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铸型的界面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1892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9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铸型的界面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金属-铸型的界面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金属-铸型的界面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金属-铸型的界面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金属-铸型的界面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铸型的界面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铸型的界面教学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篇 金属-铸型的界面作用金属材料 铸件质量 工艺过程第1章 砂型结构及其工作条件第1节 铸件质量的概念质量: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 GB/T19000-2000)铸件质量=铸件的技术质量+铸件价格+交货期质量对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技术经济效果 E=质量的评定标准: 铸件的技术质量 技术质量标准JB/JQ82001-90,包括: 外观: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表面缺陷; 尺寸准确、表面光洁、形状完整 内在质量:成分、组织、内部缺陷、力学性能。 无内部缺陷、组织状态好、力学性能好 三个质量等级 合格品:稳定地达到现行的国家标准,满足使用 要求 一等品:达到工业发达国

2、家80年代水平,国内先 进水平 优等品:达到同类铸件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铸造产品质量的方法 技术:工艺、设备。 近净形化技术(Near net shape) 从结构上,铸件的内腔和外形一次成型接近零部件的最终形状,从而将机械加 工和组装工序减至最少;从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来看,使 铸件能达到产品的最终要求,做到无余量或少余量切削。 管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TQC、TQM、6、铸件 QMS管理系统。 第2节 砂型的结构 2.1 型砂的基本结构 型(芯)砂的组成:原砂+粘结剂+附加物 如图,毛细管多孔系体系。 原砂:硅砂SiO2、镁砂MgO、锆砂ZrO。 是骨干材料,一般占型砂总质量的82%-9

3、9%。 粘结剂:粘土、无机化学粘结剂(水玻璃、水泥等)、有 机化学粘结剂(油砂、合脂砂、树脂砂)。 以薄膜形式覆盖砂粒,使型砂具有必要的强度和韧性。 附加物:改善型砂的工艺和使用性能 。 2.2 原砂的重要作用 a 提供必要的耐高温和热物理性能,以保证充型、冷却、凝固顺利,获得优质铸件。 b 提供众多孔隙,使砂型具有透气性、退让性。 孔隙率: n= 100% -微孔的容积 -砂型的总容积 不同型砂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孔隙率(见图1-1-2) 影响孔隙率的因素: a 堆垒形式,如图: 正方体:47.66%, 棱柱形(斜方):39.54%, 角锥形:25.95%; b 颗粒分布:可用筛号表示。原

4、砂粒度分布分散的型砂孔 隙率小,有镶嵌效果; c 颗粒形态:圆形、多角形、尖角形。角形砂粒的孔隙率 和每个微孔的截面积都比圆形砂粒大; d 浇注过程的烧结、化学反应。 结论: a 孔隙率与砂粒直径无关,只取决于堆垒形式; b 孔隙大小既与孔隙率有关,又与砂粒大小、形态、分布 有关。 实际原砂: 颗粒形状多角形,孔隙率和截面积大些; 颗粒尺寸分布分散。 2.3 粘结剂的作用、流变性及对型(芯)砂的影响 作用:粘结性能,粘结砂粒。形成型砂强度、韧性。 粘结性能与流变特性有关,流变特性简称流变性,指流体在 力的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动状态特点(度量流变性最常用的物 理量为粘度)。 (1)粘度的概念 流体层

5、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流体内部两个流层的接触面上 产生阻碍层间运动的阻力,流体具有的这一性质称为流体的 粘性。 牛顿内摩擦定律: 或 式中:f -流体对流动的粘性阻力; -比例系数,为牛顿流体的动力粘度; -速度梯度,也称剪切速率。(2)液态粘结剂的分类 牛顿流体 广义牛顿流体满足 式中n为流变指数: n=1 真牛顿流体; 1n0 假塑性流体,随剪切速率的增大,流体表观粘 度下降。 n1 胀塑性流体,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 粘塑性流体: 式中 *为塑性粘度; 为屈服值。 n=1 塑性流体(宾汉流体) 1n0 屈服-假塑性流体(卡森流体)。 n1 屈服-胀塑性流体。 流体的流动规律如图

6、所示 两种粘结剂对型砂的影响: 牛顿流体:型砂松散,如自硬砂; 粘塑性流体:塑性型砂,如粘土砂。 第3节 铸型的工作条件 3.1 工作条件恶劣:机械作用、热作用、化学作用 3.2 接触区的特性 铸型接触区:与金属液直接接触并受到影响的部分 厚度:型= /R材 b-蓄热系数 a-热扩散率 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a、b。 化学作用深度:0.5-0.6mm。取决于型砂的性质、空隙率 及液态金属的参数。 铸型接触区的结构和所受的影响 第一层:各种化合物和熔结聚集体(如氧化物、硫化物、 氮化物等)。 第二层:多晶形转化物、裂解、分解、胀裂、熟料化和莫 来石化的产物。 影响:机械:金属液冲刷、气流动力 化学:

7、化学反应 热作用:热蚀作用 影响铸型接触区的主要工艺参数 金属材料 化学活性 润湿性 热物理性能 铸型工作区特性 造型材料性能、粒度 涂料 铸件接触区 指在铸型影响下,铸件表面形成的凝固层。 本章重点: 熟悉铸件质量的等级、标准。 砂型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条件。 实践训练: 铸件价格的调查报告。包括不同材料、铸造方法、质量 等级的影响。 作业: 教材P13,第2题 O 第2章 金属与铸型的物理作用 第1节 传热与传质 铸件与铸型都存在传热与传质现象, 铸型的不同区域,传热和传质过程不同, 传热促进传质,传质影响传热。 1.1 铸型的传热及影响因素 传热的动力:热力学不平衡平衡(热力学第二定律

