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595131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人力资源生产(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人力资源生产中国医科大学主讲:郭淑英教授 2006-10-15学习目的与要求n了解影响人力资源的人口问题,人 力资源形成的条件,生活消费、教 育和人力资源生产的关系。第一节 人口人力资源实体生产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再生产,影响人力资源的人口问题 一、人口与人力资源(一)人口基本范畴和特点1.人口基本范畴:人口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在特定区域的具有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2.人口基本特点:(1)人口是基于人类生命体之上的一种社会存 在,它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是构成人 类社会的细胞,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n(2) 人口具有数量和质量的规定性。n人口的数量。是指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的

2、数 目。有时加上限制语,表示人口总体中的某 一部分,如“男性人口”、“老年人口”、 “农业人口”。人口总体中具有经济效能的 人口,即成年人口或劳动适龄人口至关重要 。n人口的质量。包括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文化水 平,它们一般可以通过人类体质水平、患病 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和平均受教育程度等 表现出来,它无疑对人的经济效能发挥具有 决定性的作用。 (3)人口的状态和结构.n 人口有着自身的状态和结构,包括年龄 性别、婚姻家庭、经济活动与收入、所 处经济产业、地区与城乡、教育程度、 社会职业与阶层、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二)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n1.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n人口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人力

3、资源 是人口的核心和关键。n人力资源是以人口为存在的自然基础的。人口具 有推动生产资料、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因而能 够成为国民经济的资源。n 构成人力资源的只是人口中的一部分,即劳 动年龄人口。要得到人力资源,必须以一定的劳 动年 龄人口为前提;要有劳动年龄人口,则必 须要以总体人口的存在为前提。因此,人口成为 一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n 一定的人口总体决定了即时人力资源 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该人口总体的再生 产状况决定人力资源未来的基本格局。n人口的迁移流 动则对改变一定地域的人力 资源结构布局产生定的作用。 人力资源 ,涉及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n 2.人力资源涉

4、及的问题n(1)通过对近期人口再生产的调节,调 控远期的人力资源生产数量和质量。n(2)根据近期和远 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 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未来人口数量与 合理结构做出科学预测,作为人口数量 与质量再生产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控 依据。n(3)对目前和近期的存量人力资源进行 开发,合理扩大就业人口比重,扩大其 经济性、增加其生产能力。二、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过程1人口再生产的含义人口的再生产,是指人口在运动过程中实 现更替,维持自身。从总体上看,人口是在不同个体的逐渐替 代中实现更新生产维持自身的。这种更新的 结果,是新一代人口的出生、成长,替换、 补充老一代人口的衰老、死亡,从而实现总

5、 体的再生产。2人口再生产过程人口再生产过程包括:结婚、离婚、生育、 出生、死亡。n (1)结婚。结婚是人口更新所必需的条件,是人口再生 产过程的前提。n (2)离婚。是结婚的反方向运动, 抑制人口再生产。 n(3)生育。是两性家庭重要的功能,是人口再生产过程 的关键环节。n (4)出生。是人口自然变动过程的初始环节。n (5)死亡使得生命过程结束,这是人口自然变动n 的最终环节。n 不断的循环中,总体人口保持自身的规模,保持自 身的更新和发展。(人口负增长,未来社会的危机)(二)影响人口再生产的因素人口是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 客体。人类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生态 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受着诸多因 素

6、的制约,人口再生产也就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社会经济 状况;自然地理条件;医疗卫生事 业发展;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人 口政策及其他社会、经济政策。(三)人口再生产指标人口再生产指标包括人口出生率、死 亡率、自然增长率、妇女生育率等人口 自然变动指标。广义的人口指标还包括机械变动, 即人口迁移,它与人口自然变动互相影 响,从而影响人口总体的变动情况。人 口迁移分为国内、国际二种。三、人口问题(一)人口问题的性质所谓人口问题,指的是人口发展过程中的 非良性状态,它表现为自身的非良性以及与社 会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人口问题的核心与实 质,是经济问题。(150:1) (二)人口问题的内容1人口

7、数量问题人口数量问题,包括人口过剩与人口不足, 这是人口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人们通常说的 人口问题在于此,尤其是指人口过剩问题。2人口质量问题如同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口质量的内容也 较广泛,包括体质、(东亚病夫)文化两大 方面。决定人口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营养因素、教育因素等。 谈到人口质量方面的“问题”,就是指人 口的质量较差,存在一定的缺陷。人口质量差问题是许多国家影响经济发 展的重要原因,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 为严重。3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的过程,它与城市作为大工业中心的发 展相联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城市化形成人口问题,一

8、般说是 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过快, 形成城市人口的比重过大、数量过多的 局面,超过城市的合理容量,造成就业 、住宅、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另一方 面,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使得农 村经济凋敝。“民工潮”、三八六零。4人口老化问题人口老化即人口老龄化,它是指人口平 均年龄的增长的过程。人口老化问题,是人口平均年龄增长到达 某种限度,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使得成年人 口的负担较重,人力资源的减少,人口数量 锐减的前景,还会引起一系列的老年社会问 题。进入老令化社会。人口老化问题及其相应的经济、社会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是长期的、难于逆转的,比 人口过剩问题难于应付和解决。5人口过程的不稳定问题人

