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03459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历史高考单元复习: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经济、文化概述生产力 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人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工具;自然界 铁犁牛耕;蒸汽机的运用;电力的应用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品分配形式 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频繁; 各国的税制改革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形成时间: 形成经过: 评价: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积极:农民掌握了

2、一定的土地,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危害:导致土地兼并严重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主要途径是 A水利工程的兴建 B各国诸侯实行变法运动 C私田的大量开垦 D铁犁牛耕的逐步使用B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 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 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的信息是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B.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激化 C. 铁器牛耕推广,垦荒面积扩大 D. 生产关系变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形成原因: 特点: 地位: 影响:认识: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封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 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散性);自给自足(封闭性); 脆弱性。 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积极: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 。 消极:十分脆弱,容易破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民族性格:形成了内敛、保守和封闭的民族性格。 生态环境:对土地的过度开垦,破坏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 长远: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逐渐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 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

4、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 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 B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 C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D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 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 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

5、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A CD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基本模式: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耕作水平:精耕细作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总体水平:长期发达,领先世界官营手工业: 发展历程 特点:产生: 夏商周 发展: 春秋战国 经营范围扩大: 西汉武帝后 历史悠久;政府支持;技术精湛;产品精美。 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 食官”,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C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D. 畅销国内外,备受青睐AD民间手工业 分类: 发展历程 成就: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春秋战国: 开始发展 秦汉: 继续发展 魏晋南北朝: 遭受摧残 隋唐: 恢复并发展 两宋: 艰难发展 明朝: 超过官营手工业 元朝,民间棉纺织能手黄道婆 推广棉纺织技术; 明朝中叶后: A部分行业的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出现了 花楼机,能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C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7、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 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 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 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 正确的是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松江出现 了雇佣关系 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 B C D:DB对比三种手工业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 官营手 工业政府直接经营 集中的大作坊武器、军用品

8、 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 通 民营手 工业民间私人自主 经营民间消费市场流通家庭手 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流 通(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 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 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 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 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9、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AD领域时期成就冶铜技 术原始社会晚 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的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冶铁技 术西周铁器出现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技 术两汉炒钢技术 魏晋南北朝灌钢法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A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C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D先人们的传说B时期成就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 北朝白瓷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秘色瓷(青瓷的一种); 瓷器开始大量输往国外,达到欧洲和非洲; 宋朝五大名窑 明清青花瓷、彩瓷、

10、珐琅彩;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根据欧洲 人需求,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烧制阿拉伯文和梵文 瓷器;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 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C时期成就 原始社会 开始养蚕并出现丝织品 商朝出现织机 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 长安设立东西织室;开通丝绸之路 唐朝 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品种繁多,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在苏州和杭州设立织造局;出现新的品种

11、缎;出 现花楼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征从时间角度看:历史悠久; 从经营模式看:由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组成; 从发展水平看:领先世界,素称发达。“市”的形成与发展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设立市,坊和市严格分开;严格按时开市、闭市, 只有日市,没有早市和夜市;官府设立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 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C宋朝时期:坊、市界限被打破,草市更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

12、相连;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D主要的商业城市 兴起原因:代表城市: 从地理角度看: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开通; 从经济角度看:经济重心的南移 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又是商业中心: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南方城市代表:扬一益二; 因外贸而成长的城市: 广州(唐)、 泉州(元)、 广州(清)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 “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

13、 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 A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C著名商帮 含义: 时间: 代表:重农抑商政策 含义: 提出: 目的: 表现:影响:启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强调要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奖励耕织;歧视商人;征收重税;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实行政府专 卖制度 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封建统治 弊端:阻碍工商业发展,强化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导致中国落后 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应

14、大力发展工商业,使得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政策的制定不能一成不变,要能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生产关系的调整能够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 假如你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做生意赚了很多钱,之后你会首先考虑把这钱用来 A广置田地 B.放高利贷 C.兴办手工作坊 D.娶妻纳妾A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起源早,且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特别繁荣;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张毅庵, 其丝织品 “备极精工”,人相争购,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 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明朝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