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2021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诸子喻山水知识整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诸子喻山水 一通假字: 1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同“毕”,尽 2 知者乐水 “知”同“智”,智慧 3 源泉混混 “混混”同“滚滚” 4 是之取尔 “尔”同“耳”,罢了 5 正善治 “正”同“政”,为政 6 明主不厌人 “厌”同“餍”,满足 士不厌学 二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以其善下之 处在下游 2. 君子之志于道也 志 立志 (二) 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 以为耻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以为小 (三)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 上善若水 善人 2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高处 3 弱之胜强 弱者、强者 4. 故能成其圣 圣人的境界 5. 太山不立好恶 好恶之心 6. 柔之胜刚

2、 柔者、刚者 三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 治之至也。 (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能够成为百川所汇集的地方的原因是因 为它善于处在它们的下游 (二) 介词结构后置: 1 何取于水也?(于水取) (那么孔子到底)从水中取法什么(启示)呢 ? 2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于圣人之门游 ) 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别的)议论难以 吸引他了。 3天下莫柔弱于水。(于水柔弱) 世间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的东西。 4.名成于前,德垂于后。名望在生前树立,恩德在后世流传 5.仲尼亟称于水。仲尼屡次对水称赞 (四) 宾语前置: 1 何取于水也?(取何) (

3、那么孔子到底)从水中取法到什么(启示) 呢? 2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取是尔,“之” 作宾前标志) 有本源的(便)像这样,(孔子)取法这一点 罢了。 3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莫能胜之) 然而攻击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的 。 (五) 固定句式: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的原因) 2 以其无以易之。(没有可以用来的 东西) 三一词多义: 1 于 何取于水也 从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 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2 而 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就 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 3 之 君子耻之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

4、难为言 的 流水之为物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的标志 4 善 上善若水 善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于 5.舍 以道为舍 归宿 不舍昼夜 停留,止息论语子罕:以“为山”为喻,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 于个人的坚持。 韩非子大体:君主要有宏大 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 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 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管子形势解: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 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 集更多的百姓,士人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 论语雍也:孔子着眼于人的天性与自 然物性的对应关系,认为人的性情有乐山 、乐水的差异。 论语子罕:以河水为喻,感叹时光易 逝,勉励

5、人们要珍惜时间。 孟子离娄下:以水喻人品学识,强调 务本求实,反对名不副实,要求人们像水 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不断进取、自 强不息。 孟子尽心上:以“登山”、“观海”喻“游 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要立志高远, 胸襟开阔,并进而以“观水有术”说明治学基 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老子第八章:从“水”德引申出“上善”之 人的七种美德甘处众人之下,思想清 明深邃、待人和善仁慈、言谈恪守信用、 从政善于治理、办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 时机,从而说明为人要具有“不争”的美德。 老子第六十六章:说明为人要有“谦下 不争”的美德。 老子第七十八章:从水性“柔弱”与“威 猛”并存的角度,解释了水性的两重性,并 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了老 子为政“贵柔”的主张。 孙子虚实篇:以水形喻兵形,从而强 调了用兵“变”的原则,即顺应敌人的变化而 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