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学》(四)遗传代谢性疾病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8805724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内科学》(四)遗传代谢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儿内科学》(四)遗传代谢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儿内科学》(四)遗传代谢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儿内科学》(四)遗传代谢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儿内科学》(四)遗传代谢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内科学》(四)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内科学》(四)遗传代谢性疾病(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代谢性疾病目 录l 概述l 21-三体综合征l 苯丙酮尿症概述遗传性疾病:是人体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 改变所导致的疾病,简称遗传病概述l染色体:细胞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l基因: 能够表达和产生一定功能的核酸序列(DNA或RNA),三个基本特性 lDNA:由两条多核苷酸链依靠核苷酸碱基之间 的氢键相连接而成的双螺旋结构遗传性疾病分类l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l基因病:单基因遗传病:主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 (AD)、(AR)、X连锁;多基因遗传病:多对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遗传病;线粒体病: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疾病分子病:调控

2、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基因突变所致的疾病l体细胞遗传病: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染色体病l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数目或(和)结构畸变而形成的病染色体畸变综合征l数目异常:三倍体、四倍体;超二倍体、亚二倍体结构畸变:缺失、易位、倒位、插入、环状染色体等臂染色体l共性:多发畸形、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多系统功能障碍染色体畸变原因1. 母亲妊娠时年龄过大 2. 放射线 3. 病毒感染 4. 化学因素 5. 遗传因素染色体病的临床特点l常染色体病生长发育迟缓、智能落后、多发畸形最常见21三体综合征l性染色体病性征发育障碍或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指征l怀疑染色体病l多发畸形l生长发育迟缓l智能落后l性征发

3、育障碍或异常l高龄产妇或多次流产l家族史21-三体综合征l概念: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 合征,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发生率愈高。l病因:21号染色体呈三体征,是由于生殖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不分离所至。临床表现l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特殊面容 、多发畸型。l头面部、胸腹部、四肢骨骼、智能、 皮肤纹理、免疫功能都有异常。核型分析l标准型:患儿体细胞染色体为47;核型为47,XX(或 XY),+21。l易位型:额外的21号染色体长臂易位到另一近端着丝粒 染色体上。D/G易位最常见D组中以14号染色体为主, 为4

4、6, XX (或XY),-14,+t(14q21q);G/G易位 ,最常见G组中以21号染色体为主,为46, XX (或XY ),-21,+t(21q21q) 。l嵌合体型:患儿有两种细胞株,一株正常,另一株为21- 三体细胞。鉴别诊断与治疗l根据特殊面容、皮肤纹理和智能低下结合核型分析即可诊断。l须与甲状腺功能低下鉴别,可查T4、TSH、核型分析鉴别。l无有效治疗方法。遗传咨询l标准21-三体综合征的再发生凤险率为1%母亲为D/G易位,则第一胎10%;父亲为D/G易 位,则第一胎4%母亲21/21 易位,则下一代100%患本病l羊水细胞或绒毛膜细胞染色体检查(产前)l孕妇血清AFP,FE3,

5、HCG检测(孕中期)遗传代谢性疾病l定义: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蛋白 或多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 发生遗传缺馅,即编码这类多肽的基因发生突变 而致病l大多为单基因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目前已达4000余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种类l糖代谢缺馅l氨基酸代谢缺馅(苯丙酮尿症)l脂类代谢缺馅l金属代谢病(肝豆状核变性)遗传代谢性疾病代谢紊乱表现l代谢终末产物缺馅l受累代谢途径的中间和旁路代谢产物蓄积l代谢途径受阻,物质的供能和功能障碍导致供能 不足常见的征状与体征l神经系统l消化系统l代谢紊乱l呼吸、循环l其他:毛发、皮肤、容貌诊断实验室检查l尿液的检查l血液生化检测l氨基酸分

6、析l有机酸分析苯丙酮尿症概念:苯丙酮尿症(PKU)是由于苯 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至,因患 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 物而得名。是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常 见的一种。发病机制苯丙氨酸PAH、BH4酪氨酸lPAH(苯丙氨酸羟化酶)lBH4(四氢生物蝶呤,辅酶)与这些酶相关的任一编码基因的突变都有可 能造成相关酶的活性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发 生异常累积分型l典型型肝细胞缺乏PAH致不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 ,致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黑色素等合成不足lBH4型四氢生物蝶呤相关酶缺乏,导致多巴胺、5-羟色 胺等神经递质缺乏,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更重临床表现出生时正常,在36个月时有症状,1岁时明显

7、l神经系统:智能发育落后,行为异常、多动及癫痫发作 ,可有肌张力增高。非典型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早较严 重,见肌张力减低,嗜睡及惊厥。l外观:因黑色素不足,毛发、皮肤、虹膜色泽变浅。l其它:呕吐、皮肤湿疹,尿、汗有鼠尿味。诊断及实验室检查l应早期诊断及治疗l新生儿期筛查:当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l(4mg/dl),即两倍于正常值时,就应静脉进行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定量,患儿苯丙氨酸可达20mg/dl。l尿三氯化铁试验和二硝基苯肼试验l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或尿有机酸分析l尿蝶呤分析、酶学诊断、DNA分析治疗及预防l低苯丙氨酸饮食lBH4,5-羟色氨酸和L-DOPAl产前诊断:DNA分析和检测羊水

8、中蝶呤肝豆状核变性l遗传性铜代谢缺陷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铜沉积在肝、脑、肾和角膜,引起一系列 临床症状发病机制l肝脏不能正常合成血浆铜蓝蛋白l机体内铜含量过多,使细胞受损和坏死,导致脏 器功能损伤l人体铜代谢是通过肠道吸收和胆汁排出维持平衡l失衡使大量铜沉积在肝、脑、肾、肌和眼等组织 中,造成细胞损伤,出现各系统被累及的相应症 状临床表现l肝脏损害l神经损害l肾脏损害lK-F环实验室检查l血清铜蓝蛋白测定:400mg/Ll24小时尿铜:100ug/Ll肝细胞含铜量测定诊断 治疗l症状+血清铜蓝蛋白+K-F环l减少铜摄入,增加铜排出低铜饮食促进铜排出(青霉胺)减少铜吸收(锌制剂)小结l遗传病(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致病)l染色体病、基因病、体细胞遗传病l染色体病(数目、结构异常)21-三体综合症l基因病 苯丙酮尿症 肝豆核变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