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451957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表达技巧之主客移位、照应(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现手法:主客 移位、照应 在表现亲情的古诗中,常见“ 诗从对面飞来”“纯从对面落笔”的一中写法。有人称为“ 对写”。 这实际上就是“主客 移位”的表现手法。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 移情于物、移情于人的写法,这 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 法之一,也称“对写”。 主:主体,即诗中的主人公;客 :客体,可以是景、物和人。 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 ,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 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 婉曲含蓄 。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 旅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 能产生

2、强烈的共鸣。这种艺术力 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 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它 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 。 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 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 格言式的警句; 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笔 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 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 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 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 明。 如果是直抒胸臆则直接写“我”思 念亲人,而用了主客移位之后就变成 了亲人想“我”。 真题体验:(05年高考全国卷2)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

3、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 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分)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4 分) 解析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日,朝廷里放假 ,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 思。然而,诗人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正所谓“每 逢佳节倍思亲”。 “抱膝灯前影伴身”正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的孤独。 白诗语言风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了解得比 较多。白诗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 “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 。 唐诗简

4、介中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 张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 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 ,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 ”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 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 寂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 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 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 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 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 可) 还有白居

5、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请思考本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运用了“主客移位”的表现手法。 第一二句交代诗人在驿站逢上冬至,孤灯一盏,形影 相吊。 “抱膝”一词生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引出“影”,而“伴”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 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第三四句则想象在此深夜里,家中亲人也围坐着,说 着在外的游子。 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之情。这也是从对方落笔,语言质朴无华。 进一步赏析:第三、

6、四两句,正面写“思 家”。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 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 己。 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 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 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 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 着远行人”吧! “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 想象的广阔天地。 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 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 想得很多。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语里说:“白乐 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 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 这议论并不确切。二者各有独到之处, 不必抑此扬彼。此诗

7、的佳处,正在于以 直率而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种人们常 有的生活体验,因而才更显得感情真挚 动人。 还有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说:“ 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之所以“愈有意味”,是因为什么? 运用了主客移位的修辞手法。 作者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 ,而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借此 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 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说 :“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 有意味” 。之所以“愈有意味”, 就因如此。 王建“家中见月 望我归,正是 道上思家时”有 曲折之意 。 又如杜甫

8、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请思考本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 杜甫在天宝十五载被安史叛军捉住,送 到沦陷后的长安。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 州羌村。 作者望月思家,写下了这 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 使意思深入一层。这就是主客移位的写 法。 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 指代自己的妻子; 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 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 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 臂; 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 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

9、 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 伤心落泪。 主题: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 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 得淋漓尽致,使全诗之情虽缠绵悱恻而不 衰飒颓唐。 又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巧 妙之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同意。 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 情感,借景抒情,主客移位,通 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 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真题体验:(2010年江苏高考卷) 送魏

10、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 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 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 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 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 析。(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 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诗前半句写实景,后半句写虚 拟想象之情景,用“忆”字为行人虚构 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境界,由眼 前情景转为设想

11、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 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 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 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 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 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 ,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 ,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 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 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 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 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 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 感表达

12、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真题体验:(月考三) 行经华阴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1)全词在描写安排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表现了华山怎样的推动? (2)诗的尾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1)、诗人在首联、颔联由远 而近,颈联又由近再次推向极远 ,由实景入虚景,层次分明地从 各个方面刻画出华山的高峻、神 奇的形象。 (2)、诗人劝名利客早离尘世,上 华山去寻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 表面是规劝别人,实际上反映了诗 人在瞻仰华山时所产生的归隐之情 。(主客移位) 照应:一种诗

13、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 构思。照应的种类: (1)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 应。 (2)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 应。 (3)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 交代的照应。 主要是扣题照应。 (2010年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 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么?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哪些字词和诗句与标题照应?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 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 似弓。 “铺“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 处。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 “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 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 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 ,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 安闲的感觉。 从结构上看,“铺”字也正好与标题照应,因为 是暮江,残阳西斜,几乎与地平线相重合,故 用“铺”字堪称绝妙。 从修辞手法上看,“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了残阳人的情态,更加形象、生动、感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