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59964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听课记录评课稿(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 听课记录评课稿听课记录评课稿小数的意义听课有感上星期我到杨溪完小听了小数的性质一课,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交流。片段描述:1、例 1: 请学生分别画 1 分米、10 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一样长。2、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师:你有什么发现?-生:0.1=0.10=0.1003、从 0.1=0.10=0.100 你有什么想法?-生:0 是没有用的-师:哪儿的 0 是(在小数的什么地方)没有用?生:小数部分-小数的右面-小数点的后面-(在教师的引导下)末尾。4、出示例 2:比较 0.5

2、 与 0.50 的大小并说理。生 1、加个元-老师引导用计数单位与画线段图证明。感想: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强调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这种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令我们有些青年教师也汗颜。当然我听后也感到有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容易产生的问题,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作些讨论:1、知识教学需要一步到位吗?从片段 3 我感觉老师试图让学生科学地提示“小数末尾”这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而对学生生成的鲜活但不怎么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没有好好地加以把握与利用,我觉得很可惜。如果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说法,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

3、认识只有小数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它的大小才不变这一性质,我认为更能突出本课的重点。其实我们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让学生一步到位理解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应该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学生动态生成的真实但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一定会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有多大?老师在片段 1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感性材料。但我们也感觉到这个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广大一线教师过于保守,没有

4、“无限相信自己的学生” ,生怕学生探究不出来。但从片段4 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单位“元”)有能力自主解决的。如果给予学生再多一点探究的空间,如果小数的意义学生有探究的经验(如图示)我也相信学生还能用线段图、方格图甚至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去发现、去证明的。所以真正的自主探究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策略的选择等过程。3、环节目标我们清楚了吗?教学设计讲究“整体设计、重点突破” ,我们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并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看片段 1 中老师让学生画三条线段,如果只是得出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这有必要吗?(这

5、毕竟是已有知识),但如果在得出 0.1=0.10=0.100 后,再从这三条线段上根据小数的意义直观验证,我想这种操作才具有最大的价值,学生在例 2 证明时也不会显得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的课时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分哪几个环节去实施,而每个环节的目标又是什么。只有目标清晰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有度。以上借上述片段与大家探讨我们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有不当之处还大家指正。小数的意义听课有感上星期我到杨溪完小听了小数的性质一课,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交流。片段描述:1、例 1: 请学生分别画 1 分米、10 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师:你有什么发现-生

6、:一样长。2、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师:你有什么发现?-生:0.1=0.10=0.1003、从 0.1=0.10=0.100 你有什么想法?-生:0 是没有用的-师:哪儿的 0 是(在小数的什么地方)没有用?生:小数部分-小数的右面-小数点的后面-(在教师的引导下)末尾。4、出示例 2:比较 0.5 与 0.50 的大小并说理。生 1、加个元-老师引导用计数单位与画线段图证明。感想: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强调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这种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令我们有些青年教师也汗颜。当然我听后也感到有

7、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容易产生的问题,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作些讨论:1、知识教学需要一步到位吗?从片段 3 我感觉老师试图让学生科学地提示“小数末尾”这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而对学生生成的鲜活但不怎么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没有好好地加以把握与利用,我觉得很可惜。如果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说法,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只有小数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它的大小才不变这一性质,我认为更能突出本课的重点。其实我们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让学生一步到位理解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应该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学生动态生成的真实但不全面(甚至

8、是错误)的认知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一定会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有多大?老师在片段 1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感性材料。但我们也感觉到这个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广大一线教师过于保守,没有“无限相信自己的学生” ,生怕学生探究不出来。但从片段4 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单位“元”)有能力自主解决的。如果给予学生再多一点探究的空间,如果小数的意义学生有探究的经验(如图示)我也相信学生还能用线段图、方格图甚至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去发现、去证明的

9、。所以真正的自主探究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策略的选择等过程。3、环节目标我们清楚了吗?教学设计讲究“整体设计、重点突破” ,我们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并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看片段 1 中老师让学生画三条线段,如果只是得出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这有必要吗?(这毕竟是已有知识),但如果在得出 0.1=0.10=0.100 后,再从这三条线段上根据小数的意义直观验证,我想这种操作才具有最大的价值,学生在例 2 证明时也不会显得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的课时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分哪几个环节去实施,而每个环节的

10、目标又是什么。只有目标清晰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有度。以上借上述片段与大家探讨我们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有不当之处还大家指正。小数的意义听课有感上星期我到杨溪完小听了小数的性质一课,有些想法想与大家交流。片段描述:1、例 1: 请学生分别画 1 分米、10 厘米、100毫米的线段-师:你有什么发现-生:一样长。2、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师:你有什么发现?-生:0.1=0.10=0.1003、从 0.1=0.10=0.100 你有什么想法?-生:0 是没有用的-师:哪儿的 0 是(在小数的什么地方)没有用?生:小数部分-小数的右面

11、-小数点的后面-(在教师的引导下)末尾。4、出示例 2:比较 0.5 与 0.50 的大小并说理。生 1、加个元-老师引导用计数单位与画线段图证明。感想: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强调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这种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令我们有些青年教师也汗颜。当然我听后也感到有些不足,而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一线教师容易产生的问题,所以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作些讨论:1、知识教学需要一步到位吗?从片段 3 我感觉老师试图让学生科学地提示“小数末尾”这一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而对学生生成的鲜活但不怎么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没有好好地加以把握与利用,我

12、觉得很可惜。如果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说法,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只有小数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它的大小才不变这一性质,我认为更能突出本课的重点。其实我们数学中的许多概念、性质让学生一步到位理解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应该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学生动态生成的真实但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认知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宝贵的资源,只要合理利用一定会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有多大?老师在片段 1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感性材料。但我们也感觉到这个过程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的,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这

13、样做是缺乏理性思考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的广大一线教师过于保守,没有“无限相信自己的学生” ,生怕学生探究不出来。但从片段4 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单位“元”)有能力自主解决的。如果给予学生再多一点探究的空间,如果小数的意义学生有探究的经验(如图示)我也相信学生还能用线段图、方格图甚至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去发现、去证明的。所以真正的自主探究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提出、探究策略的选择等过程。3、环节目标我们清楚了吗?教学设计讲究“整体设计、重点突破” ,我们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围绕教学重点展开,并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看片段 1 中老师让学生画三条线段,如果只是得出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这有必要吗?(这毕竟是已有知识),但如果在得出 0.1=0.10=0.100 后,再从这三条线段上根据小数的意义直观验证,我想这种操作才具有最大的价值,学生在例 2 证明时也不会显得困难。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的课时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分哪几个环节去实施,而每个环节的目标又是什么。只有目标清晰了,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有度。以上借上述片段与大家探讨我们在实践新课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有不当之处还大家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