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特征及学习方法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83405 上传时间:2017-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特征及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特征及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特征及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特征及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特征及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特征及学习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使学生把握文言知识的内在意义知识对学习者的生活是否具有意义?这是知识观的核心问题。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指认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认为知识是外在于人的工具,关注知识与外在世界的意义关系。比起现代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文言文教学更有一大为难之处:“距离”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距离、今人与古人的距离、历史生活与当代世界的距离这种种距离使教师与学生更易于接受这样的看法:文言言语知识及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就是仅以考试、分数、学历、文凭这些知识代码为最终目标,由此,学生觉得学了没用,老师觉得教只为了考试,文言文教学也就呈现更多的功利化倾向。要寻求文言文教学困境的消解,语文课堂必须实现知

2、识观的转型。知识的内在意义揭示知识对学习者个体生活的关涉知识不仅仅是外在于个体的工具,如改造社会的凭靠、获取高分的垫脚石,而是在理解性意义和存在性意义上给予学习者实现和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价值力量。所以,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要促进学习者领受文言知识的内在意义。语文教师要通过一篇篇经典美文让学生经历“在精神上走出自身的局限性而获致普遍性,同时又返回自身的双向过程” ,要引导学生认同这样的观点:现代人阅读古代经典其实只是寻常之事,还应是常为之事,获得文言言语知识与文化知识将会终身受益“百家讲坛”的红火可作例证。无疑,文言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欲故步自封,首先就应实现课程知识观的意义转向。2、促进学生文言

3、知识“结构”与“建构”的统一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掌握文言知识本身,而且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习环境不能舍离文言真实文本。强调学习者对文言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对言语的适当应用,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学习者在语言交互和协同活动中共同进行文言知识的建构。就此进行分析,首先,学习文言文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其次,所谓学习过程,它应该是第一性的,第二性的是学习内容。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通常用串讲文意、直接呈现语言规则的方式去要求学习者“学什么” ,一味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向语言本身而非语言的学习过程。有效的做法应该如范梅南(言:“教育需要转向体验世界,体验可以开启学习者的理解力,恢复一种具体化的认知感。 ”例如

4、经常有教师抱怨已要求学生积累一词多义,词义小结了,也给了例句,学生还是记不住,换了别的语境就更加不会判别甄选合适的词义。究其原因,是缺失了学习过程的自主体验,没有体验,知识是僵化的、惰性的、难以迁移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被动接受已有的知识结果,远远不如让学生着力于如何得到这结果及得到的方法来得有效果。如:在学生初涉文言学习时,规定学生人手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只可借助工具书进行翻译,不能参考辅导材料,教师在学生自译后才给出正确答案的比照。长此以往,课堂内外的自译过程使学生由不会查找到查找速度越来越快,再到不必依赖工具书能准确翻译。这就是由一个个“小”的学习过程组建而成的“大”

5、的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感悟到“怎样学到” ,并且体验到尊重知识、严谨治学、勇于修正的情感态度。这其实也是对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所倡导的理念内核的阐发。其三,知识与技能是否实现相互转化不仅取决于学习者是否具备过程能力,还得益于学习的协同与互动。社会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三个方面:个人建构、人际建构、大众建构。由此可见,当每个学习者以个人特定的知识经验融入学习共同体的协商与对话之中,无庸置疑,每个学习者个体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必然会冲刷更新鲜更深层的建构。因此,有效的文言文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对话权,以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6、去交织学习共同体的视点,从而形成一种学习场合力。那些采用小组共译一文、一起编写文言知识小册子、形成专题研究小组解读作家作品的合作学习都是效果良好的形式。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合作学习非为合作而合作,文言的实际应用才是首要因素,学生的文言知识建构是最终目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用文言写一段话,这段话中要含有“其” “而”“之”这三个文言虚词,出现一个被动句或宾语前置句。这样的学习内容可以设计为学生互相批改、集体评价。也就是说,合作是通过选择、组织和调控相互启发共同探究的手段去达到个人持续建构的理想状态。总之,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在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建构另种结构,要达结构与建构的有效统一、达到建构的有效

