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比较文学媒介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1952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比较文学媒介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03比较文学媒介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03比较文学媒介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03比较文学媒介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03比较文学媒介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比较文学媒介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比较文学媒介学-(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文学 媒介学媒介学媒介学(Mesology) 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 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 媒介可以是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 中间起交流、影响与传递等中介作用的东 西,也可以是把一国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思 潮介绍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它可能 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个组织、在某种环境 中起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媒介学研究建立在文学交流媒介史实大量 存在基础之上,先有文学流传中种种媒介 的发生,才有媒介学研究的产生,以及媒 介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没有媒介产生的 大量文学史事实,则没有媒介学研究。因 此,媒介学研究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可见 性,二是实证性,三是流动性(文字媒介 、环境媒

2、介、电子媒介)。具体的媒介有哪些?法国学者梵第根:朋友的集团、文学社团 、“沙龙”、“宫廷”等“社会环境” 扮演着文学 传递的重要角色。法国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认为媒介学研究的对 象是“有助于国与国之间或文学与文学之间了解的人 士或典籍”,这些起桥梁作用的人和物即他所谓的“ 文学世界主义的代理”包括:1语言知识或语言学家;2翻译作品或译者;3评论文献与报章杂志;4旅游与观光客;5一种因为地理与文化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国际公 民。媒介的类型译本翻译是最重要媒介,无论是个体媒介还是团体 媒介、环境媒介还是电子媒介,都离不开文学 翻译。从表面上看,翻译只是由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 种语言,其实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3、活动。西方历史上将圣经译为德文与英文从而在 欧洲流行开来,成为重大传播事件之一。 中国历史上将佛经故事由梵语译为汉语,在中 国以及以后在其他东亚国家流行开来,并且与 本土文化的融合而产生新的文学,也成为重要 的传播事件之一。近现代翻译文学与中外文学交流现代:作家本身能读原文能翻译当代:作家阅读外国作品多依赖翻译如果没有文学翻译的存在,国家与国家之 间的文学传播与交流就很难实现。所以, 自古至今没有学者否定文学翻译的重大意 义,一直高度肯定文学翻译是文化交流至 为关键的媒介方式。改编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改编改编是由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改编为另一 种语言并且是另一种文体的文学作品,更 是一种跨文化的转

4、换活动。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经将元朝作家纪君祥 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五幕话剧中国 孤儿,中国传统文化在法国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成为中法文学交流史上的典型 个案。评论在世界各国文学交流的重要媒介里,除了 翻译以外,就是与此相关的文学评论。所谓“评论”,可以是关于译本的评论,可以 是关于原本的评论,也可以是关于作家以 及与此相关的评论;无论如何,评论是一 种重要的文字媒介。1、许多译者写的“译后记”、“译后附记”都 是重要评论杨绛 堂吉诃德序言 小赖子序言钱诚 大师与玛格丽特序言王士燮苦难历程序言莫洛亚追忆逝水年华序言2、批评家与研究者所写的文学批评与学术论文也是重 要媒介。有“中国的卢梭”之称的郁

5、达夫20世纪20年代初期翻译了 卢梭代表作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沉思,发表了卢骚 传、卢骚的思想和他的创作和关于卢骚等长 篇论文,对其生平、人格精神与美学思想作了全面介绍 与高度评价。 这些评论成为他接受卢梭的重要媒介。也 是卢梭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媒介。茅盾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从事文学创作之前,集中精力从 事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译作数十种,并发表诸多 评论,拥有大量读者。 同样,发表的评论亦成为他接受 外国文学的重要媒介。也是外国文学在中国传播的重要 媒介。学者写作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以及作家 传记也是中国读者了解外国作家作品以及 文学思潮的重要媒介方式。外国文学史也是外国文学在中国传播的媒 介之一

6、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教学与社团活动清华戏剧社与中国现代话剧1928年11月,清华戏剧社召开全体大会,决定加强校 园戏剧活动,李健吾当选为社长,社员有近50人。李健吾在小学读书期间就开始演话剧,因女演员稀少, 李健吾则善演女角,在北京出了名。后来女演员多了, 李健吾即不再扮演女角,而更多地转入写作。1925年李 健吾考入清华大学国文系,后改读外文系。先后创作了 独幕剧 翠子的将来、母亲的梦等。1930年6月 ,李健吾从外文系毕业,系主任王文显因其爱好戏剧, 任为助教,参与排演了委曲求全等剧。李健吾1931 年8月赴法留学,回国后一直活跃在戏剧创作的舞台上 。

7、教学与社团活动曹禺1929年9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 洋文学系二年级,转学到清华不久,即被 选为清华戏剧社的社长。他在清华潜心钻 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 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文学社团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文学研究会、创 造社、太阳社、未名社、语丝社、沉钟社 、南国社等新文学社团雨后春笋,新青 年、文学周报、新潮、创造 月刊、新月等新文学期刊生机勃发 ,它们在介绍西方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与 作家作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 外来文学进行内化而创作出许多杰出的艺 术作品。如此众多的文学社团与文学期刊 在中外文学交流中就成为了典

8、型的团体媒 介。由鲁迅领导和支持的“未名社”,出版未名 丛刊,专收翻译,其代表人物是韦素园 、曹靖华、韦丛芜、李霁野等人,特别重 视俄国文学和当时的苏联文学。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 伯奇等组织的“创造社”,出版创造社丛书 ,刊载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和郑伯奇翻译的鲁森堡之一夜等。文学沙龙莫泊桑福楼拜的星期天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他 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 文学史方面的事件。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 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 德和普希金的诗句。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接着来的是左拉。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他 (福楼拜)时而激情满怀,时

