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季养生保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6470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秋季养生保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秋季养生保健衣食住行兼顾养阴防燥为先护肺收阳为要 王文涛1前言v秋季,指我国农历的7、8、9月,包括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中医养生讲“天 人相应”,顺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 变化规律,在万物收获、天地气机开始收敛的秋季 ,人们就要顺应自然界的特点,注意“养收”为要 ,为冬季的厚藏、春季的生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进 而调护好人体生命的三要素精、气、神,将养 生的三大法宝养精、调气、安神牢牢地把握在 自己的手中,方能益寿延康。2中医经典话秋季养生v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 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2、无外其志,使 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v 【白话解】秋季,即农历7、8、9月,自然界的 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进入了成熟收获的时令 。此时天空风气劲急,地面的景物清肃明朗,在这 个季节里,人们应当早睡早起,与鸡的活动规律相 仿,即天亮就开始活动,天黑就入舍归宿,从而保 持神志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 。平时注意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情绪,以 适应秋季内敛的特征,而不是悲秋悯情。不使神志 外驰疏散,以保持肺气的清肃之性。这便是适应秋 令的特点而保养、收敛人体正气的科学方法。 3秋季养生八字方针v中医养生,讲究“顺天之序、天人相应”,即人体的将养调息应与自然界 的变化

3、规律相协调、相统一。v养阴:夏季炎热,耗伤津液,步入秋令,风干气燥,更伤阴液,故应“养 阴”。且秋季时分,阳消阴长,因势利导,养阴更妙。v防燥:秋季主燥,燥气偏盛,燥盛则干,秋燥病发,咽喉干痛,眼鼻干 涩,皮肤干痒,少痰干咳,预防为主,“防燥”为要。v护肺:中医认为,秋与肺应,肺为娇脏,不耐邪侵,适临秋季,燥气偏 盛,易伤肺阴,故应“护肺”。v收阳:暑热之际,阳气外泄,时当养阳,适值秋季,顺应天时,阳气内 收,注重“收阳”,使阳敛于秋,闭藏于冬,养精蓄锐,待发于春。v养阴、防燥、护肺、收阳为中医秋季养生八字方针,贯穿于您的衣、食 、住、行,方能真正达到养护生命、延年益寿的目的。4秋季养生早、仲

4、、晚秋有异v早秋之时(立秋、处暑),延续暮夏余热,“秋老虎 ”呈一时之凶,昼热夜凉为其气候特点,此时白昼应 避暑为先,夜晚当防凉为要。v仲秋之时(白露、秋分)雨水渐少,燥气日盛,燥 性偏温,昼夜温差更为明显为其气候特点,燥邪最 易耗阴液、伤肺胃,此时宜养阴防燥,润肺益胃。v晚秋之时(寒露、霜降),正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燥气当令,性偏寒凉,甚则气温骤降,寒潮来袭 为其气候特点,此时应防燥避寒,养阴护肺。 5说“衣”“秋冻”有讲究v自古流传“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它正符合了黄帝内经所提到的 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v秋冻的原因:秋天的时候,人体的毛孔由夏季的张开转为秋季的闭合, 气血从外

5、向里走,如果此时穿得太多,毛孔就处于开张的状态,不利于 阳气的闭藏,故应“秋冻”。v“秋冻”的含义 :所谓“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 应为“秋不忙添衣”。含义有二:一为“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 而不感寒为宜,二为 “拖延添衣时间” ,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增 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v“秋冻”的尺度 :“秋冻”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 ,反而会被冻出病来。而对于身体较为虚弱,或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 人来说,更应灵活掌握这一养生原则,不要一味地教条追随,而应注意 保暖,否则可致旧疾复发和加重。 6说“衣”分话早、仲、晚秋v早秋之时,“秋老虎”肆虐,昼热

6、夜凉,故而白天穿衣应简 洁明快,透热吸汗,可穿短衫、短裤、短裙等,以避暑气余 热,早晚则应转穿长衣长裤,以防凉邪侵袭。v仲秋之时,正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过 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以“循序渐进”为 原则,“薄衣御寒”为尺度,不可裹得严严实实、穿得暖暖 和和,以更好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 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v晚秋之时,人们对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 的体会更深,但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 多出汗,使阴精耗伤、阳气外泄,有悖秋季“阴津内蓄, 阳气内收”的养生要旨。7品“食”少辛增酸v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方曾言秋季养生应

