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801917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阶段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__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岳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阶段三阶段三 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魏晋至隋唐魏晋至隋唐阶段提升练阶段提升练( (三三) )(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晋人张载在榷论中说,政府选拔人才时“碌碌然以取世资” ,因此,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嵚岑(高峻的山峰)之下”!这反映了该时期( )A皇帝征召把儒士排除在外B察举制未能选出经世之才C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D士人壮志难酬而消极出世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取世资”表明世家大族做官, “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 ”信息,表明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故选 C 项;材料中“具有卓越才能的人

2、”看不出是儒士,故A 项错误;汉代实行察举制,而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与材料中“晋人”不符,故B 项错误;材料中“直将伏死”表明未涉及消极出世,故 D 项错误。答案 C2(2018湖南株洲模拟)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 年), “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由此可知( )A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B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C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解析 材料内容是关于曹魏时期中正官察举人才的六条标准:忠、孝、友、谦、信、学,可见这条标准与儒学理念一致,说明儒学理念影响着九品中

3、正制度,故选 A 项。答案 A3(2017山东烟台诊断)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这一现象说明( )2A贵族集团取代皇权 B官僚集团势力增强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门阀士族势力膨胀解析 据题干“王与马,共天下”说明贵族集团并没有取代皇权,A 项错误;贵族王氏集权势力强大,并不能说明官僚集团势力增强,B 项错误;“王与马,共天下”说明君主专制遭到削弱,C 项错误。贵族与皇族共掌大权说明门阀士族势力的膨胀,D 项正确。答案 D4(2018山东滨州模拟)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

4、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 )A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解析 据材料“掌通章奏而已” “尚书职权逐渐提高” “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可知,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故 A 项正确;材料“掌通章奏而已” “尚书职权逐渐提高” “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体现了尚书省权力的增强,而不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尖锐,故 B 项错误。材料“掌通章奏而已” “尚书职权逐渐提高” “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反映了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

5、,故 C 项错误;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高度发展,故 D 项错误。答案 A5(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 1 443 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292306比例37%24%11%7%21%这说明( )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3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解析 由题表可知, 新唐书列传中 1443 名官员的来源比较复杂,科举制入仕的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表明唐代政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故选 C 项;“文官政治”的特色在唐

6、代不明显,故 A 项错误;据表可知,门荫入仕的占 7%,因此门阀制度没有彻底被科举制度取代,故 B项错误;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答案 C6(2017山东济宁期末)王谢是南北朝时期的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唐朝刘禹锡曾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空前强化C世家大族趋于消失 D政权基础发生变化解析 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说明政权基础发生变化,故选 D 项;材料中从魏晋时期的望族到“寻常百姓家” ,体现选官制度的变化,士族特权受到否定,故

7、 A项错误;君主集权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 B 项错误;世家大族仍存在,只是特权受到限制,故 C 项错误。答案 D7(2017云南昆明质检)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量出制入;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此改革(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适应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化C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解析 据题干材料中“取消租、庸、调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 ,说明土地兼并严重无法再推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因而两税法改革适应了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化,故选 B

8、 项。答案 B8(2018甘肃天水模拟)据唐朝国史补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的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4之” 。这反映出盛唐时期( )A邢窑是当时唯一生产白瓷的官窑B制瓷业已是具有规模的独立生产部门C白瓷制瓷技术已经达到巅峰水平D官窑为了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而生产解析 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制瓷业在唐代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规模也已达到足够全国使用的程度,故选 B 项。答案 B9(2018广东深圳模拟)唐朝武德四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也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 “通宝”钱制流行反映出( )A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 B年号铸钱

9、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C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D标志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解析 据题干可知, “通宝”钱制流行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反映了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故选 C 项。答案 C10(2018河南漯河模拟)陈寅恪说:“六朝(229589 年)人最重家讳,而之 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 ”他认为虽不能详知其原因,但与宗教信仰有关。由此可知( )A六朝人对道教的信仰具有隐秘性B选取与宗教相关的名字成为时尚C儒家伦理思想对士族的影响减弱D儒、道思想有了一定程度的调和解析 根据材料“之 、 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 ,不避讳“之” ,父子同字,冲击着封建礼教, “道”体现了道家的信仰,体现的是道教传统

10、的一种冲击、调和,故 D 项正确。根据材料“之 、 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 ,道教的信仰比较盛行,故 A 项错误;“不避” ,不等于时尚,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与宗教信仰”的关系,故 C 项错误。答案 D11(2018广东汕头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5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 ,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C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D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解析 科举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经学的统一,纳入科举考试内容无法扩大统治基础,故 A 项错误;宋明儒学

11、家因循守旧与史实不符,宋明儒学家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了儒学,故 B 项错误;“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 ,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表明唐朝统一经学,纳入科举考试范围之内,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故 C 项正确;“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答案 C12(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调研)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解析 西汉末

12、年佛教传入中国,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无从得知佛教传播趋势,故 B 项错误;画中王等穿着、王与其夫人和儿子体现出汉族的传统装束和家庭关系,体现其中国化的态势,故 C 项正确;“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7山东临沂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6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

13、获正式进入政府。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材料一、二均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 。根据材

14、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13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汉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12 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关键信息,注意教育与选官制度的联系;第二小问,从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第(2)问, “特点”可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归纳;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变化,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 (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发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

15、文官集团。(7 分)相同点: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6 分)(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9 分)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3 分)14(2018吉林长春调研)唐朝文化繁荣,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朝时期,文人们喜欢到胡人经营的酒楼吟诗作画,畅饮西域的美酒。李白曾经以这样的诗句描绘西市中的胡人酒家:“胡姬貌如花,当炉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在武则天及唐高宗的陵墓前,伫立着 64 尊藩臣石像,如今只剩下 61 尊。他们所7代表的是唐朝的盟国或友好邻邦。在唐帝国鼎盛时期

16、,这些国家的使臣每年都会带着礼物来到长安,那些珍奇异兽让一路上的人们大饱眼福。那时的长安,流动着不同种族的人群。在名为西市的地方,处处可见西域的妩媚风情。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12 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材料中反映了唐诗繁荣、商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和民族交往的文化、人员、经济等多方面的往来等现象,观点可以结合材料提炼得出,史实可以结合所学回答。答案 示例一 唐朝的主流文学形式唐诗,如观点唐朝诗歌文化繁荣,可结合材料分析唐朝商业文化繁荣对诗歌的推动、科举制的推动、政府的提倡和推动、前代文化的积淀等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观点 3 分,史实论述 9 分)示例二 唐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如结合材料“文人在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