9、而义愤填膺;有 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他激动起来未免 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 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 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 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 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 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于是,就像 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 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屠格涅夫以自己的才华、思想和文化修养 同乔治桑、梅里美和福楼拜等成了好朋 友。他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俄罗斯文学在法 国的大使 和法国文学在俄罗斯的大使。他 把果戈理和托尔斯泰的作品译成法文。19世纪法国史达尔夫人的沙龙招待了许多

10、国籍 不一的著名宾客,在这里融化了各国文学的分 歧,探讨了新文学的各种原则。“二战”期间美国作家斯泰因在法国的沙龙,接 待过许多著名作家,包括海明威,在世界现代 文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华人作家聂华苓 在美国开办的爱荷华大学作家写作班,世界各 地的作家特别是中国作家如艾青、余光中等, 都曾经到访并与当地作家进行交流与对话,成 为著名的文学沙龙。文学杂志莫尔根和霍尔费尔德的英国期刊中的德 国文学苏联文艺苏联文艺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5月,巴金等创办于上海。初名“文 化生活社”,同年9月改名。曾编辑出版文 学丛刊、现代长篇小说丛书、译 文丛书等。该社

11、翻译出版的译文丛书包括一大批 外国文学名著,选题精当,编辑严谨,深 受读者欢迎,其中不少作品,曾多次重印 。1949年之后的著名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200种250册,中国部分40种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 海译文出版社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编辑委员 会,主持选题计划的制定和书稿的编审事 宜,并由上述两个出版社担任具体编辑出 版工作。俗称“网格本”网格本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共同 研究制定选题出版的收录二十世纪世界文 坛影响较大的优秀作品的一套大型丛书。封面设计为版画风格,藏书者又称之“版

12、画 本”。版画本名著名译插图本译文名著文库河北教育出版社:世界文豪书系新莎士比亚全集精装全12卷 普希金全集精装全10卷 歌德文集精装全14卷 雨果文集精装全20卷 勃朗特两姐妹全集精装全10卷 海涅全集精装全12册 马克吐温全集精装全19卷 莫泊桑小说全集精装全9卷 屠格涅夫全集精装全12卷 莱蒙托夫全集精装全5卷 卡夫卡全集精装全10卷,后改为9卷 雪莱全集精装全7卷 果戈里全集精装全7卷 泰戈尔全集精装全24册 加缪全集精装全4卷川端康成十卷集精装全10卷 杰克伦敦文集精装全12卷 纪伯伦全集精装全5卷 索尔贝娄全集精装全14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陈燊主编: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泰戈尔全集转译

13、加尼特夫人先后译出了俄国文学作 品共70多卷,其中包括 屠格涅夫作品17卷、陀 思妥耶夫斯基和果戈理 的全集、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与安娜 十列尼娜、赫尔岑的 往事与随想、奥斯 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 、高尔基的短篇小说 集等。英国早期翻译家中通俄语的极少,他们多 半从法译本或德译本转译,笔下常有谬误 和大量删节。加尼特夫人则直接据原文翻 译,她的译本不但通行于各英语国家,还 远销中国、印度、埃及和其他亚非地区一九二一年,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 德写了一封信给康斯坦斯,说:“我们这一 代(我三十二岁)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得益 于您的远远超过于我们自己所能理解的。 这些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样说一点也

14、 不过分。要是没有它们,生活会是怎样的 呢!”海明威在巴黎莎士比亚公司英文图书馆借 的第一本书就是加尼特夫人译的猎人笔 记,后来又借阅了三次,此外还借阅过春 潮、前夜、父与子和贵族之 家,其读后感是“屠格涅夫是前所未有的最 伟大作家”海明威自己的小说,从题材、主题 到篇名、风格,显然都有屠格涅夫留给他的 印迹。而加尼特夫人的翻译就是他接受屠 格涅夫影响的媒介。我国从加尼特夫人的英译本转译的作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出版的旧俄小说 译本,如巴金、汝龙、丽尼、陆蠡译的屠 格涅夫、契诃夫,周扬译的半部安娜卡 列尼娜,都是从加尼特的英译本转译的 。可以说,没有加尼特的辛勤劳动,我们 起码要晚二三十年才

15、能读到这些俄罗斯文 学巨擘的杰作。李文俊年轻的时候,课余到上海霞飞路、辣斐德一 带逛书店,只要拿起一本巴金、丽尼、汝龙 等老一辈翻译家译的俄国小说,十之七八,总 会在扉页上或者版权页上看到“根据康斯坦 斯加尼特夫人英译文转译”的字样。李文俊.寻访康斯坦斯加尼特J.读书杂志 ,1988(1).1953年出版1956年版中外作家之间的交往瓦雷里与梁宗岱,水仙辞 梁宗岱梁宗岱(19031983),广东新会人,1903年出 生于广西百色。梁宗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 诗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的罕见人才 ,可谓名满文坛。16岁就被誉为“南国诗人”。留法期间,与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瓦雷里相识相知 ,以及从罗曼罗兰口中所获的赞誉,成为梁宗岱终 身受用的人生经历。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 兼教授,同时兼任清华大学讲师,年方28岁。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誉为“最佳翻译”梁宗岱晚年直至1983年去世,梁宗岱鲜少论着面 世。而人们见到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采药 制药。梁宗岱不但采药,还潜心钻研病理学 、医药学,创办制药企业,亲手研磨 配制出了两种确有奇效的中成药“草精油”和 “绿素酊”,治愈过不下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