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发言稿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07361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4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学发言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学发言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学发言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学发言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共政策学发言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学发言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学发言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政策的提出及政策议程公共政策的提出及政策议程 构建模型相关讨论发言构建模型相关讨论发言公共政策学课程发言材料发言人:高鹏前言前言本发言讲义按照思维轨迹直叙下来,其中可本发言讲义按照思维轨迹直叙下来,其中可 能有很多不成熟的观点和想法,谬误之处能有很多不成熟的观点和想法,谬误之处 ,望大家原谅并指出并对相关内容共同思,望大家原谅并指出并对相关内容共同思 考探讨。考探讨。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结合我国国情及具体案例,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政策议程模型相关内容从以下方面结合我国国情及具体案例,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以及政策议程模型相关内容从以下方面 展开发言:展开发言: 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公共政策

2、问题的提出: 1. 1. 谁来提出公共政策问题(谁,谁来提出公共政策问题(谁,WhoWho) 2. 2. 这些公共政策问题从何而来(为什么,这些公共政策问题从何而来(为什么,WhyWhy ) 3. 3. 这些公共政策问题是如何引起广泛关注的这些公共政策问题是如何引起广泛关注的 ,即途径(怎么样,即途径(怎么样,HowHow)对政策议程模型的看法:对政策议程模型的看法: 4. 4. 对经典议程三对经典议程三 5. 5.对我国目前政策议程模型的认识对我国目前政策议程模型的认识 6. 6. 模型到底有没有用模型到底有没有用1. 1. 谁来提出公共政策问题谁来提出公共政策问题按照课堂讲授:按照课堂讲授

3、:n n1. 1.政治领袖政治领袖n n2. 2.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n n3. 3.民意代表民意代表n n4. 4.大众传媒大众传媒n n5.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各类政策研究组织n n6. 6.政府部门本身政府部门本身 联想到的观点:联想到的观点: 1. 1. 涉及政策主体概念涉及政策主体概念 2. 2. 官方及非官方,利益团体,构成(这两点课堂上教师官方及非官方,利益团体,构成(这两点课堂上教师 有所提及)有所提及)n n政策主体:即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政策主体:即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 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地参与政策制定、执

4、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 或组织。或组织。A A、官方主体(权力主体)、官方主体(权力主体):立法机关、行:立法机关、行 政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政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 、司法机关。、司法机关。B B、非官方主体(非权力主体)非官方主体(非权力主体):利益集团:利益集团 、政党政党、公民公民、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思想库思想库产生疑问:政策主体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公共政策问题产生疑问:政策主体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公共政策问题 ?我认为答案是不一定,这里又牵涉到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我认为答案是不一定,这里又牵涉到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1. 1. 谁来提出公共政策问题谁来提出公共政策

5、问题n n问题谁都能提,问题问题谁都能提,问题是公共政策问题都究是公共政策问题都究 竟是谁来提竟是谁来提?n n答案:答案: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n n不是所有政策主体提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不是所有政策主体提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 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由统治集团和大多数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由统治集团和大多数 来提。可能它最初只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问来提。可能它最初只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问 题,一个公民的私人问题题,一个公民的私人问题 ,一个群体的社,一个群体的社 会问题,一个社会的公共问题,也可能通会问题,一个社会的公共问题,也可能通 过政策议程成为公共政策问题。过政策议程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6、。那么,我们进一步认识:那么,我们进一步认识:当某一问题演化为公共政策问题并被某一当某一问题演化为公共政策问题并被某一 政策主体提出时,这时对于这个公共政策政策主体提出时,这时对于这个公共政策 问题的提出,其提出者是统治集团或社会问题的提出,其提出者是统治集团或社会 大多数人而并不是问题的最初提出者。(大多数人而并不是问题的最初提出者。( 尤其是:政策主体由公民个人尤其是:政策主体由公民个人- -群体群体- -社会社会- - 政府)政府)来看下面的例子:来看下面的例子:讨论例子:讨论例子:“乙肝斗士乙肝斗士”雷闯事件雷闯事件问题性质在变化:问题性质在变化:“问题问题”、“私人问题私人问题”、“

7、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公共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提出问题的主体发生变化:个人,社会群体,社会大多数,政府提出问题的主体发生变化:个人,社会群体,社会大多数,政府 。我的观点:当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时并同时被某政策主体提我的观点:当问题上升为公共政策问题时并同时被某政策主体提 出时,这时提出者是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而并不是问题的最出时,这时提出者是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而并不是问题的最 初提出者。初提出者。讨论:而最初的提出问题的政策主体,哪里去了?讨论:而最初的提出问题的政策主体,哪里去了?我认为,最初的政策主体随问题的演变发生了变化。我认为,最初的政策主体随问题

8、的演变发生了变化。比如一个普通人提了一个问题,到最后同一个问题成为了公共政策问题,最比如一个普通人提了一个问题,到最后同一个问题成为了公共政策问题,最 后提出公共政策问题的是这个群体或政府而不是这个人本身。虽然,这个问后提出公共政策问题的是这个群体或政府而不是这个人本身。虽然,这个问 题是这个人提出的,但最终的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是由包含有这个人的统治题是这个人提出的,但最终的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是由包含有这个人的统治 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提出的。这个过程中,政策主体由个人向社会群体以及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提出的。这个过程中,政策主体由个人向社会群体以及 政府转化。政府转化。2. 2. 这些公共政策问

