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89948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经济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林业经济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林业经济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林业经济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林业经济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经济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经济管理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 业 经 济 管 理林业经济管理我国林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战略林地资源与立木经济评价森林资源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林业经济效益评价林业经营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林业企业管理实践林业经济管理学概述 林业的定义林业是直接经营(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经济管理研究方法1.总体研究的方法:对影响客观经济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总体的、系统的分析找出可行的经济管理模式和决策方案。2.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出比较符合客观规律的最佳的经济管理模式。3.动态研究的方法:反馈式调节过程

2、,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4.定性定量研究的方法第一章 我国林业发展历程与发展战略需要了解:我国林业发展历程、林业的主要问题重点掌握:林业发展战略、我国的林业发展趋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旧中国的林业发展概括 社会主义的林业发展历程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林业(1949-1952)2.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林业(1953-1957)3.严重挫折时期的林业(1958-1976)4.恢复、振兴时期的林业(1977年以来)第一节 我国林业的发展历史简述第二节 我国林业的主要问题 生态形势严峻 发展后劲不足 市场发育滞后 所有制结构单一第三节 林业发展战略及可持续发展 林业发展战略的概念从林业生产的宏观

3、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重点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3.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第四节 我国及世界林业发展趋势 我国林业发展趋势1.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世界未来林业发展特点

4、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2.林业功能将转换;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 4.林业的国际化趋势增强;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6.林业日益社会化。第二章 林地资源与立木经济评价需要了解:林价的主要计算方法重点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及林地的经济属性第一节 森林资源及林地的经济属性 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内一切被 人所认识可利用的资源总称,以多年生木本植 物为主体、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植物 、动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森林资源特征 1.森林资源构成独立的生态系统 2.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3.森林资源分布广泛 4.森林资源具有稳定性 5.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显著 林地的经济属性1

5、.林地资源的生产性(林地生产力);2.林地资源的有限性;3.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林地资源作为培育林木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4.开发利用的可选择;5.生产经营的排他性;6.使用效应的多样性。第二节 林价的概念及主要计算方法 林价的概念:森林资源价格(林价) 倒扣成本法:以木材收购价为基础倒扣采运费用来计算林价的方法。 林价=收购价-采运工资-管理费收购价是国有林企业在三边收购木材的价格;采运工资是采伐、打枝运输等支付的工资。管理费是采运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 倒扣成本法主要被青山购买方采用。 投入利润法由于营林生产周期长,习惯上仍以年为单位 来推导林价,现将人工用材林林价的测算模型推 导如

6、下:林价的主要计算方法 实际成本法:以营林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加上 利润、税金来确定林价的方法。林价=营林生产成本+山价+利息+利润+税金营林生产成本:造林费、经营费及管理费第三章 森林资源社会生态效益评价重点掌握:森林资源的公共性及外部性 理论,森林环境资源的评价需要了解:森林公益效能的总经济价值 表达式,公益林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第一节 森林资源社会生态效益评价的理论依据 森林资源的公共性理论案例:公地悲剧(1986年,哈丁)造成公地悲剧的原因:牧民只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人们在使用公共物品时,由于产权的不明确,造成了不良后果。 “反公地”(黑勒)“反公地悲剧”案例闽江河沙的故事:话说日本东京

7、的水泥厂每年需进口淡 水沙300万吨,而福建闽江上游的洪水每年给闽江口带来 700万吨河沙,阻塞航道。把闽江河沙卖给东京水泥厂既 能疏通航道又可以赚取外汇。日本议会日中友好议员协会 会长古井喜实1979年给邓小平写信,要求福建长期提供闽 江口淡水河沙,邓小平批示赞成。没想到诸多的“产权拥有 者”都想得到掉进河里的钞票。外贸局认为河沙出口属于外 贸,应该归外贸局经营。交通航运部门则认为挖沙与清理 航道分不开,应该由他们经营。建筑材料局又说河沙属于 建筑材料,国家分工属他们经营。还有集体所有制的闽江 河沙队,说是历史上他们以挖沙谋生,国家不应与民争利 。这些单位相互间不断扯皮,一拖6年,日本方面只

8、好作罢 。掉进河里的钞票最终还是没有捞起来。 森林资源的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能影响他人的福利而这种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来买卖。 消除外部性对策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对策:1.正外部性:政府给正效益提供者以补贴。2.负外部性:对排污者征税。外部经济(正外部性):边际 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受益。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边际 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外部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没有交易费用 条件下,国家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是将产 权明确化,而无需用税收和补贴的办法。如果把排污权给钢厂,即钢厂有权 排放污染污,那么渔场就会以低于鱼损失 的费用购买钢厂的排污权,而使钢厂产量 降低,如果把不受污染的产

