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讲(07)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2038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讲(07)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讲(07)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讲(07)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讲(07)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讲(07)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讲(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讲(07)(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您走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第四专题哲学基本问题与对唯心主义的评价一、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学习方法: 1、阅读原著 2、提出问题 3、解答问题 4、概括内容(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什么?马恩经典著作是如何 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特别 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能够简单 地、直接地归结为或等同于“精 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吗?从范畴的角度看“存在”的

2、范畴不等于“物质”的范 畴,因为它不仅包括“物质”的存在,也 包括“精神”的存在。用近代哲学的方式 说,“存在”不仅是“意识外的存在”,而 且是“意识界的存在”。 与这种“存在”范畴相对应,“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至少就应当包括“精神和物质 (意识外的存在”的关系,也包括“精神 和精神(意识界的存在”的关系。 “思维”范畴也不等同于“精神”或“ 意识”。从狭义上看,“思维”似乎只是“ 精神”或“意识”的一部分,但在哲学(特 别是近代哲学)的意义上看,“思维”就不 仅是指“意识”的内容,而且是指“意识的 形式”;不仅是指关于思维对象的“对象意 识”,而且是指构成、把握、统摄和反省“ 对象意识”的

3、“自我意识”,不仅是指“思想 的内容”,而且是指“思想的活动”。问题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远 古时代是以什么方式开始萌芽的 ?为什么恩格斯说灵魂不死的观 念在那个阶段是一种真正的不幸 ?你如何看待灵魂不死?灵魂 1、恩格斯对远古时期产生灵魂不死观念的看 法。 2、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论中对灵魂观念的 起源和发展的探讨。 3、希罗多德关于古埃及灵魂轮回的说法。 4、荷马的奥德修记关于希腊人“活着的人 比死后的灵魂好”的看法。 5、公元前六世纪,奥菲斯教关于灵魂的看法 6、古希腊哲学关于灵魂一词的双重含义。 7、现代人关于灵魂的看法问题四: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中世纪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 出来?什么

4、叫唯名论和唯实论?神 1、神的产生-自然力的人格话= 最处的神=抽象化=唯一的神 2、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3、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 ? 4、唯名论与唯实论问题五:为什么说哲学基本 问题只是在近代哲学中才被 十分清楚地提出来了?认识论的转向 1、自觉意识到没有认识论做为依托的本体论的研究是 无效的。 2、整个近代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想的客观性问题, 即”人的思想是否具有客观内容”的问题。这个问题的 形成,是以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为前提的,又是 以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来实现对这种矛盾的探索的。 3、近代哲学揭示出对象与经验、经验与知觉、知觉与表 象、表象与观念、观念与思维、思维与想象、想象

5、与 情感、情感与意志、意志与自我、小我与大我、理论 与实践等极为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从而使“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获得了“完全的意义” 4 从人的认识出发去反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 人类确立了关于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自我 意识,也就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不断深化的辨证的思 维方式 问题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克服近代 哲学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探讨上的局限性的?实践转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 础是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的历史演化和历史发展都展开在人类实践的历史过程 之中。因此,只有从现实的人及历史发展出发,达到 对哲学基本问

6、题的实际论理解,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解 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世界之间 的、现实的和历史地发展着的关系。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变世界。” 问题七:现代西方哲学是如 何对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的问题?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中,显示出对“思维和存 在”、“人和世界”的“中介环节”的寻求,显示出对“思维 ”、“语言”和“存在”三者关系的总体理解:人类必须而 且只能用“语言”去理解“世界”和自己的“意识”,并用“ 语言”去表述对“世界”和自己的“意识”的理解;虽然“世 界”

7、在人的“意识”之外(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但“世界”却在人的“语言”之中(人只能在语言中表 述世界和表达对世界的理解);语言既是人类“存在” 的消极界限(语言存在之外的世界对人来说是存在的无,“语言”又是人类“存在”的积极界限(世界在人的语 言中变成属人的世界;“语言”中凝聚着“思维和存在”、 “主观和客观”、“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因而也是消 解主-客二元对立的文化结晶。 在寻求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中介环节”的意义上 ,在实现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文化层面水的统一的意义上,“语言转向”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总结(一) 思维和存在关系探讨发展的阶段 1、远古时代-萌芽对灵魂和