8、) 热交换的主要形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影响传热的因素: (a) 热的不平衡程度 温度梯度 (b) 铸件和铸型的热物理性能 蓄热系数:b= 式中: :热导率W/mk :密度 kg/m3 c:比热容J/kgk 热扩散率:a=/c 辐射系数:(黑度) (c)几何因素:铸件的模数、铸型、涂料层厚度。 (d)相变、化学反应、传质。 铸型-多孔体,受孔的影响,热导率比硅砂低得多 导热+辐射+对流 复杂 注意:热物理性能随温度而变化(见图2-2-1、2)。 12 型砂的受热过程及铸型温度场 铸型的温度状态(反映)铸型的变化的条件(影响) 铸件的形成过程 温度场:函数T=f(x,z,),通过 Fourier

9、方程 。 举例:40mm平板件,湿型粘土砂造型(初始水分) ,凝固过程的砂型温度场(图1-2-3)。 随着时间的推移,铸型温度由型腔表面剧热,逐步向内 增加。 含水铸型温度场的三个特性区及强度变化(图1-2-3) I区: 干砂区, I I区: 高水区, I I I区:温度水分降低区,、 型砂的受热过程:三个特性区由型腔表面向内延伸的过 程水分迁移的过程 I I强度最低区,高水区,此处强度称为热湿强度 图1-2-4 树脂砂铸件的温度分布 Tmax铸型各点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接近界面处Tmax超过粘结剂分解温度, 各种气体:O2、N2、CO、H2、CH4、H2S、SO2 结论: 应用: 树脂及催

10、化剂、附加物分解气氛的变化 高温强度的变化:随温度上升而急剧下降。大 于700强度极低。 树脂的焦化状态13 传质现象和型砂表面的水分迁移型砂中的传质传质: 混砂、造型、浇注过程都有传质现象。例:化学粘结剂的分解、水分迁移、吹气硬化、出气 、表面合金化等。 湿型砂的水分迁移 表层的几个区域(按水分的变化): 干砂区D、饱和凝聚区(迁移区)M、未饱和凝聚区U、 未受影响区G。 U、G统称外部区。 两个界面: 蒸发界面 D-M 凝聚界面 M-U 迁移区的特点(见图1-2-6) a 蒸发界面的移动按抛物线轨迹 b 随着离开界面的距离迁移区不断加厚 c 迁移速度迅速降低。 凝聚区强度对铸造质量的影响:

11、凝聚区的抗压强度小于液 态金属静压力则产生型壁迁移。 影响:型壁迁移、夹砂类缺陷 影响凝聚区的因素(图1-2-7) 原始含水量 原砂、附加物。 粘土的种类 粘土的含量 砂型紧实度 型砂的温度 湿型砂的传热、传质特点 a 通过两种方式传热:导热和蒸汽传递,形成三个特性 区。 b 水分凝聚区没有温度梯度 c 凝聚区的强度影响铸件质量 d 铸件的表面温度与干砂区的厚度及蓄热系数有关。 14 型砂受热时的膨胀 石英颗粒的多晶型转换 如图1-2-9 a 室温575,总线膨胀量为原长度的0.875% b 575时产生等温膨胀0.5%,总膨胀量1.375%. c T575,高温型石英收缩。 其它原砂的热膨胀

12、小于石英砂 铸型受热膨胀的两个阶段: 微观膨胀只减小砂粒间间隙,不引起砂型尺寸变化。 宏观膨胀砂型尺寸变化。引起铸造缺陷 影响膨胀的因素: a 温度越高,膨胀速度越大,见图1-2-11 b 紧实度:紧实度高,见图1-2-14 c 水分:含水量高,膨胀量减小,而温度越高,影响越 显著。图1-2-13 d 附加物:如图1-2-15、16 膨胀过程中的应力。见图1-2-17 第2节 膨胀缺陷(夹砂类和毛刺) 2.1 夹砂结疤(scab)、鼠尾(rattail sandline)、沟 槽(buckle) 形态(如图) a 鼠尾 锐角凹槽,常在下表面5mm b 沟槽 铸件表面较深的边缘光滑的V形凹痕。

13、c 夹砂结疤 夹砂:铸件表面局部突起的长条疤痕,边缘与铸件本体分 离,下部夹砂或涂料层。 结疤:凸起的疤痕并拌有砂眼。 产生机理 a 表面膨胀表面压缩应力若堆垒方式不变则不能吸收 应力夹砂 b 高水层(凝聚层)热湿强度低 夹砂结疤发生趋向=铸件表面膨胀力/高水层强度 c 夹砂结疤的程度与型砂曝热裂纹发生的时间有关,而裂 纹发生时间又与水分、粘土有关。见图1-2-19。产生条件: 浇注时间长、铸件壁厚、外形平坦处。 防止措施: 减少型砂受热后的膨胀量 a 粒度分散的原砂 b 应用膨胀系数小的非石英质原砂 c 选用热湿拉强度高、热压应力低的膨润粘土 d 加煤粉、重油、木屑。 工艺措施 a 缩短浇注时间 b 合适的浇注系统平稳、分散减小冲刷和局部过热 c 平板件倾斜浇注 d 多扎气眼减少高水区的含水量、减小气体压力,促 使高水区后移。 e 修型时避免用压勺反复压大平面,防止分层。 f 在容易产生夹砂处插钉子或划沟槽。22 毛刺产生:金属液渗入到型(芯)裂纹处而形成(狭义)影响因素 a 原砂:非石英质砂不容易产生 b 粘结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