7、“少辛 增酸以养肝气” 。v中医学认为,秋季肺气当令,肺的功能偏旺。而辛 味入肺,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 从中医五行生克规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 能克伐肝木,进而使肝气受损,故饮食应少辛增酸 。v秋季应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 椒、胡椒等。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 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 、番茄、荸荠等。 8品“食”牢记“三要”(一)v一要多饮水:秋季天高气爽,但雨水渐少、气候干 燥,为燥所伤,人们常出现口鼻眼干、皮肤干涩、 毛发不容、干咳、便秘、尿少等“燥盛”表现。多 饮水乃润燥、防燥之良方。饮水方法要科学少 量频饮、慢饮为佳,

8、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 给胃肠造成负担,引发不适,只有少量频饮、慢饮 ,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全身产生持 续、深度的滋润作用,正可谓 “润物细无声”。而 养成喝粥、品汤的好习惯,亦不失为“补水防燥” 的又一妙招。 9品“食”牢记“三要”(二)v二要润肺燥:肺具有向全身宣发布散津液的功能。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肺伤则所主窍道 不利,而出现鼻干喉痛、干咳少痰、胸闷胸痛等不 适症状,所以饮食上应注意滋阴润肺、防燥护津。 要食味清淡,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宜选 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萝卜、百合、山药 、银耳、莲藕等,水果可择取梨、苹果、葡萄、香 蕉、甘蔗、柑橘、山楂

9、等,肉类当倾向兔肉、鸭肉 、青鱼、鳖肉、乌骨鸡、龟肉等。少食燥热、油炸 、肥腻之品,如辣椒、烈性酒、炸鸡、炸鱼、汉堡 等。而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药膳 ,不失为药食双调、养阴护肺的佳品。10品“食”牢记“三要”(三)v三要护肠胃:秋季,肠胃疾患多发,因由如下首先,早 秋之时,早晚虽感清凉,白昼仍觉酷热难耐,各种病原微生 物滋生繁衍的速率不逊于夏季,污染食物,易伤肠胃;其次 ,入秋后,人们的食欲渐增,适值秋收旺季,大量瓜果上市 ,常因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另外, 秋天昼夜温差大,一不小心,就会因腹部着凉而伤及肠胃。 故应采取以下措施护好肠胃,平素就有胃肠疾患的人更应

10、重 视。v护养措施:饮食上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原则,不吃过 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品,做到按时定量进餐, 忌暴饮暴食,同时注意腹部的防寒保暖等。 11品“食”进补“四适”v适宜“进补”: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盛夏之季, 耗气伤津,步入秋季,收补为宜,此乃养生之正途也。常言 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足见 “秋补”对于秋季养 生的重要性。v适度“进补”:“秋补”为“冬补”的前奏,宜缓补、平补 、润补,不宜骤补、峻补、腻补。食补为先,药补为次。v适症“进补”:秋季进补要因人、因体质而异。中医讲“虚 则补之、实则泻之”,只有辨明阴虚、阳虚、气虚、血虚, 对症施补,方为有益,否则适

11、得其反,贻害无穷。v适时“进补”:早秋平补,宜吃豆类、奶制品、枇杷、芝麻 、白果、银耳、南瓜、莲子、山药、大枣等;仲秋润补,宜 吃莲藕、白梨、百合、甘蔗、蜂蜜、苹果、石榴、葡萄、豆 浆、牛奶、鸭肉等;晚秋滋补,宜吃核桃、桂圆、菠菜、胡 萝卜、西红柿、酸奶、鸡蛋、红小豆、鱼类、兔肉等。 12品“食”“进补”八忌v一忌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身体。v二忌虚实不分:虚证宜补,实证补之,犹如火上浇油,有损 健康。v三忌多多益善:进补过多,身体不能耐受,反生壅滞。v四忌凡补必肉:以肉贴膘 ,过甚则变生热毒、瘀浊,伤及 心脑。v五忌以药代食:切记“药补不如食补”。v六忌重进轻出:进多出少,肠毒滞留,隐

