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41《燃烧与灭火》课件(1)(鲁教版九年级)_图文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859851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41《燃烧与灭火》课件(1)(鲁教版九年级)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41《燃烧与灭火》课件(1)(鲁教版九年级)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41《燃烧与灭火》课件(1)(鲁教版九年级)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41《燃烧与灭火》课件(1)(鲁教版九年级)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41《燃烧与灭火》课件(1)(鲁教版九年级)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41《燃烧与灭火》课件(1)(鲁教版九年级)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41《燃烧与灭火》课件(1)(鲁教版九年级)_图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灭火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灭火 一、灭火的原理一、灭火的原理1 1、灭火的方法:、灭火的方法:1、楼房着火 2、油在锅里着火 3、酒精灯失火 4、森林着火 5、油罐着火常见的火灾 喷水 用锅盖盖灭 用湿抹布盖灭 将火场树木砍掉 覆盖沙子灭火的方法降低温度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移走可燃物 隔绝氧气灭火的原理原理:原理:阻止燃烧的发生阻止燃烧的发生2 2、灭火的原理:阻止燃烧的发生、灭火的原理:阻止燃烧的发生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3、移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一、灭火的原理一、灭

2、火的原理1 1、灭火的方法:、灭火的方法:(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可燃物温度达到燃烧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3、燃烧的条件:4、燃烧的定义:三者缺一不可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乙炔(C2H2)在氧气(空气)中的燃烧二、促进燃烧的方法C2H2+O2点燃CO2+H2O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认识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结果反应现象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不充分燃烧,有大量黑烟冒出 充分燃烧,剧烈、没有黑烟充分燃烧:燃烧剧烈、节约燃料不充分燃烧:浪费燃料、污染环境(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2、促进燃烧的方法(1)工厂

3、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 (2)用化油器将油喷成雾状燃烧、 (3)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 (4)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 (5)铁在空气不燃烧在氧气剧烈燃烧(1)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2)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3)增大氧气浓度 (4)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5)增大氧气浓度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 1、爆炸的原因:、爆炸的原因:可燃性气体(固体粉末)在有限的空间里,含量达到 爆炸极限,遇火急速燃烧引起爆炸。注意:爆炸既有化学变化,如:燃烧引起的爆炸也有物理变化。如:锅炉爆炸2 2、一些与燃烧和爆炸的图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的图标:当心当心火灾火灾当心当心爆炸爆炸禁止禁止放易燃物放易燃物 禁止禁止烟火

4、烟火禁止禁止带火种带火种课堂小结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2、促进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3、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引起爆炸1、判断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是否正确?达标检测(1)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2)氧化反应都会引起燃烧。(3)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2、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

5、降低到其着火 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着使可燃物 与空气隔绝的作用D3、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 低于着火点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ACAB4、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然 现象的相同点是 ( )(A)都产生热 (B)都发光 (C)都很剧烈 (D)都需达到着火点A5、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6、C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CC D3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4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原因(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C火柴梗潮湿,不

7、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A5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C学以致用遇到火险你有哪些自救或救助的方法?安全常识安全常识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碳充分燃烧(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碳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在高温下,碳可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 缺氧中毒死亡。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管道C+O2点燃CO2C+O2点燃COC+CO2高温CO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 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如下:A装置的现象

8、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 磷燃烧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B装置现象是不通氧气热水 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 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子扇蜡烛一扇就灭原因是( )A.可快速提供燃烧所需要的氧气B.空气流通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C.空气流通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探究意图【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 燃木条和玻璃棒 【2】点燃两支蜡烛,其 中的一支罩在玻璃杯下 【3】分别在酒精灯上点 燃木条和煤块 1、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温度

9、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离空气(或氧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课堂小结http:/ http:/ http:/ wod42xqy一团。自己以前也看过穿越的小说,但从没想过灵魂穿越的后果,现在经韩哲轩这么一说,真的有点可怕。所以说现在的韩哲 轩到底是穿越过来的一个灵魂呢,还是晴国的皇子呢,又或者是一个鬼也说不定啊慕容凌娢都有些庆幸自己是本体穿越了 ,至少她可以肯定自己就是慕容凌娢。“白绫!”茉莉一脚踹开了慕容凌娢的房门。“怎么了?”慕容凌娢从梦中惊醒, 揉了揉眼睛从椅子上站起来。“喊你好几声都不开门,以为出事了。”茉莉警觉的环顾慕容凌娢的房间,要不是语气

10、太过冷淡 ,慕容凌娢还以为茉莉是在关心她。“不好意思,我睡着了。”“把这身衣服给换上。”茉莉递给了慕容凌娢一套演出服。“ 呵呵,感觉我的少女心要回归了。”慕容凌娢换上那套淡紫色的抹胸宽袖礼服后,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衣服是百蝶选的, 想抱怨找她去。”茉莉说着把慕容凌娢的头发解开了,“马尾辫,亏你想得出来”“要不然就披着头发吧”“不行! ”茉莉一拍桌子,“难看。”“”慕容凌娢无语了,她难道也是强迫症吗?“坐下。”茉莉命令道,慕容凌娢哪敢怠慢, 规规矩矩的坐在了梳妆台前。“十字髻,随云髻,垂挂髻,选一个。”“What?”茉莉拽的慕容凌娢头发生疼,她根本不清楚 茉莉在说什么。“随云髻不适合你。十字髻

11、有点复杂来不及了。就垂挂髻吧”茉莉快速给慕容凌娢梳好了发行,又从 梳妆台中取出了一直金丝攒珠钗插在慕容凌娢头上。“好了,该下楼了。”茉莉接着递给慕容凌娢一块面纱,“戴上。”“为 毛?”“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从君行小剧场)笄筱玦:“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悲痛的消息。”慕容凌娢:“嗯,说吧。”笄筱 玦:“我们的学校要求九年级提前开学,所以”韩哲轩:“所以说你要开始上课了?”笄筱玦:“是的,我就是想提醒一 下各位读者,以后依旧是一个星期一更,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更新。”慕容凌娢:”哦,你可以回去写作业了。”笄筱玦: “你们表那么冷漠啊最后容我在向我们的秃顶校长请求一句,等您长发及腰,我们再开学可好?”韩哲轩:“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秋天有秋老虎,春天有倒春寒,睡觉有回笼觉,人死之前都有回光返照。但是,假期依旧结束的那么干脆。”第037章 演出“好了,该下楼了。”茉莉接着递给慕容凌娢一块面纱,“戴上。”“为毛?”“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你在那些歌伎里根 本不出众,可以说是丢进去三秒钟就不见了。”茉莉非常诚实,“想要显眼,自然要有神秘感。”“茉莉你还真是实在啊 又时百蝶设计的吗?”“是的。记住别在人前摘下面纱。”“知道了知道了。”被她这么一说,慕容凌娢甚至开始觉得自己难 看了。不过确实,醉影楼里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