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10课《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课件1(冀教版八年级下)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9753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8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10课《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课件1(冀教版八年级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第10课《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课件1(冀教版八年级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第10课《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课件1(冀教版八年级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第10课《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课件1(冀教版八年级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第10课《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课件1(冀教版八年级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10课《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课件1(冀教版八年级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10课《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课件1(冀教版八年级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l通过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 体会小说的现实意义 l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勇猛无畏,但狂妄自大,鲁莽锄强扶弱,为民除害(正义)可笑,可怜,可悲堂.吉 诃 德愚昧无知,神志不清脱离实际的幻想家,又 是勇往直前的战士“大战风车”是小说中最能表现人物性 格的情节之一。尽管只是一个片断,但把 堂吉诃德荒唐可笑、维护正义、疾恶如仇 等特点表现得十分鲜明。 从这个片断,我们可以看出堂吉诃德 既是一个脱离实际的幻想家,又是一个勇 往直前的战士。他的行为是荒唐可笑的, 但表现出的是一个战士的精神,是一个为 理想而奋斗的战士,是真理的捍卫者。身穿曾祖遗留下的破烂盔甲 ,手执生锈的长矛,骑上一匹瘦 马,并雇

2、用附近农民桑丘为侍从 ,物色邻村养猪女郎为公主,先 后三次以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 份外出找寻冒险事,闹出许多荒 唐可笑的事,既害了别人,也使 自己挨打受苦,弄得头破血流堂吉诃德思想上的智者,行动上的 “疯子”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 义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的见解常 常高于周围的人,他对社会的批评,对 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具 有远见卓识。他对即将上任“海岛”总督桑 丘的一番训诫更能让我们看到他超越同 时代人的可贵之处。堂吉诃德痴迷骑士小说,立志“冒 大险,成大业,立奇功”。把风车当成 巨人;把穷客店看成豪华城堡;把理发 师的铜盆当成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 当作军队;把苦役犯当

3、成受害的骑士 他怀着善良的动机冲杀过去,去 常常事与愿违。他“挨够了打,走进背 运,他遍尝道途艰辛”却一而再,再而 三离家出游。说他是行动上的“疯子” ,他亦当之无愧。 唐吉诃德是个涂抹着喜剧油彩的悲 剧主人公,一方面,他向往自由,具有 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方面,他是个 天才的幻想家,在自己的白日梦中,不 断幻想着用过时的骑士精神来改造现实 ,因而屡屡上演闹剧,引爆了无数让人 捧腹的笑料。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堂吉诃德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 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针砭时弊, 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 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 堂吉诃德自问世以来,人们对

4、它的理解与 认识并不相同。尽管塞万提斯的本意是要“把骑士小 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而且在堂吉诃德发表 后,骑士小说也真的奇迹般地销声匿迹了。但是书 中展现出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流溢出的丰富的思想 ,远远不是出自要扫除骑士小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 机。塞万提斯用夸张而色彩斑斓的幻想, 生动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极富情趣与荒 诞色彩的各种人物,留给了我们一部喜闻 乐见的佳作。每当看到唐吉诃德举起长矛 冲向风车的那经典的一幕,虽然明知结局 是什么,我们仍然会被他脸上那一片梦想 的纯洁光辉所吸引,从而不忍叫醒这个身 处梦中的无畏骑士,让他的美梦得以继续 。在不知道自己的悲哀的情况下,唐吉诃 德至少是幸福的,谁

5、说不是呢?而这本书 ,在某种意义上,亦可说是一首自由的颂 歌。装在套子里的人 作者: (俄)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 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 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 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 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 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 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 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 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 象征。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 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 艺术形象。与欧亨利、莫

6、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 之说之王。契诃夫 (l8601904)写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 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 ,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 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 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 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 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 ,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 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 们的普遍

7、要求。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真实 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 了这个时代的情绪。在这篇小说 里,作者塑造了别里科夫这样一 个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生活,极 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 化的典型人物,并明确表示了“埋 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 快人心的事”。 夸张与讽刺是塑造人物的主要艺术 手法夸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夸张人物形象的特征,像别里夫这 样整天躲在“套子”里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可 能存在的; 二是夸张人物的作用,说他把“整个中学 ”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连“全城都受着他辖 制”,大家什么都不敢干。这些夸张是作者对 生活的高度概括,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别里 科夫是众多“套中人”的典型代表

8、,而他对人 们的压制,也是种种专制压迫的结果。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 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 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 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 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 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 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 讽刺也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他生平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

