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外科手术学——第六-七章__泌尿器官疾病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9418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外科手术学——第六-七章__泌尿器官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兽医外科手术学——第六-七章__泌尿器官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兽医外科手术学——第六-七章__泌尿器官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兽医外科手术学——第六-七章__泌尿器官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兽医外科手术学——第六-七章__泌尿器官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外科手术学——第六-七章__泌尿器官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外科手术学——第六-七章__泌尿器官疾病(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泌尿器官疾 病肾 输尿管 膀胱尿道概 论 一泌尿系统解剖 二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A.排出废物和毒物:尿;B.参加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调节;C.分泌激素: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1,25-二羟 胆钙化醇一、泌尿器官疾病的发生原因 1.血源性:细菌,病毒,内源性或外源性有毒血 液。 2.尿源性:细菌,病毒尿道肾脏,膀胱损伤 。 3.变应性:菌体蛋白,变应源性物质所产生的抗 原-抗体复合物对肾小球膜损伤。 4.代谢性:VA缺乏,钙过多磷不足,或钙磷比例 失调钙异位沉着结石。 5.附近组织炎症蔓延。 6.机械性压迫与损伤 二、泌尿器官疾病的临床症状1排尿障碍。排尿困难、疼痛、频尿及失禁。 2尿液变

2、化。 (1)尿量改变。临床上表现为少尿、无尿、多尿或尿闭。 少尿、无尿 肾前期-休克,急性失血,肾动静脉阻塞等 肾性-肾脏病变:肾小球肾炎,皮质坏死,肾乳头坏死等 。 肾后期-输尿管阻塞,膀胱压迫阻塞等。 (2)尿液成分的改变:血尿、蛋白尿、尿沉渣的变化:管 型,白细胞,细菌,各种上皮细胞。 3肾性水肿。由于低蛋白血症引起,多发于疏 松结缔组织部位如眼睑,胸下,腹下,四肢末 端,阴囊。 4肾性高血压。血压、心浊音区扩大、第二 心音增强、脉搏强硬(硬脉)。 5.尿毒症,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及内 环境紊乱,引发自体中毒。三、泌尿器官疾病的诊断 根据病史和特征性临床症状 结合尿液化验和肾功能

3、测定 超声检查和膀胱镜检查 肾活组织检查 四、泌尿器官疾病的治疗原则 除去特异性病因,控制感染,消除水肿, 实施非特异性和支持性治疗。 治疗 中西医结合应用中草药 采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等治 疗方法。第一节 肾脏疾病肾 炎 1、概念肾炎是指肾小球、肾小管或肾间质组织发 生炎症的病理过程。主要病变为肾小球渗 出和泌尿机能出现紊乱、肾小管上皮变性 和重吸收机能出现障碍。临床特点:肾区敏感和疼痛、尿量改变、水肿、尿 中有病理性产物。2病因 分为:急性肾炎,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炎(肾小球肾炎): 感染:传染病(猪瘟,猪丹毒,口蹄疫,胸膜 炎,牛瘟)。 中毒:有毒植物,霉败变质的饲

4、料、被农药和 重金属污染的饲料、刺激性的药物、内源性中 毒 机体感受风寒,营养不良,劳累过度均为诱因 。 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 慢性肾炎: 是指肾小球发生弥漫性炎症,肾小管发生变化及肾 间质发生细胞浸润的一种慢性肾疾病。 病因与急性肾炎基本相同,刺激持续时间长,急性 肾炎治疗不当。 间质性肾炎: 指肾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肾实质受压而缩,致肾脏 变小,变硬的慢性疾病,亦称肾硬化。 病因:慢性传染病(牛,羊的布病,钩端螺旋体) 。 慢性中毒(化学药物,慢性胃肠疾病,长期饲喂霉 变饲料)。3发病机制 大约有70%的临床肾炎病例属免疫复合物 性肾炎,约有5%的病例属抗肾小球基底膜 性肾炎,其余为非免疫性所

5、致。 一般认为,免疫机制是肾炎的始发机制, 在此基础上炎症介质(如补体、白细胞介 素、活性氧等)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 损伤和产生临床症状。(1)体液免疫 两种方式形成肾小球免疫复合物(IC)。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 外源性抗原(如致肾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或内源 性抗原(如天然DNA)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在血循环中形成CIC,CIC在某些情况下沉积或为肾 小球所捕捉,并激活炎症介质后导致肾炎产生。 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在感染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细菌或病毒的某种 成分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自身抗原,刺激 机体产生抗自身肾小球基底膜抗原的抗体某些细菌及其他物质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 膜有共

