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494605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77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物流学院 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兼职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教授物流创业与经营发展(四)知识是创意起飞的平台 知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知识就是力量 吕昌第五章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知识化时代的商业模式v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知识化 v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生产体系 v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与 “温特主义”(Wintelism) 生产方式二十一世纪初的世界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经济全球 化的洪流惊涛拍岸,扑面而来;另一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 展的浪潮汹涌翻滚,方兴未艾。 一、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全球市场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经济的市场化: 生产要素日 益自由地在世界范围内转移,

2、并由市场机制实现优化配置 ;国际商品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由于“贸易能使每 个人的现状更好”和“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两大经济学原理所揭示的机制(经济学原理 G曼 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将势不可挡。经过二十世纪百年的艰苦探索,当今世界90%以上的国 家都在陆续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由衷地 赞叹古典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伟大思想的深邃。v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知识化v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经济全球化的定 义为,经济全球化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全球 化流动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以及由此而需要进行的 国际协调,即包括组织管理形态的全球化(中央 党

3、校报告选2001年3月21日)。 v 时任我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 议分组讨论会上说:“经济全球化是随同社会生产 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正 在给全球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带来深刻 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般来说,17、18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预备期”,19世 纪是全球化的第一期。随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期全球化告一段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45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被认为是全球化最黑暗的年代,也称为“去全球 化”( deglobalization)。第二期全球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高潮

4、。在第一期全 球化进程里,从1870年到1914年,世界出口占GDP比重从 4.6%提高到7.9%;由于“去全球化”的影响,1950年世界出口 占GDP的比重仅为5.5%;经过第二期全球化的发展,自1982 年以来,世界贸易翻了两番,现在世界出口占GDP的比率已 高达25.6%。第一期全球化,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第二期全球化,中 国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坚定地实 施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积极主动参与适逢兴起的第二期经 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1.社会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机制是 资源配置 (1)资源有限 (2)现代社会有两种可供选择的资

5、源配置方式 v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方式的经济称为市 场经济体制,或者说,根据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经 济称为市场经济体制。 v以政府指令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方式的经济称为计 划经济体制,或者说,依照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经 济称为计划经济体制。(二)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2.讨论扩展 (1)亚当斯密及其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通常被称为 “无形的手”或 “看不见的手”, 起源于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巨匠亚当斯密的主要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他阐述了“看不见的 手”的原理:每个人都在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 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 ,也不知道他实际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

6、多少。他所追求的 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 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实现另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 并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 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促进社会利 益时能够得到的那一种要更好。通俗的说: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有一只看不见的 手(市场机制)引导,从事着有利于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事 情。亚当斯密这段经典的话,可以用他的另一段话来 表达: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 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亚当斯密还以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阐述了劳动分 工、商品交换和贸易的深刻道理:“在狩猎社会,一个人 如果发现自己更擅长

7、制造弓箭,于是他专门造弓箭换猎物 ,就比他既打猎又造弓箭效率高;另一个人若发现自己更 擅长打猎,那么他专门打猎换取弓箭,则比两者都干更有 效率。这样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进行交换 ,不仅对自己效率更高,对社会效率也更高。市场经济是一部复杂而精良的机器。它通过价格和市场 体系对个人和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协调。它也是一部传 递信息的机器,能将成千上万各不相同个人的想法和活动汇 集在一起。在没有集中的智慧或计算的情况下,它解决了连 当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无能为力的涉及亿万个未知变量或 相互关系的生产和分配等问题。亚当斯密洞见自利的动机如何以一种奇迹般的方 式润滑了社会的经济机器,从而形成

8、了自我调整的自然秩序 ;他用几百页篇幅抨击了政府数不胜数的干预蠢举。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称赞道:正如艾萨克 牛顿对宇宙的物质世界有所洞察一样,苏格兰人亚当 斯密窥见了经济学人文世界的真谛。(2)社会主义者和看得见的手“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在历史上是作为一种社 会理想提出来的。它表达了在资本主义的诞生阵痛中苦 苦挣扎的劳苦大众对转型期中种种非公正行为的抗议和 对一种公正、美好社会的向往。但是,早期社会主义者 囿于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只是从道德的角度去抨击资 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却无法为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找到现实的物质

9、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早期社会 主义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观。但与早期社会主义者不同 的是,他们在产业革命后的经济条件下,从大工业生产 的勃兴看到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希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由于生产的社会性要求产 权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 矛盾只有通过“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性, 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 社会性相适应”,由“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 总和的占有”来获得解决。”(引自转轨中国吴 敬琏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未来社会一旦 掌握生产资料,将有计划地组织全社会的生产和经济 活动。“

