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校园民事纠纷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598698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校园民事纠纷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校园民事纠纷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校园民事纠纷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校园民事纠纷案解读校园民事纠纷案近期以来,校园民事纠纷案频繁发生,为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这类纠纷,依法维 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降低纠纷呈送率。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双桥法庭在对近期审结的 多起这类案件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并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对朝阳区多名中小学学区校长和教师骨干举办了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姜春玲:(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双桥法庭法官) 学校或者幼儿园这些单位与临时监护人都 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发生刑事纠纷以后,学校或幼儿园在这里面有的成为民事诉讼 当事人,成为被告,被要求承担民事责任;有的虽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在这里边还是起一 定的作用。所以在未

2、成年人发生民事纠纷的过程中,学校或幼儿园应该怎么正确认识和处 理这个问题,如何预防这个纠纷,我们这次就主要讲一讲校园民事纠纷中的基本法律问题。纠纷案的预防,就是说要依法施教,要有一个法律的普及问题。一方面从学校、从幼儿园、 从家长、从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法律的普及;另一个对学生开展广泛的法律教育,让他 们明白基本的法律规定,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合法的,这样依法施教,就能够避免纠纷。都有哪些法律和依法施教更密切相关呢?第一类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另外民法通 则 、 司法解释 、 教育法 ,还有幼儿园、学校的一些教育管理的条例,还有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的一些法律法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都是最直

3、接的、最有实际价值的。要 运用法律,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改变过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种观念,树立平等的 观念。第三,出现问题要正确处理,要避免纠纷成诉讼,诉讼上法院,避免更多诉讼资源 的浪费。 张 文:(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双桥法庭法官) 从我们的审判实践过程中,我们觉 得在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这种案子是越来越多,实际上将来会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凸 现点。尤其是涉及到学校和老师施教过程中,能否正常施教、依法施教,将来会变成一个 非常敏感的话题。社会转型过程中,公民的维权意识提升,整个行为都应该有一个纳入法 制的轨道内实施的过程。原来教育就是说教育保护,正常是一种教育管理思路,现在一定 要加入法

4、制的思路。只有这样,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是家长,才能够第一做到不违 法,第二做到受法律保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是非常有必要去做的,法官必须担负 指导的作用,通过个案的审判来引领人们的行为规范,符合法律的规定,共同促进社会文 明的建设。 徐院长:社会进步表现在什么地方?其实表现在公民,公民不只包括教师。有 两种意识公民是必须要具备的,一个是民主意识,一个是法律意识,这是社会发展在公民 本身素质方面表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教师作为社会的人,他的意识不能不具备, 而请法院来讲这些事件有更大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另一层,现在在“十五”的时候谈到教师 专业的问题,这个专业化就是教师实现专业发

5、展的一个过程。这个专业化当中其实有三个 条件是需要具备的,一个是资格准入,一个是他需要长期训练,另外他有专业的选择权。 第一个方面,他受过长期训练,他有知识方面的、有实践方面的内容。在知识方面他应该 有本体性知识,就是他教什么学科他应该会。另一方面他应该有条件性知识,就是他应该 有教育学、心理学,包括现在的法律意识,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贯彻义务教育法等, 他不具备的话,他也没法做好教师。第三个方面的知识他应该有实践性知识。 “十五”要求教 师专业化,这种教育是必须的。 应该是这样一个问题,其实现在有了法律意识以后,他知 道自己可以防范。另一个出了事以后,可以把这个问题处理的恰到好处。这也是一个很重 要的问题,学校是不可回避的。记者 景页来源:现代教育报 Www.ZlCOOL.CoM 资料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