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届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衬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801040 上传时间:2018-07-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8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11届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衬托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011届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衬托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011届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衬托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011届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衬托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011届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衬托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11届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衬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11届高考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衬托(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衬托2010年考试大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能力层级-鉴赏评价D2010年10年全国卷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 怎样描写的?(3分)(衬托)10年江苏卷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 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衬托 10年湖北卷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 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 10年天津卷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 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 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 由。(衬托)10年湖南卷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映衬、对 比)2011届惠州二调古诗

2、鉴赏第2小题涉及了 衬托手法的辨别与分析。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 个池塘,醒时渔笛,醉时渔歌。严子陵他 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 大江湖,也避风波。 (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4 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准确识别对比与衬托两种表现手法 (2)能熟练掌握表达技巧型的诗歌答题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二先二后”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讨论与提问, 让学生学会区分对比与衬托两种表达技巧,理解与分 析表达技巧类的诗歌,规范答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味诗人在古诗中寄托的丰富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效果。 教学难点

3、:对比和衬托的区别。(一)同学们分析下面两首诗分别使用了对比与 衬托中的哪种手法?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对比衬托匠人与“居大厦”者三个环环相扣的对比,道 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表达了对不劳而获者 的痛恨,以及对弱者的无比同情。用“落、出、惊、鸣”等动态词,衬托了山谷的静 。一、课前练习: (二)分析下面几句诗句,哪些使用了对比手法,哪 些使用了衬托?为什么?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海无闲田,

4、农夫犹饿死。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衬托对比对比衬托对比衬托形象揭露了贫富对立的严酷社会现实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对比,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战士杀敌与将军享乐对比揭露二者矛盾,暗示必败的原因蝉躁、鸟鸣体现山谷之幽静桃花潭水的深衬托友人对我的情谊六宫粉黛的美衬 托杨贵妃的美知识归纳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 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 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 技巧。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 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 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达 技巧。 1、什么叫对比?什么叫衬托?2、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步骤 ()找出用于对比

5、或衬托的双方()分析双方关系 3、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区别一: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区别二: 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属 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 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且 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衬 托 分 类正衬反衬用次要内容从正 面衬托主要内容用次要内容从反 面衬托主要内容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如用动衬静,用乐衬哀, 用好衬坏,用美衬丑。四、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 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 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寒

6、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1、正衬 以乐景衬乐情2、正衬 以哀景衬哀情清秋节令凄切悲凉意象,衬托着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 钱塘繁华景象和百姓安居景象,衬托欢快情感,赞赏 地方官的功绩2011届惠州二调的诗歌第2小题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 ,醒时渔笛,醉时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 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2)请简要分析本曲中反衬手法的运用。(4分) 答案: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 物表明景物的优美、恬静,以此

7、反衬作者内心的 不平静(2分);译文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 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 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 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 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3、 反衬-以乐衬哀4、反衬-以动衬静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你认 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

8、内心的愁思。 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歌前两句, 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 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 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成 了春恨之铺垫。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 (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衬 托 分 类 小 结正衬反衬用次要内容从正 面衬托主要内容用次要内容从反 面衬托主要内容 三、课堂检测达标:三、课堂检测达标: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途中见杏花 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9、。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参考答案】 (1)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 )。(2)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 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 到忧愁、苦涩。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 试分析此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1)这首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2)天 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3)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分析归纳

10、表达技巧型题的答题模式: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 。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 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答题模式: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 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 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 、大小等); 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点明手法的效果 。 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的解题方法 1、确定何种表达技巧(定手法) 2、分析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析手法) 3、表达的情感内容或效果作用(明效果)四、课

11、堂总结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 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 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 技巧。 1、区别概念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 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 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 种表达技巧。 2、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步骤 ()找出用于对比或衬托的双方()分析双方关系 3、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 区别一:对比:并列关系,造成反差。衬托:主次关系,突出主体。 区别二: 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属 相同。(如人与人的对比) 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且 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4 衬 托 分 类正衬反

12、衬用次要内容从正 面衬托主要内容用次要内容从反 面衬托主要内容5、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的解题方法 (1)确定何种表达技巧(定手法) (2)分析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析手法) (3)结合诗句分析情感内容或效果作用( 明效果)五、课外训练越调平湖乐 王恽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 。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 土,何日是归年? 略析这首元曲主要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方式。 答案: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相反相成,艺术感染力强 。主要的表达方式:前五句写水乡美;后三句抒思乡苦, 描写反衬抒情,写法别致。 白梅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3、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写白梅?(1)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白梅。(2) 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 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第二句用“ 混芳尘”的桃李反衬白梅不同流俗的高洁性情 (3)诗人通过衬托手法,塑造白梅这一形象, 表现了自己坚持理想操守,不慕荣华、高洁脱 俗的志趣及无私奉献的精神。答案:(1)这首诗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2)诗歌前两句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 赋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令 人赏心悦目。(3)作者面对如画的美景,勾起了漂 泊伤感,把诗人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强烈。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4、。 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简析后两句的表达技巧。答:(1)以动衬静(反衬)(2)两句中有花 落有莺啼,有动静有声响,这是动;山客犹眠 说明居住的环境是寂静的,花落莺啼更衬出了 这种寂静。(3)表达了山客宁静的心境。以动 衬静,更显生趣 。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找出双方:过去“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 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繁华景象与现在“惟 有鹧鸪飞

15、” 的凄凉景象 2、分析关系:不分主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这首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2)把过去“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的热闹 、繁华景象与现在“惟有鹧鸪飞” 的凄凉景象进 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3)抒发了诗人昔盛今 衰的历史感慨。 (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 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2分),第一 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 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 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 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八、课外训练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答案:(1)运用了对比手法 (2)诗歌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 夜时的苦闷伤感。 (3)用今昔情景之间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体现了不见 伊人的怅惘和忧伤。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