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318576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6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这句话讲的是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劝善,共同建立良 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 就都会有缺陷。 1.善相劝。我们之前课程也提到,善必须先分辨真 善假善、是善非善,还有很多的判断在了凡四训这一本 书。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 ,那就不见得是利益到他人。 2.那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 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 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就是颜渊只要听到一个善,马上时 时刻刻放在心中,一定要去落实。所以只要提到贤德,孔子 都会直接说到有颜回者好学。对于颜渊

2、这个学生,夫子 非常欢喜,也因为他的学习非常扎实,只要老师说过的话、 说过的善,他都会时时刻刻不忘去实践。所以当我们有这样 学习善的态度,自然就能够德皆建。在隋朝时代,有一个读书人叫辛公义,这个姓比较 少。诸位朋友,这个父亲取的名字好不好?他取这个名 字,他儿子绝对不可能作奸犯科,因为每天人家都喊他 公义。他一定全身都是浩然正气。当他到了岷州一带, 这个岷州是现在的甘肃,在岷州当刺史,刚好当地有一 个风俗,就是只要家里面有人染上疫病就把他抛弃,让 他自生自灭。他去以后觉得太严重了,这是孝跟义全丧 了。所以他就主动把这一些丢在路旁的生病的人,统统 把他接到他的衙门来照顾,也找了很多医生来治疗。等

3、 到这些病人恢复健康了,就赶快请他的家人来接回去。 接的时候又跟他说:我跟你爸爸都相处这么久,你看我 也没病。那这一些为人子女的就会觉得很惭愧,都是以 德来唤醒这些人民的惭愧心,就赶快把家人接回去奉养 ,把这个没有孝义的风气整个扭转过来。所以当地的人 都称他为慈母,把他当母亲一样看待。这个慈母不只挽救了他亲人的健康,还挽救了什么 ?每一个人的良心。人的良心丧了,纵使还有命在,也 是行尸走肉。所以古代的人宁可死也不愿意违背道义。 我们在这几天的课程也举了不少例子,像之前也举到一 个孩子叫庾衮,不愿意抛弃他的哥哥,所以自己留下来 ;村落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他独自照顾哥哥。吉人天相 ,后来哥哥还身体好

4、了。这确实是精诚所至,金石为 开。所以善相劝才能德皆建。3.过不规,道两亏。假如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 ,那我们就失去,比方说当朋友、或者当先生、或 者当儿子的本分就没有尽到。所以这个何时规劝, 我们也要抓对时机,还要有正确的方式态度,这我 们之前也已经很深入来研究过,在这里我就不再多 说。那当我们都可以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很祥和的风气,又能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所以一个 团体假如能够非常的和睦、和谐,这个团体一定会 非常兴旺。所以我们处众当中必要以和为贵,然后 在该规劝的时候再抓住机会,要扬善于公堂,规 过于私室,也要顾及他人的面子。 4.劝诫朋友是为人

5、朋友的本分。言语是要规劝别人,让人能够改正过失,所以“善相 劝,德皆建”,彼此的道德学问都能得到长养。不但要劝 导朋友改正过失,还要有成就朋友的这一份存心,与此 同时,自己的学问也在提升。帮助别人愈多,就愈能体 会别人的需要,把事情做圆满。“过不规,道两亏”,见 到朋友过失假如不规劝,他做错事,我们也错了,因为 没有尽到朋友的道义去规劝。人最容易犯过失,绝对不 是低潮时,而是人生很发达的时候,往往会得意忘形。 这时只要有好朋友尽本分来劝告,人生很多危机就能逢 凶化吉,所以劝诫朋友是为人朋友的本分。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小故事:诤友南北朝时期,崔瞻和李概是 一对很好的朋友。他们两人可不

6、 是一般的玩伴。他们常常聚在一 起,谈天说地,赋诗唱答,一起 学习和促进,如果对方有什么缺 点,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后 来,李概要回老家了,崔瞻十分 难过,他给李概写了一封信,信 中说:“意气用事,仗气喝酒, 是我经常犯的毛病。有你在,总 是毫不犹豫地教训我,如今你走 了,谁可以指出我的缺点呢!” 足见两人友情的深厚。【探究与实践】同学们,您有 真正的朋友吗?从今天开始, 就让我们与朋友相互勉励从善 ,相互规劝朋友改错,您能做 到吗?5.劝谏要善巧方便劝谏,要注意方法: (1).劝人要善巧方便。不能劝一次人家不听你就不高兴,并回来跟别人说 ,那个人真没有善根,劝他都不听,这样不好,因为“ 行

7、有不得,反求诸己”,要学会自己反省,当我们时时 反省,一定会找出很好的办法。今天为什么很多人不能 接纳别人的规劝?有两种原因,我们不能不晓得。第一 个,规劝的人,他的态度、他的语气很强势,就好像指 责说:你不可以这样,你错了,态度不能圆融。第二个 ,就是对方他接受你这样严厉的态度,不是很好的口气 ,他不能服你,他认为你这样讲我,我偏偏不改。所以 此地讲“善”,一定要有善巧方便。从历史上,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唐太宗跟魏征,像这样 的皇帝,开阔的胸襟,能接纳建议大臣对他的规过,可以 说相当的难得。贵为皇帝都能如此,我们想一想,我们今 天的身分地位,是不是更应该学习他们这么宽宏大量,这 么大的胸襟。我们