6、同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交 叉免疫反应(2)炎症反应 炎症介导系统可分成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两大 类,炎症细胞可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又可 趋化、激活炎症细胞,各种炎症介质间又相互 促进或制约,形成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关系。 炎症细胞主要包括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等。炎症细胞可产生炎 症介质,造成肾小球炎症病变。 炎症介质在肾炎发病机制的重要作用。 (3)非免疫性肾炎 为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以及有毒物质或有 害的代谢产物,经血液循环进入肾脏时直接 刺激或阻塞、损伤肾小球或肾小管的毛细血 管而导致肾炎。 肾炎初期肾小球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肾小 球缺血导致毛细血管滤过率下降(

7、或因炎症 致使肾毛细血管壁肿胀导致肾小球滤过面积 减少滤过率下降) 尿量减少、无尿水肿 肾炎的中后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变性 、坏死、结构疏松或出现裂隙血浆蛋白和红 细胞漏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脱落蛋白尿和血尿、各种管型 肾小球滤过机能降低 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 肾素分泌增多, 血浆内血管紧张素增加,小动脉平滑肌收缩, 致使血压升高主动脉第二心音增强。 使机体内代谢产物(非蛋白氮)不能及时从 尿中排除而蓄积尿毒症(氮质血症)。 慢性肾炎肾脏结缔组织增生以及体积缩小 肾小球滤过机能障碍慢性氮质血症性尿毒症 。4. 病理变化 急性肾炎:肾脏肿胀,被膜紧张易于剥离,表面 及切面呈淡

8、红色,皮质明显增宽。切面呈有灰白 色半透明小颗粒状隆起(肾小球肿大)。 慢性肾炎:肾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 ,质地硬实,被膜分离困难,切面皮质变薄,结 构致密,有时在皮质或髓质内可见到大小不等到 的囊腔。 间质性肾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组织 而变硬,体积缩小,其表面呈颗粒状,色泽变淡 呈灰白色,被膜剥离困难。切面皮质变薄,增生 结缔组织呈灰白色条纹状。5症状 全身症状:急性肾炎:精神沉郁,体温升高,不 胜任使役,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牛反刍紊乱。 肾区疼痛:运动、站立姿势异常,外部或直肠触 诊敏感性增高。 排尿次数及尿液成分改变。 水肿:常在眼睑,胸腹下,阴囊部发生。严重时 可发

9、生喉水肿,肺水肿,体腔积液。 心血管综合征:动脉血压升高,第二心音增强。 血液循环障碍及全身静脉瘀血。 尿毒症:全身骚痒,无力,昏迷,痉挛,腹泻或 呼吸困难。 6 病程及预后 急性肾炎的病程,一般可持续1-2 周,经适 当治疗和良好的护理,预后良好。 慢性病例,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若周期性 出现时好时坏现象,多数难以治愈。重症者 ,多因肾功能不全或伴发尿毒症死亡。 间质性肾炎,经过缓慢,预后多不良。 7 诊断 根据病史(多发生于某些传染病或链球菌感 染之后,或有中毒的病史) 临床特征(少尿或无尿,肾区敏感,主动脉 第二心音增强,水肿) 尿液化验(尿蛋白、血尿、尿沉渣中有多量 肾上皮细胞和各种管

10、型)8.治疗 清除病因,加强护理,消炎利尿、抑制免疫反 应及对症疗法。 改善饲养管理,给于含糖多汁饲料,饮水、盐给予限 制。 抗菌消炎。 免疫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多应用烷化 剂的氮芥、环磷酰胺等。 利尿消肿:双氢克尿塞,氯噻酮,利尿素、氨茶碱。 对症疗法:强心(安钠咖、樟脑或洋地黄制剂)。尿 毒症时,可应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 尿路消炎:乌洛托品肾 病 1.定义: 肾病是一种并发物质代谢紊乱及肾小管上皮细 胞发生变性的一种非炎症性肾脏疾病。 临床特征:大量的蛋白尿、明显的水肿、低蛋 白血症,但无血尿和血压升高,最后导致尿毒 症的发生。 病理组织学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浑浊肿胀, 变性(

