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47185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7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上疮痍诗中圣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唐朝民间有云“唐朝诗圣是杜甫, 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悲天怜人、忧 时伤乱的情怀注定了他是活得最痛苦、 最不幸的一位诗人。在杜甫所有的诗作 中,登高可以说是艰难苦恨、离乱 悲愁的集大成者,诗歌写于诗人晚年寄 寓夔州时期,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 抒发身世命运之悲和时局离乱之慨,倾 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 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杜甫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 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 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 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 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 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

2、溪 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 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 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 杜工部集。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以前)墓志铭:有唐义姑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往昔十四五,出入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二)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政治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

3、十二韵 平明骑驴出,未知适谁门。 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 揭露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入门闻号啕 ,幼子饿已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陷贼和为官时 期(756759,45 48岁) 安史之乱 左拾遗主要诗作有悲陈陶 、哀江头、 春望、月夜、 羌村三首、北 征、“三吏”“三 别”(四)漂泊西南时期(760770,4959岁)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主要诗歌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春夜喜 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戏为 六绝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 丹青引、壮游、遣怀、秋兴八首、 登高等。 大历五年(大历五年(770770)冬逝,终年)冬逝,终年5959岁。岁。灵

4、柩停厝在岳阳,灵柩停厝在岳阳,4343年年后(813),他的孙子杜嗣业 移葬于河南。 背景材料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 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 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 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 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 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 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 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 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 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 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 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风急天

5、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语言有什么特点 ?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 人什么感觉? (3)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 ;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首联所表现的意境是很凄清的。可见 诗人心中之寒,心中之哀,心中之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把“落木”改成“落叶”,哪一个更 好一些?为什么?这里为什么要用“萧萧” 不能用“飘飘”? (2)“滚滚”换成“滔滔”可以吗? “落木”更好,落叶有很多种,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落木”给人感觉比较沉重,“落叶”比较轻飘。“落木 ”给

6、人感觉光秃秃的样子,而“落叶”让人感觉到树上 还有许多叶子。从颜色上看“落木”往往让人联想到树 干的颜色,枯黄。“萧萧”让我们想到萧瑟,作者的感 情到底是沉重还是轻飘?沉重!所以用:“落木”“萧 萧”比较好。古人用江水往往比喻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江水 的流逝往往让我们想到年华的流逝,青春的流逝,岁月的流逝 。滔滔只强调水势很大,而滚滚强调翻滚向前,一年春夏秋冬 四季一滚,“滚滚”似乎是年复一年,有一种圆润绵长不绝的味道 在里面,更能够表现出时间的流逝。本诗是他暮年的作品,他 看到江水的时候就想到,唉,老了,岁月不待人呀!因此这个 地方要用滚滚,不能用滔滔。这里我们就可以想到杜甫的心 情

7、,悲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资料P55 )这里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字是“悲”,其实这里何止秋季让他觉得可 悲呢?请同学说说这里有多少让他觉得可悲的事情?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 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 ,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 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 又极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 ;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 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百年” 是虚写,是说他已经步入了老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 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

8、是767年,55岁,也就是 去世前三年写的。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 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他已经满身疾病,有 肺病,疟疾,有糖尿病,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九月九日重阳节,双九是生命长久、健康 长寿的意思。人们普遍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 ”,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可是杜甫到了人生 的秋天,得到的不是天伦之乐,功成之勋,不 是荣华富贵,飞皇腾达,而是穷愁老病,百业 无成,而是颠沛流离,形影相吊,此刻登高有 何乐可言,人生还有什么希望?人生的希望又 在哪里呢?满纸悲凉,满腹悲凉。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资料P55)(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

9、2)苦,是什么意思? (3)老是不可避免的,诗人为何极度痛恨自己已经老了?这是 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4)赏析“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因为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 为国家出力了。恨自己无法救济天下苍生。忧愤,心急如焚。心有 余而力不足。这样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读到上一联,诗人的苦 难令我们动容,可读到这里,诗人的精神令我们震撼。“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 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诗写到最后,笔锋一转,总会转到国事 维艰,民生疾苦,忧国忧民上去,他以自己

10、病弱的双肩担起了天下 这沉重的悲。唐民间云: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 之所以被人们尊为“诗中圣哲”,杜诗之所以被人誉为“博大精深 ”,毛泽东称其诗为“政治诗”,“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语),其主要原因便在于杜诗中回荡着强烈而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是杜甫为人景仰的根本原因。重阳节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中国文人(其实 不光是文人啊)好喝,乐忧皆然。乐饮助兴,忧饮消愁(曹 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浊酒 ”是不好的酒。酒味很薄。但是连这样的酒也不能够喝了, 什么原因?有两条,一是潦倒,喝不起了,一是多病,不能 喝了。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白日放歌须

11、纵酒,青春作 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平定安史之乱,他 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如今他有满腹的愁苦,借酒 才能浇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但是老人却不能 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因 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 在心头!情感-愁苦沉郁顿挫1、语言凝练质朴。2、感情忧郁苍凉。3、结构曲折迂回。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1、 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 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 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是副词,与对句的“新”正 好相对

12、,“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 ”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 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而且使 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 感情。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 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 ,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 嘹亮。“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 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 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2、情景交融,

13、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 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 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 。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 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 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 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 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 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 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 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 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3、语言凝炼。首联两句写六种景物,对每一种景物都只用一 个字加以形容,而且都非常恰切,可以说是凝炼准确。“万里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诗14个字却包含有八层悲哀的意 思,可谓含蕴丰富。课外练笔:课外练笔:写给杜甫写给杜甫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提示:可以用书信、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提示:可以用书信、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