9、题从何而来这些公共政策问题从何而来由其界定,我们就能想公共政策问题从何而由其界定,我们就能想公共政策问题从何而 来了。来了。根源:矛盾和冲突。根源:矛盾和冲突。阐述:统治集团或社会大众(各有各的矛盾阐述:统治集团或社会大众(各有各的矛盾 冲突。这一点上与政策议程关联:政府议冲突。这一点上与政策议程关联:政府议 程和公众议程,作用过程中产生了几种议程和公众议程,作用过程中产生了几种议 程模型)程模型)n n对于统治者对于统治者n n对于社会大众对于社会大众3. 3. 这些公共政策问题是如何被引这些公共政策问题是如何被引 起广泛关注的起广泛关注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问题界定:问题界定:n n潜在的公共

10、政策问题(公共问题。对于大众,尤其是从个潜在的公共政策问题(公共问题。对于大众,尤其是从个 别到一般的过程,更加需要传播)别到一般的过程,更加需要传播)在问题成为公共问在问题成为公共问 题之前,它是如何被引起广泛关注的。题之前,它是如何被引起广泛关注的。 (社会传播模型:个人社会传播模型:个人群体群体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政府议程政府议程)顺便一提,对于已提出的公共政策问题的传播顺便一提,对于已提出的公共政策问题的传播 我的认识:本质就是信息的传播。一切可传播信息的途径均我的认识:本质就是信息的传播。一切可传播信息的途径均 可对公共问题传播起作用。可对公共问题传播起作用。主要的传播途径:各种行为,各

11、种媒体。(现代尤其是网络主要的传播途径:各种行为,各种媒体。(现代尤其是网络 ) 带来的影响:各种影响。(尤其是网络,信息量大,言论自带来的影响:各种影响。(尤其是网络,信息量大,言论自 由)由)4. 4.对经典议程三模型的认识对经典议程三模型的认识1. 1.外在创始模型(公众议程外在创始模型(公众议程- -政府议程:乙肝)政府议程:乙肝) 2. 2.动员模型(政府议程动员模型(政府议程- -公众议程:修三峡)公众议程:修三峡) 3. 3.内在创始模型(政府议程:文革?)内在创始模型(政府议程:文革?)我认为这经典三模型是根本,它以公共议程到政府议程的形式界定模型种类我认为这经典三模型是根本,

12、它以公共议程到政府议程的形式界定模型种类 。其它的公共政策议程模型是这经典三模型的衍生或者极端形式。在于公共。其它的公共政策议程模型是这经典三模型的衍生或者极端形式。在于公共 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变换。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变换。 (全民决议,外在创始极端;修宪,动员变体;一(全民决议,外在创始极端;修宪,动员变体;一 个领导拍脑门搞独裁,典型的内在创始极端。)个领导拍脑门搞独裁,典型的内在创始极端。) (全民决议)(全民决议) 纯公众纯公众公众公众- -政府政府政府政府- -公众公众纯政府纯政府 (独裁)(独裁)民主程度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高。民主程度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高。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现代从历史

13、发展轨迹来看:现代近代近代封建。封建。随着文明不断进步公共参与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文明不断进步公共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封建以前呢?农业经济,原始部落没有政府,议程模型不适用。封建以前呢?农业经济,原始部落没有政府,议程模型不适用。5. 5.对我国目前政策议程模型的认识对我国目前政策议程模型的认识1. 1.外在创始模型(公共议程外在创始模型(公共议程- -政府议程)政府议程) 2. 2.动员模型(政府议程动员模型(政府议程- -公共议程)公共议程) 3. 3.内在创始模型(政府议程)内在创始模型(政府议程)结合我国国情讨论:结合我国国情讨论:我国从建国至今为我国从建国至今为 123123模型的混合并

14、存并在模型的混合并存并在 某些状况下有极端形式出现,逐渐向某些状况下有极端形式出现,逐渐向1 1发展发展 的状态。随着社会发展,民主程度也应会越的状态。随着社会发展,民主程度也应会越 来越高。来越高。 对于构建政策模型的认识:议程链,议程网,议程系统。(类对于构建政策模型的认识:议程链,议程网,议程系统。(类 比生态概念)比生态概念)6. 6. 模型到底有没有用模型到底有没有用我的回答:必然有用。我的回答:必然有用。 但作用多大,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作用多大,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日常非紧急事务。对于日常非紧急事务。 突发事件应急条件。突发事件应急条件。观点: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不是简单的模型可观点: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不是简单的模型可 以完全解释和概括的,模型的构建为政策议以完全解释和概括的,模型的构建为政策议 程提供了分析方法,但不能也不必要作为公程提供了分析方法,但不能也不必要作为公 共政策议程过程的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共政策议程过程的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谢谢! 欢迎讨论发言!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