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8860943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洛阳市洛阳市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与名篇名句默写1.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孱弱 炮烙(po) 皮开肉绽 峥嵘崔嵬(wi)B. 纤细 勾当(gu) 度长絮大 广袤无垠(mo)C. 吞噬 惬意(xi) 以手抚膺 畏葸不前(x)D. 呜咽 庠序(xing) 锲而不舍 磨牙吮血(shn)【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A 项, “炮

2、烙”的“炮”应读 po;C 项, “惬意”的“惬”应读qi;D 项, “契而不舍”正确应为:“锲”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锦瑟的主题,有悲叹诗人怀才不遇说,有悼念亡故的亲人说,有怀念美好的恋情说,等等,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些志大才疏的人总是好高骜远,过足了仰望星空的瘾,而不肯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关心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结果错过生活。一个时代的浩荡征程,总是由亿万人民沆瀣一气书写的。让我们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携手共进,跬步致远,滴水成海。在这次“文学艺术联合会德艺双馨奖”的颁奖会上我见到了许多仰幕已久的老前辈,他们的教诲,让我如坐春风。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个

3、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百年梦想只争朝夕,新征程更加呼唤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经过二十多年的体验和总结,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生命的意义在于身临其境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众说纷纭”: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合乎语境“有悲叹诗人怀才不遇说,有悼念亡故的亲人说,有怀念美好的恋情说” ,使用正确。排除 A 项、B 项。“细

4、枝末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使用错误,可改为“勤力同心”或“同心同德” 。“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问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合乎语境中“他们的教诲” ,使用正确。排除 D 项。“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使用正确。“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可改为“设身处地”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宪法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在宪法修改实践中形成的符合宪法精神的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法治国家。B. 近日,人社部下发通知 ,部署明年深化改革的具

5、体工作,其中包括研究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C. 2017 年中国的天然气、电力、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已超过 1/5过去两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量正在下降。D. 回顾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取得发展的阶段性成功、发展速度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是通过改开放,系统地、大规模地降低了体制成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 项,成分残缺,在“国家”后面加上宾语中心词“的建设” 。C 项,不合逻辑, “电力”和水电、风电”是包含被包含关系,不能并列。D 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

6、因”并在“通过”前加上“因为”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4. 在下面一段

7、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话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让人仰望的高山,那么山的顶峰一定是李白和杜甫。 _,那么杜甫则是从地上经过修炼而升起的“诗圣” 。李白的诗激情澎湃,豪放飘逸,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更具创新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曲折迂回, _,更具继承性。 _,张扬个性,抒发自我,有一种勃发之气。杜甫代表着暮年,老成持重,千锤百炼,有一种人工的锻造之美。【答案】 (1). 如果说李白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诗仙” (2). 更关注现实和民生 (3). 李白代表着青春5. 补写出下列句中缺少的部分。(1)在劝学中,荀子用利用舆马和舟楫作喻,说

8、明了“_,_”的道理。(2)李白蜀道难写道,因为青泥岭太过曲折盘旋,所以经过时“_” 。(3)在登高中,杜甫用“_,_”两句,表现自已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4)韩愈师说中, “_,_”两句直接引述士大夫之族的话,从社会地位角度表达了他们不愿从师的理由。(5)白居易琵营行中, “_”一句揭示了诗人和琵琶女产生感情共鸣的原因。【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百步九折萦岩峦 (4).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6). 位卑则足羞 (7). 官盛则近谀 (8). 同是天涯沦

9、落人【解析】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通假字、同音字、形似字,等等。比如一下易错字:“生” 、 “善” 、 “萦”、 “岩” 、 “常” 、 “作” 、 “卑” 、 “盛” 、 “谀” 、 “涯” 、 “沦” ,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字形。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

10、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二、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閱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 ,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义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荀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成为两宋起道学家所崇敬的不祧之祖。儒家内部这两派的分野,也就是所谓“学统”与“道统”之别, “

11、汉学”与“宋学”之分。对这个说法,学界历来意见不同,这里不必细究。此说至少有一点不错,即孟子其人其书的重要性的确是从两宋开始凸显的。这以后, “孔孟之道”几乎成了儒家思想的代名词。孟子去世后,由他为代表的儒家中的一派似无太大发展。到战国晚期,由荀子代表的一派渐露头角。荀子稍晚于孟子,他长期居齐,因学问博洽,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的“祭酒”。他精通多种儒经,被认为是儒家经学早期传授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荀子在非十二子中,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对子思、孟子一派有严厉的批评,当然,荀子的批评只能说是当时儒家内部的派别斗争。秦汉以降至两宋以前,孟子地位一直不高。孟子其

12、人,只被视为一般的儒家学者;孟子其书,只能归入“子部”一类。在官私文献中,多是“周孔”或“孔颜”并提,鲜见有“孔孟”合称的。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赵岐在注解孟子时,曾把孟子尊为“亚圣” ,还提到西汉文帝时设置过孟子的“传记博士” 。可“亚圣”之名,未被宋朝以前的官方认可过;而“传记博士”即使存在过也为时很短,且不说此事因不见于史 、 汉记载而颇启后人疑窦。当时,也有人批评孟子,最典型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中专立了刺孟一篇,列举了孟子八个方面加以批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争论国子学当祭“周孔”还是“孔颜”时;唐太宗时,增加从左丘明到范宁二十二位儒者从祀孔庙时;唐玄宗封颜渊为“亚圣”和“兖国公” ,封“孔门十哲”和“七十子”为侯、伯时:孟子都只字未被提及。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经”科目中只有周礼 左传等“九经” , 论语和孝经被列入“兼通” ,而孟子一书没有资格入选。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厕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 ;孟子其人被政府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 ,变成中国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 。(选自徐洪兴孟子直解 )6. 下列对“孟子升格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