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创新设计)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9620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创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创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创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创新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创新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创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与防治(新人教版创新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综综合分析近几年新课标课标 地区的高考命题题,对对本部分知识识的考查查多以区域图为图为 背景材料,结结合最近发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来考查查某种自然灾害发发生的原因、地区分布、造成的危害以及防御措施,特别别是气象灾害和地质质害。从命题题的趋趋向看,2011年高考会沿以下几条主线进线进 行:结结合热热点材料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发发生原因等;通过图过图 表在灾害发发生、影响、措施等方面设问设问 ;结结合我国构建和谐谐社会,提供节约节约 型社会的背景在防灾和减灾等方面设问设问 。一、世界主要自然灾害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海地

2、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地震死亡人数超过20万;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近千人死亡。下图为智利和海地地震图。(1)智利为什么易发生地震?其震级高于海地,死亡人数却远小于海地,为什么?(2)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且危害大。谈谈应对地震灾害的方法。答案:(1)智利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因此多地震。智利震源较深,震中离人口稠密地区比较远;海地震源较浅,离首都太子港较近,且人口密集。智利位于大地震多发区,比较有经验,灾后救援比海地做得好;智利比海地富裕,有严格的建筑规范;海地的经济

3、基础较差,建筑物抗震能力差。(2)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短时间内作出避险抉择;然后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救援。1主要气象灾害类类型成 因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热带 气旋热带热带 、副热带热带 海区强烈发发展 起来的低气压涡压涡 旋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 、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 洪涝涝锋锋面、气旋等造成短时间时间 的 集中降水过过程,造成地表水 泛滥滥纬纬度3050的近海平原地区 ,如欧洲西部和南部、东亚东亚 、 南亚亚季风风气候区、美国、中美 洲、南美东东部沿海地区 干旱长时长时 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 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

4、区以及 季风风气候区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 围围的剧剧烈降温多见见于中纬纬度地区,如美国、 我国东东北、华华北2.主要的地质灾害类类型成 因基本知识识基本特点主要分布 地区 地震内力 作用地球内能以 地震波的形 式强烈释释放 出来,从而 引起一定范 围围内的地面 震动动震级级:衡量地震 释释放能量大小。 烈度:衡量地面 受到影响和破坏 程度,主要取决 于震级级,还还与震 源深度、震中距 、地质质构造等相 关分布广泛 、危害大 、伤伤亡大 、突发发性 强主要集中 于环环太平 洋和地中 海喜马马 拉雅地震 带带滑坡外力作用( 斜坡重力 作用)斜坡上的 岩体或土 体沿一定 的滑动动 面整体下

5、 滑受三个基本因 素控制:不稳稳 定的山坡形态态 、软软弱面的存 在和破坏平衡 的触发发作用分布广 泛、危 害大、 伤伤亡大 、突发发 性强主要集中在 地形崎岖岖的 山地,如欧 洲南部的阿 尔卑斯山区 、中国的横 断山区、南 美安第斯山 区泥石流山区暴 发发的饱饱 含泥沙石 块块的特 殊洪流受三个基本因 素控制:充足 的水,足够够的 堆积积物,足够够 的地表和沟谷 坡度3.主要海洋灾害类类型成 因主要分布地区 海啸啸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变动 引起海 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 大波浪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太平 洋西岸的印度尼西亚亚群岛岛、 东亚东东亚东 部、美洲西部沿海风风暴潮是由热带热带 或温带带

6、气旋等大 气运动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 降附近多台风风、飓风飓风 的沿海 地带带,如印度洋北岸的南亚亚 南部沿海,太平洋东东岸的东东 亚亚沿海地区4.生物灾害提示:(1)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异变或人类活动引起自然的异变而使人类社会受到损害,因此在分析自然灾害成因时应考虑自然和人为两大方面,尤其是在分析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加大时,应特别注意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分布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一致性,如海底火山、地震会引发海啸;台风(飓风)会引发风暴潮;干旱多发区往往洪涝灾害、蝗灾也多发。(3)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灾害本身(灾害强度、发生时间等)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如经济分布密度(

