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社会福利【内部精华】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4852126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_社会福利【内部精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九章_社会福利【内部精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九章_社会福利【内部精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九章_社会福利【内部精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九章_社会福利【内部精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_社会福利【内部精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_社会福利【内部精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 会 福 利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提 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而实行的制度、采取的措施、举办的事业的 统称。社会福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国家和社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事业,城市居民和职工的 住房,医疗,城市和农村社区或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类公益事业。狭义的社会福利仅指由国家出资兴办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 顾的社会成员(老人、残疾人、儿童等)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包括国家、企业或集体兴办的敬老院、幼儿园、福利企业等。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立在

2、国家管理的基础上,不仅涉及政府管理机构,还包括 各种民间组织的介入,牵涉到大量的人力和技术。社会福利组织一般由国际、国家、州(省)及地方层次组成,体现了多层次的 管理方式。同时,于各种民间组织发展与介入各种类型的社会福利服务组织,使得 社会福利管理呈现出多样性,从而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1政府的社会福利计划社会福利活动经由许多政府计划所管理。中央一般只负责社会福利有关政策法令 的制定、监督实施和财政补助金的提供,即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具体的管理与服务则 主要由州与地方政府基层机构承担。社会福利计划及其具体实施主要由地方负责,在省级设社会福利局或卫生社会问 题局等,而在最基层组织一般都有在该地区

3、行政机构下所设的福利事务所,基层地方 政权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特别是在社会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和住房福利中的作用十分 重要。2民间团体及其作用在社会福利体系中,主要靠国家、省和地方政府机构解决问题,同时,其他组织 在过去和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各国基本上都有特别的民间社会福利法人和民间福利团体,其中有全国性的(如 英国的全国民间团体协议会),有公私联合的(如德国的公私福利联盟),也有纯粹自助 性的(如瑞典的生活协会)。3立法规范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较早的欧洲、北美洲等地的国家都有立法规范,但一般都是 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立法。日本国会通过社会福利事业法规定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公私责任和合作的领 域以及各自的组

4、织形式:第一层次:社会福利事务所作为国家福利提供机构。建立社会福利干事制度 使社会福利的业务专门化和技术化。第二层次:建立社会福利法人制度,并把共同募捐和社会福利协议会的关系确 定为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通过明文规定对民间社会事业正常运行的财政基础进行保 证。在我国,与社会福利相关的组织机构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两大类。政府组织是指从中央到地方主管社会福利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我国的政 府机构设置中为各级民政部门。国务院设立民政部,民政部内没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事 务司。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是区别于政府组织和以营利为目的的 企业的社会组织。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按审批设立渠道分为两类:

5、一是经国家或地方人事部门所属的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批设立,被称为事 业单位,如教育、卫生、科学、文化领域内的高等院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二是经国家或地方民政部门所属的社团管理机构审批设立,被称为社会团体 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福利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共同特征是“非营利性”。在我国 ,几乎所有从事社会福利事业的非政府组织(NGO) ,其性质均属于非营利组织 (NPO)的范畴。从中央到地方,参与社会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包括各级福利行业协会、慈善 团体等。例如,直接由民政部管理的社会团体有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中国老龄协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华慈善总会。全国大大小小的由各级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民 办福利机构

6、(如老人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康复院等),则属于民办非企业 单位的范畴。第二节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主要通过接收、改造国民党官办的救济院、劳动习艺 所及地方民办和外国教会举办的慈善机构等,使之成为新中国的官办福利机构;同 时,也在城镇新设残老教养院、儿童教养院、精神病人疗养院等福利设施。社会福利事业从此完全演变成新中国的官办福利事业。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我国民政福利经历了一个从畸形发展到大规模 削减(20世纪70年代,由于内务部被撤销,因此,许多福利事业单位被强行合并和 撤销,导致不少盲、聋、哑、残人员和孤、老、残、幼者重新流落

7、街头),再到逐 步恢复和发展的特殊进程。官设、官管、官办的性质并未改变。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政福利亦随着我国 改革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福利的社会化成为重构我国社 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取向。民政福利只覆盖了极少数城镇人口,在乡村居民普遍缺乏福利保障的背景 下,城镇绝大多数居民的福利需求主要通过由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职工福利 的方式来获得满足。职工福利是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前的主要内容。1950年颁 布的工会法中,就明确规定工会有改善工人、职员群众的物质生活,建立文化 生活的各种设施的责任;1952年,开始建立职工福利补贴制度,包括职工生活困难 补贴、职工

8、探亲补贴和职工冬季取暖补贴。1957年发布的关于职工生活方面若干 问题的指示,对职工上下班、职工住宅、生活必需品供应、困难补助等问题都作 出了明确的规定。这种与企业高度相关的职工福利制度,也拉大了不同单位职工福利的差距,即 经济效益良好的单位,往往职工福利待遇好;反之,即使政策规定职工应当享受的 福利,也可能因单位经济效益不良而不能兑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有一种由国家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对城镇居民购 买粮食、食油及有关副食品给予相应的价格补贴,以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的福 利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形成了以职工福利为核心的国家负 责、城乡分割、板块结构式的传统福利制度

9、,几乎涉及到城镇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体系三、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几乎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 平与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日益高涨,尤其是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持 续高涨;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家庭人口规模的持续编小、现代工作节 奏的紧张与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对自由流动等的追求,都要求福利制度真正走 向社会化、普遍化。(二)我国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的公平性和社会成员对 社会福利

10、需求的日益迫切,使得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成为现阶段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求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创建新型的社会 福利体系。“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传 统福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基础上逐渐确立起来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它的特 征是社会化。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目标模式:以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为依据,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走社会化、多层次化 的社会福利发展道路。包括以下四层含义:1.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需要向项目完整、功能全面、服务系统的方向发展。2. 确立社会福利制度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 3社会福利应当尽快走向社会化。 4社会福利应当坚持多层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