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860958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疆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疆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疆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疆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2020 届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卷 赵迎新 审核 崔淑芳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

2、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

3、寡欲作为一种 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 、 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

4、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

5、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 ,有删节)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只要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就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

6、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

7、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8、 间或(jin) 歆享(xn) 荸荠(q) 朱拓(t)B.两靥(yn) 罥烟眉(jun) 宫绦(to) 阜盛(f)C.草窠(k) 谬种(mi) 监生(jin) 新正(zhng)D 噬杀(sh) 蹂躏(ln) 城垣(hun) 拽拉(zhui)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告诫 烦厌 与众不同 寻死觅活B训熟 怪讶 沸反盈天 百无聊赖C喧哗 悚然 诚慌诚恐 惊慌失措D密籍 代劳 阴谋诡计 以逸待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9、。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 )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的故事出现。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10、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迁徒的方向感已

11、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而相如廷叱之 囊括四海之意 吞二周而亡诸侯 左右欲刃相如却匈奴七百余里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A. / B. /C. / D. /11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彼童子之师B.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D. 才能不及中人12与“未

12、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青,取之于蓝 B. 句读之不知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申之以孝悌之义1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强C. 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指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优良传统D.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从事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求人可使报秦者 蔺相如者,赵人也C. 师不必贤于弟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吾尝终日而思矣 按剑而跽15、翻译下面句子(10 分)(

13、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苏秀道中【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16、下列对该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己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B. 颔联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

14、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C.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而且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 家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D. 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实在难能可贵。17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18、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1) 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