11、淀粉样和脂肪样),坏死,无炎症性变 化,肾小球的损坏轻微或正常。2.病因 急慢性传染病的经过中(猪丹毒、马传贫、传 染性胸膜炎、流感、结核)。由于病原体的强 烈刺激和毒害作用,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 变性甚至坏死。 有毒物质的侵害:真菌毒素,汞、铅、石碳酸 、氯仿。 各种疾病所产生的内源性毒素。 肾脏局部缺血:休克、脱水、急性出血性贫血 、心力衰竭、循环衰竭等。 3 发病机理 蛋白尿和管型尿。 由于肾小管的变性和坏死,重吸收功能障 碍,使尿液中出现大量的蛋白质。当尿呈 酸性时,进入尿中的部分蛋白质发生凝结 形成管型,随尿排出而发生管型尿。 低蛋白血症。 水肿。 高脂血症。4.临床症状 与肾炎的

12、根本区别是肾病没有血尿,尿沉渣中无红 细胞及红细胞管型。 尿中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肾上皮细胞。当尿呈酸性反 应时可见少量管型。 严重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障碍,如食欲减退 、周期性腹泻等,病畜逐渐消瘦,衰弱和贫血,并 出现水肿和体腔积水。 尿量减少,比重增高,尿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尿沉 渣中见有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颗粒管型和透明管 型。 慢性肾病,尿量无显著改变,当肾小管上皮细胞严 重变性或坏死时,重吸收功能降低,尿量增加,比 重降低。 血液学变化 血浆总蛋白降低至20-40g/L(低蛋白血症) , 血液中总脂,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均明显 增高。 5 病理变化 肾肿大,被膜易剥离,表面呈苍白或灰白

13、色 ,质地稍软或柔软,切面皮质增厚,散在灰 白色条纹,皮质与髓质分界模糊,肾小球一 般不易辩认。 6 病程及预后 轻症病例,通过消除病因,合理治疗,预后 良好。慢性者则预后慎重。重症者,一旦出 现全身水肿,或由于尿闭而发生尿毒症时, 预后不良。 7.诊断 尿液化验,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肾上皮细 胞,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 临床症状:水肿,无血尿等 区别于肾炎:多由细菌引起,主要病变在肾小 球,伴有渗出增生等病理变化。肾区敏感疼痛 ,有血尿以及各种管型,但水肿比较轻微。 8.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抑菌、清理体内毒物与毒素 饲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纠正低蛋白血症。 适当使用利尿剂,

14、控制和消除水肿 免疫抑制治疗 第二节 尿路疾病 膀胱炎 概念: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及其黏膜下层的炎 症。 临床特征:疼痛性频尿和尿中出现较多的膀 胱上皮细胞、炎性细胞、血液和磷酸铵镁结 晶。 多发于母畜,以卡他性膀胱炎多见。在犬, 常见化脓性、坏死性膀胱炎。 2.病因 病原微生物感染(化脓杆菌,葡萄球菌,绿 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经血液进 入膀胱或通过尿道上行感染。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肾炎、输尿管炎、尿道 炎、尤其是母畜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 机械损伤:导尿管损伤 毒物影响或某种矿物质元素缺乏。牛蕨中毒 、霉菌毒素,缺碘可引起动物的膀胱炎; 3.发病机制 病原菌侵袭膀胱粘膜膀胱粘膜炎症或坏

15、死 上皮脱落,坏死组织脱落混于尿中又为某些 细菌繁殖创造条件繁殖上升膀胱炎症加重 膀胱兴奋性紧张性上升,收缩频繁排尿次 数增多疼痛性排尿。若对粘膜刺激性过强反射性引起膀胱括约 肌收缩,痉挛尿闭或排尿困难。当炎性产物被吸收后则呈现全身症状。 4.病理变化 急性:粘膜充血,出血,肿胀,粘膜表面覆盖 有大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粘膜溃疡脓肿,表 面覆盖有黄色纤维蛋白性附着物。 慢性:粘膜肥厚,呈皱褶或膀胱肌层增厚。 5.症状 急性:排尿频繁和疼痛。排尿次数增加、尿少或呈点滴状不断流出,排尿时病 畜表现疼痛不安。严重者由于膀胱颈痉挛引起尿闭而 表现疼痛不安,患畜频频出现排尿姿势。 直肠检查:触诊膀胱患畜不安膀胱充盈度不定 (缩小或增大)。 尿液成分变化:尿液混浊,尿中含大量粘液, 少量蛋白。 化脓性炎:尿中混有脓汁。 纤维蛋白性炎:尿中混有纤维蛋白膜或坏死组织碎片 ,并有氨臭味。 出血性:尿中混有血液及血凝块。 尿沉渣中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球,红细胞,膀胱上皮 ,组织碎片,病原菌,在碱性尿(反刍兽)可发现磷 酸氨镁结晶。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严重时可引起体温升 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 6 病程及预后 急性卡他性膀胱炎,若能及时治疗可迅速痊 愈,预后良好。重剧病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