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517433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四章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四章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四章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四章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现代教育的嬗变与前瞻现代教育的范围很广,本章主要选取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民办 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节 义务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对个体人生、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一、义务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一)义务教育的内涵义务教育的英文为compulsory education或compulsory schooling,其中compulsory具有“强迫”的意思,在日本被译作“ 义务”,中国沿用日本译法,称之为义务教育。现在一般认为,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

2、教育。 (二)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制性义务教育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强制性是其本质特征 之一。从历史发展看,强制性一直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 特点。在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条明确 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它法定监护人无正当 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 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并对 妨碍或者破坏义务教育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2.免费性免费既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特征,又是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保障

3、。它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家 贺拉斯曼 等人提倡的“免费公立学校运动”。进入20世纪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主要国家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并采取免收学杂费、免收书籍和文具费甚至免收制服费以及供给早餐或午餐的办法来推行义务教育。现在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也已全部免收学生的学杂费,并为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免除书本费和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从世界范围看,各国推行义务教育的总体趋势就是由强迫入学而不免费发展为真正普及性的免费义务教育。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不实行免费而能真正普及义务教育的先例。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3

4、.基础性义务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从宏观上看,义务教育能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从微观上看,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少年儿童学习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思想行为习惯,并具有健康的体魄,从而为少年儿童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4.国民性世界上许多国家普及义务教育

5、的经验证明,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承办的公益事业,是不受宗教控制的国民教育。(世俗性)法国早在1882年3月就颁布有关法律,规定中小学教育实行非宗教性原则,不能为任何一种宗教服务。1886年10月,德国为避免宗教思想对年轻一代的影响而颁布法律,禁止神职人员任小学教师。美国法律规定,在公立中小学中排除宗教教育,许多州还禁止对宗教性的学校予以公费补助,甚至不给教会学校的教师支付工资。原苏联于20世纪20年代在宪法中规定学校与教会分开。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平等性教育平等特别是义务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基石。

6、义务教育是面向一切人的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为争取人类教育机会和权利均等而奋斗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社会政治变革和教育民主化的推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逐步取消或努力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差别。如日本、韩国致力于义务教育的平等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差别很小。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异已基本消除;而国家加大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及校际差异仍然存在,在某些地区甚至相当严重。二、义务教育

7、的历史(一)西方义务教育的历史欧美国家义务教育从产生至今已走过了近400年的发展历程,大 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孕育阶段1517年,德国天主教牧师 马丁路德 在与天主教会的斗争中, 力图将学校从天主教的垄断中夺取过来。路德建议地方当局在全国城 乡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他主张父母应把年满6- 7岁的儿童都送入初等学校,认为人民有权送儿童入学,国家也要保 护人民的这一权利。路德因此成为强迫义务教育理论的最早倡导者和 奠基者,被西方一些教育史家称为“国民教育之父”。2.产生阶段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6-12岁男女 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强迫其履行义务。一般认为

8、此即义务教育的开端 。3.发展阶段工业革命以后,客观上不仅要求增加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要求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开始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努力实现的目标。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通过法律 确立和推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到20世纪20年代,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已基本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进,进而开始普及初中义 务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义务教育已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关心的问题,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 家,都普遍地实行了程度不同的普及义务教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新科技革命和高新产业

9、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世界各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年 限进一步延长,从而使世界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准达到8.63年。发达国 家中的德国为12年,英国为11年,美、法、加拿大为10年,日本为9 年,意大利为8年。义务教 育年限世界发达 国家发展 中国 家非洲北美 洲拉美 及加 勒比 海亚洲欧洲 及原 苏联大洋 洲512 12 2 1 8 1635 134 13 11 9 1 179 9 5 3 1 831 625 11 5 5 8 2935 1619 5 1 7 8 12 21035 1223 6 1 9 2 11 6119 36 1 4 2 2125 14 1 2 1 1 无义务

10、教育28 28 12 3 8 5情况 不明1 1 1 1 国家 总数2003916154 445423520(二)中国义务教育的进展(历史回顾略)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当年7月1日起实施。义务教育法 对于学龄儿童入学年龄、接受义务教育年限、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 规定,同时也对国家、社会、学校、家长执行义务教育法的权利 、义务及法律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 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

11、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85年到2007年,全 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95.9%上升到99.5%;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 68.4%上升到99.9%;初中毛入学率由51.8%上升到98%;初中毕业生升 学率由41.7%上升到80.5%。到2008年底,实现“两基”验收的县(市 、区)累计达到3038,占全国总县数的99.1%,“两基”人口覆盖率 达到99.3%。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54%。三、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普及义务教育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1.教育观念落后第一,重社会功能轻个体价值;

12、第二,重眼前实效轻发展后劲; 第三,依法治教观念淡薄。 2.教育发展不均衡3.教师质量不高4.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第二节 民办教育的现状与前景民间办学是独立于国家办学或官府办学之外的一种办学形式,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整个历程包括漫长的古代私学、短暂的 近现代私立学校和20世纪80年代后的民办教育三大阶段。一、“民办教育”的界定“民办教育”最早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指的是在乡村政权领导下的农民群众捐资办学、集体兴学行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私立学校(教会学校)采取改造政策 。1952-1954年,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形成 由政府包办教育的体制。至此,中国私立

13、教育已不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社会力量纷纷举办教育事业,其办学形式越 来越多样化,既有私人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企业办学,也有党派、 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办学,使得我国目前意义上的“民办教育”,内 涵异常丰富,对“民办教育”的称谓也多种多样,如“社会力量办学 ”、“民办教育”、“民办学校”、“私立学校”等。 民办教育的称谓问题,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代表 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赞成使用“私立学校”的称谓。“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 相对应,是约定俗成的用法,既可与国际上通行的提法接轨,又可体 现我国历史上私立学校的连续性。 赞成使用“民办学校”的称谓。因为从国外比较和历史沿革的 角度

14、提“私立学校”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将一切非政府组织举办的 学校称之为私立学校,不适应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实际情况。 坚持采用“社会力量办学”的提法。因为社会力量办学不仅与 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相一致,具有法律依据。2002年12月28日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民办教育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 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这一规定 明确了我国民办教育的两个基本特质:非政府机构举办和非政府财政 性拨款。由此,我们可以把由社会力量而非政府机构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 统称为“民办教育”,把公办学校以外的、利用非政府财政性拨款举 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统称为

15、“民办学校”。二、民办教育的现状(一)民办教育恢复的社会背景沉寂30多年的民办教育重新兴起和蓬勃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和 社会背景: 体制:随着经济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办学体制与市场 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需要呼唤着一种新的与多元化经济体制 相适应的多元办学体制的诞生; 需求: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现有公办学校难以满足社 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多样化、多规格的需求,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巨大 需求与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不足形成强烈反差,必然使这种与计划经济 相适应的、单纯依靠政府拔款的教育投资体制受到猛烈冲击; 经验: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办学的历史传统和国外表现出强 大生命力的私立学校的办学经验,不仅

16、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文化遗产,而且为复兴民办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现实:改革开放后,我国具备了发展民办教育的现实土壤, 如国家政策的出台、民间办学资金的积累、人们消费观念和结构的变 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可直接利用的办学资源等。(二)民办教育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艰难复苏阶段(1978-1991年)1978年,北京出现了由离退休教师组织的考前辅导班,这便是我国现代民办教育发源。民办教育的实践对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提出了 挑战。1982年12月4日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 第4款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 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这一规定成为民办教 育的第一个法律依据。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 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地方要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