10、至于社会化的产权即公有制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马克思和 恩格斯并没有作详细的描述,而是把这一任务留给后代的社会 主义者去完成。社会主义只能采取国家所有制和在国家控制下的集体所有 制这两种公有制形式的论断,是由斯大林在20年代末期苏 内的严酷斗争环境中强行作出的。在斯大林的直接授意下由苏 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把国家 所有制和由国家机关组织实施的计划经济列为社会主义最基本 的经济特征;其中,国家所有制更被看作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 的基础。虽然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定义带有明显的被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强烈批评过的“国家迷信”的色彩,但是它在相当长的 时期中仍被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视为

11、马克思主义的天经 地义。例如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数十年追求“一大二公”的错 误方针,显然就是在这种影响下提出的。”(引文同上)一些奉行教条又头脑发热的当权者,臆想着国家机器 掌握了全社会的生产资料,由它发出亿万个指令来组织成千上 万个企业(单位)和成亿个家庭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从而臆想着 可以避免竞争,可以避免浪费,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一切倒 闭和破产,臆想着一切均等和富足,臆想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 高速发展但是贫困、饥饿、人民生活普遍穷苦的现实使他们 的空想彻底破灭。(3)萨缪尔森和他的混合经济论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有哪些不同 方式呢?不同的社会选取和借助各种经济制度组织

12、起来,而 经济学则研究这些可供社会采用的配置资源的机制。通常我们区分两种本质不同的经济组织方式。一个极端是, 政府制定大部分经济政策,处于统治集团最高层的那些人逐 层向下发布指令。另一个极端是,决策由市场来作出,个人 或企业通过货币支付自愿地交换物品和劳务。让我们简要地 考察一下经济组织的这两种形式。在美国和大多数民主国家中,多数经济问题是由市场来解决 的。因此,它们的经济制度称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 market economy)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 消费的经济制度。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一整套系统解决了生产什 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企业采用成本最低的生产 技

13、术(如何生产)、生产那些利润最高的商品(生产什么) 。消费则取决于个人如何决策去花费他们的收入(为谁生产 ),这些收入包括来自劳动的工资收入和来自财产所有权的 财产收入。市场经济的极端情况被称为自由放任经济,即政 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由华尔街次贷与市场经济不同,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由政府 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在指令经济中,例如 二十世纪大部分时期苏联所采取的经济制度,政府不仅拥有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而且拥有并指导大多数 行业中的企业经营;并成为大多数企业工人的雇主,指挥他 们如何工作。政府还决定社会产出在不同的物品与劳务之间 如何分布

14、。简言之,政府通过它的资源所有权和实施经济政 策的权力解答基本的经济问题。当代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完全属于上述两种极端中 的一个。相反,所有的社会都是既带有市场成分也带有 指令成分的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从来没有一 个百分之百的纯粹的市场经济(尽管19世纪的英国很接 近)。今天,美国大多数经济决策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但是 政府在监督市场运行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制定 法律来监管经济生活,提供教育和治安服务,并管制污 染。当今各国社会大部分都实行混合经济制度。(三)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1.机制的差异A.微观基础不同B.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同C.经济运作方式不同D.

15、经济活动范围不同E.奉行的指导思想不同2.计划经济体制解决不了短缺问题v3.计划经济体制也解决不了公平问题A.机会均等体现公平B.生产要素双向选择、充分流动体现公平C.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否保证公平的实现,取决 于经办干部的素质D.共同富裕的实现体现最大的公平 v4.成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两项假设A.完全信息假定B.单一利益主体假定5.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如上表,1978年为3645亿元,2009年为335353亿元。中国目前已经成为 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1952年一年创造 财富的总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2)制造业产产品名称(单单位)1978年1

16、988年1998年2008年 粗钢钢(万吨)317859431155950092 乙烯烯(万吨)38.03123.21377.3998.3 化肥(万吨)869.31740.23010.06012.7 水泥(万吨)65242102953600140000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178472931719455185汽车车(万辆辆)14.9164.18163.0934.6 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18.3219.1711.9061.00布(亿亿米)110.3187.9241.0710.0 自行车车(万辆辆)854.04140.1 电电冰箱(万台)2.8757.631060.04756.9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资料,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如今在22个大 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15个大类中名列第 三。2008年中国制造业有210多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球近一半的 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陶瓷等,一半左右的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