9、口过程不稳定,指的是人口 再生产过程的不稳定,即人口数量 大幅度变化,在一个历史过程中时 大时小,人口增长率忽高忽低。人 口过程的不稳定,一般是由人口外 部的原因引起。 (三)人口再生产指标n 人口再生产指标包括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 增长率“三率”和妇女生育率等人口自然变动指标。广 义的人口指标还包括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它与人 口自然变动互相影响,从而影响人口总体变动情况。n 1人口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 区出生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n 2人口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或地 区死亡的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 n 3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个国家 或地

10、区的人口总体中出生与死亡变动的数量占原人口 总数的比例。n它是一个人口群体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是出生与 死亡现象发生影响的综合表现。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形成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时间与人力资源 形成,人力资源再生产一、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人力资源形成除自身物质条件: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人口外,还需要一定的外部物质条 件。外部基本物质条件的三个方面: (一)生活消费生活消费,是人们购买和使用的用于满足 自身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种物质生活资 料以及劳务。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二)教育n 教育,是一定的主体对于人这种客体赋予知识、技 能以及思想理念的活动。就现代经济活动而言,人 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掌握必要的

11、能力、知识、技能, 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经济活动的资源。 (三)时间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接受教育形成劳动能力,需 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需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因此, 时间也是人力资源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金钱、才 富、生命、无端浪费别人时间等于图才害命)二、时间与人力资源形成(一)时间对人力资源形成的作用时间作为人力资源形成的条件与含义:1.人从出生到具备从事社会劳动所必需的 体质的人体自然生长期。这段时间同时也需 要付出人口生活投资(即生活费用)。2.人从儿童期开始接受教育到具备从事社 会劳动所必需的智力、知识、技能的受教育 期。这个时期同时也需要付出教育费用。(二)劳动者的时间运用结构1劳动时间劳动时

12、间对于人力资源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 响。缩短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则可以使 自身的消耗更快地恢复,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 从事其他活动,对于人力资源的形成、恢复、 维持和提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非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占据人的自然时间的2/3,包括不 同的内容,对人力资源的形成也有相当大的影 响.(1)家务劳动时间。(2)生理需要时间。 (3)闲暇 时间。 三、人力资源再生产(一)人力资源再生产原理1.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 必要前提。2.人力资源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要保 持一定的比例,取得平衡。3.人力资源生产要经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n 4.人力资源再生产有区别于物质资料再生产 的

13、独特内容。影响人力资源再生产的因素:n劳动者的生活资料(这来源于其收入)、劳动时 间、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消费(即劳动量与劳动强 度)、文化技能的教育或训练、资本对劳动力的 需求以及其他社会因素。(二)人力资源再生产内容1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获得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育、训 练、劳动经验的积累以及自学等途径实现的。 这直接构成人力资源的生产和形成。2存量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保持存量人力资源劳动能力的保持主要是通过劳动 者生活消费、恢复体力实现的。一般说,这是 现有人力资源的养护问题,从广义的人力资源 再生产角度看,可以认为这对人力资源的形成 起一定作用。3存量人力资源人员替换和补充扩大存量

14、人力资源的人员替换和补充扩大主要 是通过新成长劳动力以及其他未就业的劳动 适龄人口进入社会劳动领域(以及替换下一 部分超龄劳动力)实现的。这是人力资源总 体的部分更新和扩大问题。(三)人力资源再生产规模从人力资源再生产规模的角度,可以分为简单 的、扩大的、缩小三种类型。人力资源再生产规模n 1.人力资源规模的简单再生产类型。从短期的 角度看,这种 简单再生产可能是存在的,例如某 企业的员工数量在第二年与第一年相比保持 不变 ;从长期运动过程来看,则很难存在。n 2. 人力资源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类型。是人力 资源生产的本质特征。人力资源 扩大再生产,分 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长期运动过程来看,

15、这种扩大主要表现在质量方面。人力资源质量的 扩大,来源于作为人力资源的人口的体质、能力 、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n 3. 人力资源规模的缩减再生产类型。在大部 分国家一般只在一些特殊条件下 才出现,例如大 规模战争或者瘟疫流行以后;在经济发达国家, 由于人口老化的 影响,会导致人力资源的老化, 进而是退出人数大于新增人力资源人数的结果, 即出现人力资源缩减再生产的局面。第三节 消费与人力资源生产生活消费支出,生活消费的作用 ,生活消费水平,生活消费的来源消费可以分为社会公共消费、集体 消费和个人消费三部分。这里阐述的 是指针对于人力资源的个人消费。一、消费支出(一)消费资料的类别1消费资料的划

16、分 (1)生存资料为人体生命保存、延续所必需, 这是人力资源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 (2)发展资料用于发展人的能力、个性,它是 促进人力资源形成和其劳动能力提高的主要 源泉,在人力资源形成方面的作用巨大、非 常积极。 (3)享受资料是生存费料与发展资料之外,为 提高消费水平而使用的生活资料,它的弹性 极大。2各类消费资料的关系n (1)同一种消费资料内部会具有不同的生存 、发展、享受类别属性。n (2)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界 限不是固定不变的。n (3)一般来说,在总体生活消费之中,生 存资料占的比重越大,发展资料与 享受 资料占的比重越小,说明人力资源总体生 产状况越差。反之,生存资料占的比重越 小,发展资料与享受资料占的比重越大, 说明人力资源总体生产状况越好。 n (二)消费支出的类别从人的现实消费角度看,消费资料可以 分为商品指出和服务项目支出两类: 1商品支出:消费者个人的商品支出 (1)食品(其中包含粮食、肉禽蛋、菜、烟 酒茶、瓜果、其他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