8、肉体关系的探讨 2、古希腊罗马时期从未自觉认识到思维与存在是完全对立的,往往把两者加以混淆 3、中世纪集中于“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 “的问题,出现唯名论与唯实论两大派别 4、近代哲学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研究获得了充分的意义,但仅局限在认识论范围 5、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转向 实践才能检验思维与存在是否统一6、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 问题、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 分为唯

9、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 ,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 附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赫拉克里特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唯 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马克 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基 本阶段。唯物主义培根赫拉克里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把世界 的本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 虽然它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 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也 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 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 世界本原的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 成果,是从自然科

10、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 义世界观,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 了。不过它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 况的限制,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 不彻底性等严重缺陷。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继承了 古代和近代唯物主义的优秀传统,又克服 了它们的严重缺陷,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建 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克服了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把辩证法建立在 唯物主义基础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 形而上学性,并在社会实践观点基础上创 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 命变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 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 由精神决定的,就是

11、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黑格尔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 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 创造者,而客观物质世界反倒是这个主观精 神的产物。 心动心动旗动动 !风动风动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 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而存 在的,认为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或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演 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于这种外在于物 质的精神。 美就是美本身的理念柏拉图问题九: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哪二个方 面?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 么? 3、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 ?

1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 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 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 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即思维能否认 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 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存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 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可分为不可 知论和可知论。休谟康德问题十 如何批驳不可知论? 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 斥是实践-恩格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练习: 辨析:所有的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 者 问题十一:如何评价哲学唯心主义? “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 义”

13、的观点看-哲学唯心主义只能是胡 说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哲学唯 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 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 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 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列宁哲学笔记 思考: 为什么旧唯物主义会简单地把哲学唯心 主义看成是纯粹的”胡说”?这种看法为 什么会成为普通的正常人的共识? 哲学唯心主义同人类的认识是何关系? 它为什么会片面地夸大认识的某一个“特 征”、“方面”、“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为何能够避免这种“夸大”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哲学唯心主义?“时间先在性” 它是对经验事实(包括科学事实 )的陈述,即表述经验对象之间 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具体 地

14、说,一事物先于他事物而存在 ,这一事物较之他事物就具有时间上的“先在性”。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中,“ 时间先在性”问题具有存在论和 认识论的双重内涵就存在论说,时间先在问题所陈 述的是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 问题,即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 ;就认识论说,时间先在问题所 陈述的是客观世界与意识内容谁 为本原的问题,即先有客观世界 还是先有意识内容的问题。“逻辑先在性” 它所陈述的并不是事物之间在时间 序列中的先后顺序,而是事物之间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总体而言 ,它可以分为“自在”意义的逻辑先 在性和“自为”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 。 “自在”意义的逻辑先在性:是指事 物的本质对事物的

15、现象在“逻辑”上 具有优先地位,即事物的本质决定 事物的存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事物的本质决定事物自身的产 生、演化和灭亡。 “自为”意义的逻辑先在性:是指 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主-客体的关 系中,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上 的“优先地位”,即客体之所以作 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是以 主体存在为前提的,主体在何种 程度上把握到客体,客体在何种 程度上成为主体的对象,也是以 主体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为前 提的。来自学生的问题: 冒昧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关于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 感知,我实在觉得很有道理,找不出哲学逻辑上的错误. 而根据他的理论,简单的说就是心外无物,即不存在一些 东西是“存在“

16、于一个不思维的实体之中,也就是马克思 所谓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我知道这是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但我百思不解,两者都是很有道理, 但又是极端. 比如说贝克莱,如果没有世界只是我们的感知和观念 所构成,那么我们还有所谓真实和幻想的区别么?而我 们感知的就是事物的真实面目么,还只是假象?2005年9月8日东校区分析柏拉图:“理念”是事物的“原型”,而“事物 不过是”理念“的“摹写”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叔本华;世界是我的意志和表像柏拉图: “理念”是事物的“原型”,而“ 事物不过是”理念“的“摹写”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叔本华:世界是我的意志和表像总结(二) 1、哲学唯心主义是一朵生长在人类认识 大树上的不结果实的花 2、 “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 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