9、权给渔场,那 么钢厂就会补偿因其生产给渔场所造成的 损失。消除森林资源外部性对策(公共物品 的外部性同样适应于森林资源):征 税、补贴与明晰产权等方法。第二节 森林资源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森林环境评价特点 森林的产品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能生 产直接进入市场的林产品,是企业经营范畴 。另一方面它还能提供环境保护、水源涵养 等多种效益,这些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 属于公益产品,需要政府管理和配置。因此 必须对森林环境进行评价,建立起客观、有 效的森林环境评价体系。但是,森林环境评 价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 大。 其主要原因是: (1)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及不明确性。 (2)目前人们对复

10、杂的森林生态系统 很不了解。 (3)现阶段森林经营粗放,统计水平 较低;特别针对其间接效益从未进行 统计。 (4)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对森林的某些 效益很难进行量化。 环境评价森林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森林公益效能的总经济价值=利用价值+非利用价值=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 如森林中狩猎,钓鱼,野餐,漫步和观 光等游憩机会,以及森林涵养水源,保 护土壤,增加肥力和改善小气候效能, 制造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生物多样性 等属于森林资源环境价值的利用价值, 这是当前环境价值计量的范围。选择价 值是指森林资源的可供未来用途选择的 价值;存在价值是指不必明确森林未来

11、用于何种用途,其存在本身所固有的价 值。这两种价值因现有的计量方法 有限 ,还没有纳入人们的研究范围。 森林环境效能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1)效果评价方法:主要评价森林的利 用效果,如有了防护林后农作物产量提 高程度、河川水文状况和水质的改善程 度等。 (2)消耗评价法:直接评价利用,保持 及加强森林公益效能的直接和间接消耗 ,如恢复土壤肥力消耗、游客游憩消耗 及设立人工游憩设施消耗等。森林环境资源补偿征收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的理论依据: 森林法“商品有价,服务收费”“谁受益, 谁负担”的原则。所以要征收森林环境资源补偿费。森林环境资源补偿的实质是对公 益林(生态产品)给予定价。 森林环境资源补偿

12、标准计算方法(公 益林补偿标准由投入和平均利润构成)林业生态效益评价案例第四章 林业经济效益评价 重点掌握:林业效益定义,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需要了解:一些有关林业经济效益指标的计算,综合评分法。第一节 林业经济效益原理 林业效益 林业经济效益:就是反映人们在营林业生 产过程中,投入对产出、所费对所得的相 互联系,它表现为营林生产、森林采伐运 输、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学等一系列林业经 济活动合乎目的程度,包括满足人们需要 的物质效果和经济利益。 林业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营林生产过程中,通过投入一定量的劳动而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诸多因素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的某种影响,从而对

13、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产生的效益。 经济效益的概念: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同劳动成果的比较。表达公式: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经济效益=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 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1)劳动消耗同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2)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3)劳动成果同社会需要的对比关系。 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从林业内部来看,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1)生产条件;(2)劳动者素质;(3)经营方针;(4)林业经营管理水平;(5)林业经济管理体制。第二节 林业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林地生产率指标林地生产率=林木蓄积量/林地面积=林产品产量或产值/林地面积 劳动生产率指标劳

14、动生产率=林产品产量或产值/活劳动时间=林产品产量或产值/平均职工人数 边际分析法边际产出=产品相应的增量/生产资源增量边际成本=单位投入量价格生产资源增量边际受益=单位产品价格产品相应的增量 边际分析法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189页)(1)确定资源最佳投入水平;(2)资源利用的最佳配合比例;(3)运用有限生产资源生产多种林产品,产品最佳配合比例。 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的步骤 1.正确选择评价指标 2.确定各项指标的评分标准 3.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4.编制综合评分分析表第五章 林业经营 重要掌握:林业经营的特点,世界主要林业林业 经营理论及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林业产权。 需要了解:林业产权的

15、特点第一节 林业经营理论概述林业经营的含义经营是经营主体通过决策及其实施 等,对归属于自己的生产要素进行科 学的组合而形成现实生产力以实现既 定目标的经济活动。林业经营则是一 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 林业经营的特点(1)天然林与人工林并存;(2)人工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资金周转慢;(3)森林资源可再生;(4)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力;(5)林业经营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6)林业是具有三次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 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林业需求史原始需求(采摘食物、狩猎以及少许森林采伐)简单需求(以木材利用为主,兼有生态利用)现代需求(由以木材利用演变为生态、经济双重利用

16、) 世界主要林业经营理论 (1)法正林理论与森林永续利用理论; (2)森林多功能理论; (3)林业分工理论和木材培育理论(林业目标的分工); (4)近自然林业理论; (5)无性系林业理论; (6)新林业理论; (7)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8)可持续林业理论。可持续林业概念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 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 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 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发挥其多 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 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代社会经 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 的林业。我国主要林业经营理论(1)生态林业论(生态和经济相协调);(2)现代林业论(利用现代方法和管理);(3)木材培育论和林业分工论;(4)林业二元论(公益林和商业林);(5)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节 林业经营形式及林业产权 林业经营形式概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