7、延进,文言文教学应着力于学生自身及交互的体验学习,改变凭教师一张嘴年年月月一篇篇地教,学生却不甚了解的低效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将苦功下在培养学生经由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依据真实文言文本去习得良好的求知态度与学习习惯方面。3、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多样化的知识表述在日常的教学中,假如语文教师经常自问:我做了什么样的设计试图促进学生对文言学习的理解?我的设计好吗?下一步应该如何改进?那么,他的教学将不断向“有效性”发展。正如开篇所言,当“有效果、有效率、有吸引力”成为教师的追求目标时,他是否具有立足于日常教学实践的“设计”意识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语文教师首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反思的实践者” ,

8、实践、反思、重构语文课堂,他可以这样思考:难道每篇文言文就只能按照“梳理文意讲解内容”这样的套路教吗?难道学生永远只会“死记”文言知识而拙于“活用”吗?难道师生只能囿于教材、课文的单一文本而不再寻求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吗?难道文言知识的学习不可以构筑多元化的呈现和表述空间吗?由此, “设计”也就成为教师一连串反思理念的行动表达了。在语文教师重新设计文言学习的课堂时,让学生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课程活动,经由多样化的知识表征拓展视野、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应该是属于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另外,学习资源不仅由教师预设,也应由学生去准备与更新。多样形式的学习资源无疑支持知识的多样化表述。由于教师有意识地在使用教

9、科书的陈述时为学生进行重写设计,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了解自我、倾听别人从而重写对知识的理解,那么,无论是从知识的多层次表现,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还是从间接知识的学习和直接经验的获取来讲,这样的教学都是有效而非枯竭的。概言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演绎这样的教学范式:从知识观的转变去促进学习者领受文言知识的内在意义,由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出发去促进学习者文言知识“结构”与“建构”的统一,以反思实践为基点着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多样化的知识表述。究其实,这也是现行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所呼唤的美好前景。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

10、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1)朗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要再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读音正确。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第二要注

11、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2)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背诵,这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诵读学

12、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预读。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抄读。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 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解读。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

13、习”中的语言训练题。品读。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朗读品味,背诵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确记忆。扩展阅读,研读与文章相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以求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整理学习笔记,编写学习小结,以突出重点难点。(3)如何用好这套教材。怎样用好这套教材更加有效地学习文言文呢?这里做如下建议:用好“提示” 。 “提示”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钥匙,学生通过它可以找到理解课文、

14、把握重点的途径。明确了学习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我们要充分运用课文前的“诵读提示” ,让学生首先了解作者简况,文章中心,写作背景,写作特点,以及学习本文的重点,并以此作为掌握课文、理解语言的“钥匙”。因此,我们我们在学每一篇课文前都要先读“提示” ,划出要点,明确重点,然后自读,把“诵读提示”作为学习课文的一把导向性的“钥匙” 。朗读感知。不断朗读,不但可以基本把握文章大意,也可以增强语感,即使有一些不太懂的字词,也可以借助上下文来基本掌握。明确了课文大意,也就克服了语言的障碍,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抓住注释。为了能扎实地掌握文言字词,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

15、书,要对重点字词和难点语句进行圈划加点,用不同的符号标明一些特殊用法的词和特殊句式,并对它们进行归类整理。这样,不仅使字词这一重点得到落实,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使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强化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是巩固文言文学习效果的一项有效措施。诵读课文和复背课文每篇必背,浏览课文重点选背的要求。背诵要及时、准确、流利、响亮。所谓及时,就是要在课文学完后一二天内就能背诵;准确,就是要准确无误,可以用默写的形式来检查;流利,就是要熟练流畅,不能过多停顿或读破句子;响亮,就是要在背诵时声音响亮。通过一年的努力,要能达到背诵四十篇古

16、文和四十八首诗词的要求。练习检测。教材在每一个单元后都安排一个综合练习。练习主要从词语、点读、翻译三个方面来安排了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用法辨析、阅读理解、文言点读、特殊句式的翻译等习题,进一步加强文言文知识的落实。在练习时,我们要在复习的基础上, “独立完成,自觉检测,认真订正”。这样就避免了只读不练的不足,使文言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进一步落实。读写结合。实验教材对学生习作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每周要写四至五篇小作文。很多学生苦于没有写作素材而懒于动笔。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发现写作的材料。例如,在学完劝学 、 师说 、 游褒禅山记 、 石钟山记等课文后,就可以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而对垓下之战 、 赤壁之战 、 伶官传序等文章,我们可以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