9、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便是绝妙的讽刺。讽刺艺术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反差鲜明的对比迂腐可笑青春可爱言论荒谬口吻一本正经精妙的细节人物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布置作业 1.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 人物,或选一幅较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写一 段话,练习幽默讽刺的手法。 2.课外读一两篇反映生活现实的微型小 说,并作简要的评注。一觉醒来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小说主要采用了荒诞、变形和写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 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 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

10、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 ,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 生活的真实模仿。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 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 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 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 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 荒诞的;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 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 荒诞、变形的情节为什么在读者的体验、 联想中觉得真实可信呢?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 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

11、和心理真实的手 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 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 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 的。 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 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 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变形记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 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 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小说用许多 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 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 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他遭亲 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无不展示了

12、一个善良、忠厚 、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 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 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变形记的内在主线就是格里高尔变成 甲虫后的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主人公变成甲虫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是小说的主体 。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 ,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 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 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 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 ,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高松年与方鸿渐方鸿渐,无疑是旧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 。他懦弱、虚荣、爱面子,又有一定的正义感,良知 未泯

13、,一直在欺骗与反欺骗的境遇中苦苦挣扎。 方鸿渐不是纯然意义上的好人,但也坏得不够彻 底。他对人情世故全然不通: 对李梅亭,顾尔谦的厌 恶摆在脸上;对高校长的不满不加掩饰;对韩学愈的 学籍出言试探;对汪处厚曲意逢迎却没能恰到好处; 对刘东方的一着险棋算是胜了,一场作媒风波也闹得 鸡飞蛋打。他学不会如何在别人倾轧自己的情况下保 持镇定,他学不来韩学愈的厚颜无耻,因此只能当副 教授;他也学不来顾尔谦那副“狗望着主人”的姿态。 总之,方鸿渐就是那种无恶意的好人不令人十分 讨厌却一无用处。 小说在对比描写中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 性格特征。高松年自食其言,又不肯承担责任 ,撒谎说他先已给方鸿渐写信讲明白了

14、这件事 情。相对单纯的方鸿渐,对于自己没有接到的 这封“信”,除了睁大眼睛之外,别无话讲,只 得自责“自己真是神经过敏”,可见其不是一个 苛求别人的人,他既替朋友着想,又把高松年 想得太好,和撒了谎却气壮如牛的高松年比, 他显得涉世不深,对人心难测料想也还不够。 两个人物,一个老奸巨猾,一个老实无用,两 相对照,性格鲜明。围城具有高明的讽刺艺术。 围城中钱钟书先生是冷眼旁观,忽而 冷嘲,忽而热讽,出尽了那些庸俗知识分子的 洋相。读围城,必然是一次轻松舒适的经 历,小说对人物稍纵即逝的细微心理变化的把 握,对人情世态的精确入微的描写,均堪称独 到。他的讲述,处处流露出俏皮、诡异、聪明 的评论者本

15、色,而幽默之中又可让人体会到潜 藏于后的悲剧意味。比如:“高松年直跳起来 ,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 惊惶自然得多。他没演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 是演员的大幸。”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有力 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穿插于其中的一些议论也 恰到好处,对表现人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通 过神情、动作写人物心理的的特点尤其鲜明。 如写高松年老于世故的处世手段和阴险狡诈的心 理活动,就以“心灵的窗户”里射出来的老辣的目光来 表现。“一般人撒谎,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尽管雄纠 纠地胡说、眼睛懦怯不敢平视对方,而高松年则不同 ;他知道运用西洋人相传的智慧,假使你的眼光能与 狮子

16、或老虎的眼光相接,彼此怒目对视,那野兽给你 催眠了不敢扑你”果然,对方给他“三百瓦特的眼 光射得不安,觉得这封信没收到是自己的过失”。阿Q和堂吉诃德不同点有: (1) 生活的社会背 景不同。堂吉诃德是17世纪初的西班牙乡绅,阿Q是 20世纪的中国农民。(2) 生活经历和身份不同。一 个是一无所有靠打短工为生的农民,一个是实践骑士 精神、扶弱济贫的“游侠”。(3) 思想观念不同。阿Q 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堂吉诃德沉湎于骑士文化。( 4) 性格特征的不同。阿Q的主要特征是麻木不觉悟, 堂吉诃德的主要特征是脱离现实,耽于幻想,并且痛 恨暴虐,反对压迫,见义勇为。前者至死都没有觉悟 ,后者最后终于知道自己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5 ) 在堂吉诃德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 高的思想感情,在阿Q身上则表现出人的许多丑陋的劣 根性。阿Q和堂吉诃德相同、相似之处有: (1) 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