12、患频生。v七忌恒补不变:一种补品,恒补到底,影响机体营养平衡, 得不偿失。v八忌择贵进补:补品(包括食物及药物)越稀缺、越贵越好 ,纯属传言,不可相信。 13品“食”众所“粥”知v走过暑夏,步入金秋,脾胃易弱,肺津易伤,适当食粥,和胃健脾,养 阴护肺,实为绝佳选择。v莲子粥:莲子20克、百合20克、大米150克、鸡蛋1个、红糖适量。鸡蛋 打散,其它食材洗净,将莲子去心去核,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小火 慢熬,待熟后将鸡蛋散撒于粥内,过2分钟起锅,加糖调味。有补气健脾 ,养阴益肺之功。v山药枸杞粥:新鲜山药500克、枸杞15克、莲子10颗、红枣3枚、黑米50克 、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食材洗净,

13、山药削皮切成小块,莲子泡软去 心去核,红枣掰开去核,与枸杞、黑米、大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 ,用大火煮10分钟后改小火熬煮1小时,加入冰糖,待其溶化后稍加搅拌 即可熄火食用。有滋肺健脾,益肾养阴之功。v百合杏仁粥:鲜百合20克、杏仁9克、粳米150克,冰糖适量。将食材洗 净,粳米水泡1小时,与百合、杏仁一起入锅,加水适量,同煮,待熟后 纳入冰糖,溶化后起锅温服。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适用于秋燥 伤肺,干咳少痰,心中躁烦者。v梨子粥:梨子1只, 粳米100克。将食材洗净,粳米水泡1小时,梨子去 核后切碎,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小火慢熬40分钟。因梨具有良好的润 燥生津、益肺消痰作用,极适合作

14、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14品“食”以“汤”为先v“民以食为天,食以汤为先”,汤品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适临秋季 ,本着“养阴、防燥、护肺、收阳”的养生方针,配以具有养阴润肺、 健脾和胃、利咽润喉、补益强身的汤品,实为上乘之举。v青橄榄雪梨猪肉汤 v材料:橄榄,梨,蜜枣,瘦猪肉,清水v做法: 1.肉切块,梨用盐水浸泡后切块,橄榄洗干净后用刀划几下 2.肉、橄榄、蜜枣加四倍的水用慢火熬2个小时,加梨再熬二十分钟 加盐调味即可。v功效: 滋脾胃,润心肺,美肌肤,生津液。v太子参百合汤v材料:太子参25克,百合15克,罗汉果1/4个,猪瘦肉250克(素食者改 为甜玉米2根),水v做法:食材洗净,将肉切

15、块(用玉米则分割成段),与太子参、百合、 罗汉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v量,慢火熬制2小时,加盐、味精调味即可。v功效:润肺健脾,益气生津。v莲藕排骨汤v材料: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黄酒、生姜、葱、盐少许。v制作:猪排骨切段,冷水下锅,微加热,焯一下,去掉血水后捞起洗净 ;将连藕洗净切片,与排骨同置v于1500毫升温水之中,加黄酒、姜、葱少许,水沸后小火炖90分钟左右 ,加少许盐,即可食用。v功效:莲藕色白入肺,养阴益胃,与猪排骨炖汤,有补脾益肺、健体强 身之功。v百合莲子瘦肉汤v材料:干莲子50g、百合20g、瘦肉100g、高汤600ml、姜5g、盐2g、淀粉 1g、食用油2ml、枸杞

16、少许、香油1ml。v做法:v1、瘦肉切薄片、百合洗净掰成小片;v2、瘦肉片用淀粉、食用油抓匀腌制15分钟;v3、砂锅中放入高汤、姜片、去芯莲子,烧开后小火慢煮,以莲子软、熟 为度;v4、放入瘦肉大火煮5分钟,加百合再煮2分钟,撒上枸杞、加盐调味,关 火。v功效:滋阴润燥,补肾护肺,健脾养胃。15话“住”聊居所v一要注意居所的通风换气: 早秋之时,气温尚高,通风换 气不成问题,而仲秋之后,气温下降,不少人家即关门闭窗 ,以保室内温度,这样做会使室内污染加重,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不宜终日闭户,应每日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530 分钟,即可使室内空气得以较为充分的流通更新。v二要注意居所的保湿防燥:秋季风力大,气候干燥,空气湿 度较低,体液蒸发,补水又不及时,很容易引发眼鼻干涩、 口唇干裂、咽喉干痛、皮肤干痒等不适表现,因此日常生活 中要注意保湿防燥。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室内勤洒水、用 湿毛巾擦拭室内的家具、用湿拖把擦地板、室内多养些鱼和 花,或者使用加湿器等等。v三要注意居所的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