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8509119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提升练(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单元提升练(十二)单元提升练(十二)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5 小题,共计 50 分)1.(2016河北石家庄预测)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孟子的“民贵君轻” 、荀子的“君舟民水”与题干中“突出人的地位” “强调民的作用”相符,故 A 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强调君主的地位,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B 项错误;两宋时期的程朱理学

2、侧重于对人性的思考,强化了伦理纲常对人性的束缚,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强调限制君权,但是这种思潮不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故 D 项错误。答案 A2.(2016江西九江模拟)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析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捕鱼,那鱼鳖水产就

3、会吃不完。砍伐林木按照一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之不尽。材料强调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为 D。答案 D3.(2017新疆模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 , “君子义以为上” ;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 ;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 “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由此可知, “义”旨在确立( )2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解析 材料中是“义”不是“礼” ,故 A 项错误;儒家的“义”是人身相互依附关系,与材料“义以为上” “人之正路” “先义而后利者荣”相符,是价值引领,故 B 项正确;处世之道达不到材料的高度,与材料“义以

4、为上” “人之正路” “先义而后利者荣” “义胜利者为治世”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施政,与材料中“君子” “人之正路”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B4.(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解析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故 A 项错误;道家并不主张追求平等,故 B 项错误;道家虽然消极处世, “无所不容” ,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要缓和斗争,在“无

5、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 C 项错误;根据“道法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可知道家遵循规律,和谐处世,故D 项正确。答案 D5.(2017江西南昌模拟)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主张(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D.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解析 题干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说明韩非子的主张是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 A 项正确。答案 A6.(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材料对“刑德

6、”的释读说3明( )A.儒家重视德治 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解析 根据材料“明主之所制其臣者刑德也” ,刑指刑罚,而德指奖赏,并非儒家的“仁政” ,故 A 项错误;“明主之所制其臣者,刑德也” 、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可知,材料观点主张君主专制集权,且赏罚分明,体现了法家主张,故 B 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与材料“二柄者,刑德也”观点相左,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主张君主专制集权,故 D 项错误。答案 B7.(2017四川成都调研)某学者指出,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他在各学派

7、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里的“他”应是( )A.孟子 B.庄子C.韩非子 D.墨子解析 孟子主张仁政和先义后利,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A 项错误;庄子主张逍遥无为,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B 项错误;韩非子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和法治,与材料意思不符,故 C 项错误;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 ,与材料“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是并存的,并得到了统一”和“他在各学派中是最讲功利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意思相符,故 D 项正确。答案 D8.(2016湖北华中名校押题卷)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

8、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B.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C.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D.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解析 由“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可知,作者反对听取民众建议4治国,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了“老耽” “孔子” “孙膑” “墨翟” ,故不能称全面,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介绍了不同的派别的“贵柔” “贵仁” “贵廉”“贵势”可知对不同学派的特点有涉及,故 C 项正确;材料只说“孔子贵仁” ,仅介绍其特点,并无赞扬之意,故 D 项错误。答案 C9.(2016河南漯河模拟)董仲舒将天命史观加以整理发展

9、,宣扬“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其目的在于( )A.探寻世界和人类的起源B.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C.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归结到“天理”上D.为封建统治寻找理论根据解析 “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不是为了探寻世界本源和总结历史的变化,而是为统治者提供理论依据,维护统治阶级统治,故 A、C 项错误,D 项正确;董仲舒的天命观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这是作用,不是目的,故 B 项错误。答案 D10.(2016晋冀豫三省模拟)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10、)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解析 “臣兼功于君”表明君臣关系的相互性,故 A 项错误;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指重视人民、顺应民心,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 B 项错误;“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表明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的相互性,具有一定的辩证意识,故 C 项正确;董仲舒辩证地看待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关系,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故 D 项错误。答案 C11.(2016辽宁沈阳质检)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5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11、(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解析 儒家思想糅合各家思想之所长,不断完善自身,例如董仲舒提出新儒学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春秋大一统” 、宋明理学将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维护统治,故 D 项正确。答案 D12.(2017陕西安康调研)汉代太学的建立,以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为标志,从数十人增加到汉成帝时的 3 千人,东汉太学生最多时达 3 万人。太学教育的发展( )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B.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

12、盾解析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儒学的社会地位,其中在教育方面设置太学、教授儒家经典是一个关键性措施,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故 B 项正确。答案 B13.(2017广东深圳模拟)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 ,汉代重在“尊” 。其相同点是(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解析 秦代焚书坑儒,没有强化儒家,故 A 项错误;汉代罢黜百家,但其实汉武帝实行外儒内法剂之以道,而非禁绝,故 B 项错误;汉代罢黜百家没有激起社会反抗,故 C 项错误;都是为了巩固统治,与材料中“在思想文化方面”相符,故 D 项正确。

13、答案 D614.(2016四川宜宾三模)魏晋时期,名士喜好纵论以老子研究为核心的玄学,高谈佛道,写出了不少哲理诗。此现象( )A.对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B.反映了道佛两教的哲学化趋势C.表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蜕变D.奠定了唐代诗歌的基本风格解析 魏晋时期,佛老思想的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学思想的主流地位,是导致儒学的衰落原因之一,程朱理学形成的目的是为了抗衡佛老思想,故 A 项正确。答案 A15.(2017山东济宁模拟)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

14、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解析 三教合流趋势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 A 项错误;材料“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 B 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 C 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答案 B16.(2016广西桂林模拟)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解析 从材料“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 ”可以看出,理是一种法则,是自然

15、和社会的法则,精神实体、万物的总根源、封7建伦理道德之总称与材料信息不符,选择 C 项符合题意。答案 C17.(2016山东威海模拟)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的需要 B.倡导重德修身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解析 材料中朱熹强调人们德行方面的修养,与皇权并无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朱熹观点强调的是德孝礼等个人素养,故 B 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控制人欲,材料中强调的是倡导知礼仪,故 C 项错误;“纲常名教”可以理解为三纲五常,讲求等级秩序,

16、与材料中强调个人修养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 B18.(2017山西模拟)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 A19.(2017广东湛江模拟)王守仁认为,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王守仁的话( )A.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B.反映了因果报应源于良知C.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体现了天理良知自在人心解析 材料未体现“行”的一面,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因果报应,故B 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故良知即天理” “心自然会知”可知天理良知是人内心本来具有的,故 D 项正确。答案 D820.(2017山东淄博调研)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