本特 征和成矿地质条件两部分。地质背景的基 本特征如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 等是各矿种、矿床共有的,而成矿地质条 件则是某一矿种或矿区特有的。勘查工作 应重

8、点对所勘查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 研究。(2)矿体地质:包括矿体特征和矿石质量 两方面。 (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分为可选( 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 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5类。 前三项一般由勘查单位编写设计和采样, 由实验单位完成,第四项由勘查单位和试 验单位合作进行,第五项由工业部门负责 进行。(4)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5)综合评价:对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 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共伴生矿产要进行综合 评价。伴生矿产一般用组合分析评价,其 资源量类别一般低于主矿种。2.勘查类型的确定和划分(1)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矿体内部结构复

9、杂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 布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 (2)按主矿体确定勘查类型;巨大矿体可 根据勘查难易程度分段确定。 (3)按矿床地质特征分为简单、中等、复 杂三类,允许过渡类型。 (4)按开采技术条件分:3类9型。3.工程布置、施工原则、控制程度(1)工程布置:应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的需要,参考同类矿床勘查的经验进 行。一般情况下,地表应以槽井探为主,浅钻工程为辅,配合有效的物探 、化探方法,深部应以岩心钻探为主;当地形有利或矿体形态复杂-极复杂、物质组分变化大时,应以坑探 为主配以钻探;当采集选矿大样时,也可动用坑探工程;对管条状和形态极复杂的矿体应以坑探为主。若钻探所获

10、地质成果与 坑探验证成果相近,则不强求一定要投入较多的坑探工程,可以钻探 为主配合坑探进行。坑探应以沿脉为主,当沿脉坑道未能揭露矿体全厚时,应以相应间距 的穿脉配合进行。(2)施工原则: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的 原则进行,基准孔、参数孔、沿走向 和倾向的主导剖面应优先施工。各阶 段工程布置应考虑后续勘查和开发工 作的衔接。(3)控制程度: 首先应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相互关系 。 对出露地表的矿体边界应用工程控制。 对基底起伏较大的矿体、无矿带、破坏矿体及影响开采 的构造、岩脉、岩溶、盐溶、泥垄、泥柱、老窿、划分 井田的构造等的产状和规模要有控制。 对与

11、主矿体能同时开采的周围小矿体应适当加密控制。 对拟地下开采的矿床,要重点控制主要矿体的两端、上 下界面和延伸情况。 对拟露天开采的矿床要注重系统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和 采场底部矿体的边界。 对主要盲矿体应注意控制其顶部边界。 对矿石质量稳定、埋藏较浅的沉积矿产,应以地表采样 工程为主,深部施工少量工程以验证矿石质量。4.勘查工作质量 新规范对勘查工作质量要求有所提高。 对出现的质一问题要客观、详细评价,不 允许用平均数掩饰质量问题。 地形及工程测量:要用国家坐标系统和高 程。 物化探工作:测网质量;改进、创新的计 算程序要评审;异常解释应地质专家会诊 。 采样测试:采样质量、化验质量。 地质编录

12、、综合整理5.可行性评价工作(1)分 概略研 究、预 可行性 研究、 可行性 研究三 个阶段 ,要循 序渐进 ,不能 跳越。(2)普查阶段进行概略研究,详查阶段进行 预可行性研究,勘探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 。但详查或勘探阶段也可进行概略研究。 (3)概略研究由报告编制单位(地勘单位) 承担完成,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必 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 (4)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有提交后必 须经相关部门评审后方能使用。 (5)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要与勘 查报告密切结合,对其中的资源储量分类 、利用情况、经济效益等必须给出明确结 论。7.新规范的几个名词(1)储量:新规范中特定概念,经过详查

13、 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 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 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 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 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储量是基 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 储量( 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 121 )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2)资源储量类别、分类,不同与原储量 级别。 (3)资源储量代码:其中()是代码的一 部分,如(331),不能是331。 (4)工程间距,取代网度。 (5)勘查类型,取代勘探类型。 (6)资源储量估算,取代储量计算。 (7)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 究,取代经济技术评价。8

14、.资源储量估算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几个问题.ppt9. 关于岩金矿勘查规范(1)沿革:1965.1.16,地矿部颁布了金 矿地质勘探工作几项暂行规定。1984.3 全国储委颁发了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试行)和岩金矿床勘探类型实例。 1993年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组织制定 了岩金矿普查规范,1995年制定了 岩金矿详查规范。本次颁布的岩金矿 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将普 查、详查、勘探规范合并。(2)新规范内容的主要特点 规定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的主 要技术要求。 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工作。 提出了资源储量分类依据(是本质区别)。 勘查类型:分简单、中等、复杂三类。其

15、中简 单类型相当于原类型,中等类型相当于原 类型,复杂类型相当于原类型。其中矿 体规模是确定勘查类型的重要因素。 勘查工程间距:提出了“控制的资源储量的参考 工程间距。对普查或详查不一定是放稀或加密 一倍,原则是:普查是大致查明,允许有多解 性,详查是基本查明,排除大的多解性,勘探 是查明,排除多解性。勘查 类型控 制 的 资 源 储 量 坑探钻探 段高(个)穿脉(m)走向(m)倾向(m) (一)40-8080-16080-160 (一)-(二)20-4040-8040-80 20-4020-40 注 1:(一)和 (二)分别指相当于一、二个中段段高。当矿体陡倾 时,一般坑道段高为30m-40

16、m,缓倾 斜时一般沿矿体倾斜 40m-60m。 注 2:钻探的倾斜距离一般指沿矿体倾斜的实际 距离。 注 3:探求探明的资源 /储量的钻孔间距,可以在控制的资源 /储量的钻 孔间距的基础上,缩小至原间距的 1/2、1/4、余类推。 注 4:对第类型矿床,如果用上表的工程间距,无法探求相应控制程 度要求的矿产资 源/储量时,则只能边探边采,不宜进行勘探工作。 注 5:当矿体在走向或倾斜上的变化程度不同时,工程间距应做与矿体 变化相应的调整。 取消了储量比例要求。 关于特高品位:单样品位高于矿体(床) 平均品位6-8倍为特高品位。处理方法, 先对特高品位样进行二次分析,不超差时 ,用包括特高品位在内的块段或单工程品 位代替特高品位。如特高品位分布有规律 ,可圈定富矿段,不进行处理。 矿体圈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