7、人口、城市、产业的分布密度和发展水平)、防抗救灾能力和应急机制等。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2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材料二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百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千万群众饮水困难。(1)材料一显示我国旱灾发生最频繁的地区有_。(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_(3)图中、三地中易出现伏旱的是_地;易出现春旱的是_地,该地出现春旱的自然原因是_。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人口多,经济发达,需水量

8、大。 春季,锋面雨带停留在长江以南,北方少雨;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蒸发旺盛(4)地干旱频次_(大于、小于)20,原因是_。(5)所在省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但干旱频次较低,为什么?_大于 虽然降水较多,但地下河发育,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河,造成地面缺水所在省区气候干旱,人类活动主要依赖高山冰川融水,加上人口密度小,干旱频次较低。解析:(1)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干旱出现的频次都超过了30。(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旱灾害的产生与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有关。(3)地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过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伏旱;地为我国

9、华北平原,在春季气温回升的时候,雨季还未到来,蒸发旺盛,形成春旱。(4)可根据“高于高的,低于低的”规律确定地干旱频次大于20,并可从喀斯特地貌(地下河发育)对地表水影响的角度分析,找出原因。(5)所在省区距海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人类生产、生活主要依赖高山冰川融水,且人口密度小,即使当地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损失也很小。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灾害种类类地域分布原 因 旱灾黄淮海平原、东东北平原 为为多发发区季节节降水和年际际降水的时时 空分布不均 洪涝涝长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 平原为为多发发区受夏季风风强弱的影响大, 锋锋面雨带进带进 退快慢的影响 台风风东东南沿海地

10、区为为多发发区濒临濒临 西北太平洋 低温冷害东东北地区为为多发发区纬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 季风风源地 地震东东南沿海、华华北、西北 、西南为为多发发区位于亚亚欧板块块与太平洋板 块块、印度洋板块块的交界处处 滑坡、泥石 流西南地区为为多发发区地形崎岖岖,地质质构造复杂杂 ,降水多,强度大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分析(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三、防灾减灾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

11、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答案: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答案: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解析:第(1)题,考查形成风暴潮的天气系统和考生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风暴潮是一种低气压天气系统。第(2)题,考查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和考生知识迁移的能力。1防灾与减灾防 灾 与

12、 减 灾高新技术术 在防灾减 灾中的作 用在蝗虫虫卵发发育阶阶段利用遥感技术术,探测测其分布地 域、分布状况,从而作出决策,提前防治。在蝗虫灾 害暴发阶发阶 段,利用遥感技术术可探测测灾区面积积、蝗虫 迁飞飞路线线,为为消灭灭蝗虫的决策提供技术术上的支持。 借助遥感技术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统,可以有效地进进 行森林火灾的监测监测 、洪水灾情监测监测 和损损失估算以及 地震的预测预测 、预报预报 常见见自然 灾害的应应 对对方法或 应应急措施室内避震要点:地震时选择时选择 室内“伏而待定”避震 法,效果良好,值值得提倡,城市和农农村均可采用; 选择选择 物体结实结实 ,有支撑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

13、间、开 间间小的地方;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护好头头 部、眼睛,掩住口鼻;紧紧急避险时险时 ,千万要避开以 下地方:门门、窗、阳台、走廊、过过道和电电梯等2洪水应急措施(1)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物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2)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3)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3风灾防范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4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

14、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5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不能正确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和防御措施【典例1】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和防御措施【典例1】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

15、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易错剖析:本题易错主要在不能正确分析我国洪渍灾害分布的区域,因此其对应的灾害成因就容易答错。另外,注意题干要求,关键是“有效预防洪渍灾害”,不要误会仅是涝水灾害。解析:第(1)题,图中的涝渍灾害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低地及河流沿岩,所以分析其自然原因要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入手。原因类问题还要从社会经济原因方面回答。第(2)题为措施类题,一般是用“怎样做到”“应该如何做”来进行设问的。紧扣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涝渍灾害的预防一般从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作答。答案:(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纠错感悟: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