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片区Ⅲ组团Ⅲ支6线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483192 上传时间:2017-03-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川片区Ⅲ组团Ⅲ支6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川片区Ⅲ组团Ⅲ支6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川片区Ⅲ组团Ⅲ支6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川片区Ⅲ组团Ⅲ支6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川片区Ⅲ组团Ⅲ支6线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川片区Ⅲ组团Ⅲ支6线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川片区Ⅲ组团Ⅲ支6线施工组织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新川片区组团支 6 线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四川嘉腾有限公司2017 年 1 月 10 日2目 录第一章 总体概述 .程概况 .工条件 .施工总体方案 .新建路面设计参数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质量目标 .编制依据及原则 .施工部署和进度的保证措施 .工 部署 .度保证措施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置原则: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方路基施工技术、工艺 .方路基施工技术、工艺 .基工程竣工 .边坡、边沟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筋砼雨 、污 水管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管材及基础 .槽开挖

2、.管道安装 .管道接口处理方法 .检查井、进水井施工 .闭水试验 .沟槽回填 .路面工程施工技术、工艺 .配碎石施工技术、工艺 .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工艺 .路缘石、 路 平石施工方法 .改性乳化沥青透层施工技术、工艺 .沥青砼面层施工技术、工艺 .体概述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区组团支 6 线道路工程,位于高新区(南区)南部,道路起点接本片区西环线,终点接本片区文化路,设计全长 划红线宽 16m。双向 2 车道,行道+9m 车行道 +行道。车道为向外单向坡,横坡度为 一般路段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 道路外侧有绿化带路段(桩号 2+252+60 道路两侧) ,结合海绵城

3、市考虑,人行道为向外单向坡,横坡度为 以保证透水混凝土收集的雨水排向绿化带。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成都市政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四川嘉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施工条件1、沿线概况及工程地质状况拟建线路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现高新去境内新川科技园。场地现状主要为农田、树木、旱地,局部为房屋,场地较为宽阔,有网状的乡村公路,交通相对较便利。2、区域自然条件根据成都市气象台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多年平均降水量 947水期为 6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 74,枯水期为 1份,其余为平水期。丰、枯水期地下水位多年变化幅度为 对湿度多年

4、平均为 82,年平均温度为 极端最高气温 43、地质条件本条道路位于平原区(区)。本区地形平坦,上覆土层主要为填筑土,粉质粘土,粉土,局部含有细沙、淤泥质粉土及淤泥层。下伏砂卵石层。场地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土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质黏土、粉土、细砂土、淤泥质粉土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的砂卵石夹土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砂岩及泥岩等。三、施工总体方案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工程特点、施工工艺等情况,按“统一指挥、网络管理、分项负责、全面推进”的施工原则组织多工序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相互配合,将各分部分项工程有机地组合起来,有序地全面开展施工;各施工段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防护后开挖”的施工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用专业流水线施工与平行施工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