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859600 上传时间:2018-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说课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说说 课稿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25 页例 4.教材分析例 4 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 100 元换成 120 元或 150 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教学目标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

2、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能力。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教学关键: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教学方法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 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 。在这之后出示例 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

3、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 100 元人民币买 7 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 本,还多 2 元,应找回 2 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 714 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 2 应该等于 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设计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

4、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为此,教学是我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

5、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25 页例 4.教材分析例 4 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 100 元换成 120 元或 150 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教学目标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

6、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能力。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教学关键: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教学方法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 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 。在这之后出示例 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

7、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 100 元人民币买 7 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 本,还多 2 元,应找回 2 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 714 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 2 应该等于 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设计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

8、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为此,教学是我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

9、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25 页例 4.教材分析例 4 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关于除法的验算,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一个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课标教材简化了教学的步骤,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验算的作用,创设了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以将题中数据 100 元换成 120 元或 150 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教学目标1、利用乘、除法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

10、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计算能力。2、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用乘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得出验算方法。教学关键: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教学方法除法验算的基础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课始可以出示类似 的题组,让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商除数=被除数” 。在这之后出示例 4,让学生通过画面收集信息,小组讨论他们算得对吗?你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有余

11、数除法的验算上,对有余数除法学生验算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即147=98、147+2=100,此时我们应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白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搞清“用 100 元人民币买 7 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14 本,还多 2 元,应找回 2 元”如何用算式表述,有余数算式的每个部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能与具体情境的实际意义对应,这样验算时,学生才能真正明白 714 的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再加上 2 应该等于 100,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设计思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

12、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与成果。为此,教学是我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学生自己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结论,教师不教。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三点:1、创设情境,感受验算的作用。2、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3、利用情境充分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新课以后还应引导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加以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教师指出:今后做除法题时,凡是题目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