8、在劝别人,在劝人的时候,自己也要想 一想,用怎样的言语,用怎样的态度;如果你能比喻,用 譬喻的方式,往往收到的效果更高。 双方都能树立很好的 德行,就是“德皆建”。 【故事】劝谏要善巧 春秋时期郑庄公的母亲武姜非常宠爱她的小儿子公 叔段,结果公叔段起而造反。郑庄公对母亲武姜帮助弟 弟叛乱十分不满,就把武姜迁到城颍去住,并发誓说: “不到黄泉,誓不相见。” 一年多过去了,郑庄公感觉到自己对母亲的做法有 点过分,很后悔,但他发过誓,不能违背誓言去接回母 亲,因此,内心十分矛盾,整天闷闷不乐。颍谷的守将 颍考叔听说了这件事,就向庄公进献贡品,借机见到庄 公。庄公请颍考叔吃饭,颍考叔把肉留在一旁不吃。

9、庄 公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吃肉?”颍考叔回答:“ 臣家有老母,平时只吃臣给的食物,没有尝过大王的肉 羹,请允许我留下带给老母。”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食物,只有寡人没法送 。”颍考叔说:“此话何解?”庄公告诉他原因,并说 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主公有什么可担心的?如 果挖一条隧道,直通到有泉水的地方,然后在隧道里 相见,谁能说是违背誓言呢?” 庄公听了大喜,就立即命人去挖隧道。隧道挖成 以后,庄公终于在隧道中见到母亲,双方又悲又喜, 从此恢复了正常的母子关系。 郑庄公 【今解】孔子曾经说:“过 而改之,是不过也。”春秋 时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能够 “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 ,可以说是古

10、往今来改过的 典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犯错误在所难免,最关键 的是犯了错误后能够知错就 改,而非文过饰非,乃至指 鹿为马,颠倒黑白。 (2).劝谏应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论语云:“君子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 也”,即君子在得到朋友信任才能劝谏,如果没有达到 信任的程度你去劝谏他,他会以为你是在诽谤他。特 别是我们到公司才三天,就到老板的办公室说,经理 我给你找出10条不好的地方,我这个人就这样正直, 我是为你好。老板会说,很感谢你,你下礼拜不用来 了。所以你到一个公司去,一定要多看、多听、多学 习,话说多,不如少。少说多做,身教重于言教。(3)如何建立信任?要热心、要多付出。你要针 对别

11、人的需要去付出。劝谏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付 出-需要-善于观察-接触,但有的人过于热心,朋 友见到他都要赶快避开。 劝谏是很有学问的。首先自己要有德行,如果自己 劝诫没有效果,那自己要检讨自己,因为“德未修,感 未至”,如果真正有了德行,当你这样的德风吹出去了 ,周围的人一定被感化,所以孔子曰:“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只要德风吹出去了,草一定弯下腰来。 当这个时候就做到“善相劝,德皆建”,也共同建立起良 好的品德修养了。 有个故事是这样讲的,有户人家男主人出外工作,只剩下 婆媳和孙子。每当媳妇很严格地教育孩子,甚至打他时,做奶 奶的总是回避到一旁,等孩子被打之后,奶奶会出来牵着孙子 的手

12、,说:“母亲打你是要你好,因为你做错事情了,打你一次 ,让你永远记住这样做是错误的,是要把你打醒,将来成为贤 良之人。”正是因为有这样贤明的奶奶,所以这户人家的子女长 大之后很有成就。 为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该要配合,要同步一致。作 为爷爷奶奶如果在旁边看得心疼,就应该回避一下,切忌在旁 边“搅局”,使孩子恃宠而骄。当然做父母在严厉教育子女的时 候,也要特别谨慎小心,要打安全部位,不可以打要害的地方 ,避免意外的伤害发生,不然那就真的是遗憾终身了。 所以“善相劝,德皆建”,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也要 及时、善巧方便地提醒,否则,自己的德行也是有缺失的。在此地也要提出一点,这也是很多家长都

13、纷纷反应的 ;也就是说,如果父亲在教小孩,他比较严格,做母亲的 就在旁边搅局。什么叫搅局?就是爸爸口气比较严,妈妈 就在旁边鼓噪说何必这么严格,让小孩有所依恃,让小孩 觉得你们大人都没有办法一致,所以他就有恃无恐,这个 也很不对。当有人在劝教子女,或者在劝勉别人时候,在 旁的人应该要先回避一下,千万不要破坏当时的教诲。因 为教导子女,非常忌讳一个严格的在教,一个很宽宏大量 的在旁鼓噪,这是很不好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用真诚心和善 良的言语去劝导家亲眷属、领导、同事、朋友、同学等 改过为善,则双方都是高尚品德的增上缘;如果发现家 亲眷属、领导、同事、朋友、同学等有了过错而不去劝

14、 规,而是开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任自流,则双方都是违 背了道德的行为准则。 “善相劝”,就是“四摄法”中的“爱 语”,它不一定是好听的言语,但是最真诚的话,是确确 实实、诚诚恳恳帮助自己改过为善的行为。现代社会上 只有两种人是“善相劝”的人,一是做父母的,二是做老师 的。如父母对子女犯过错时的打骂;老师对学生犯错误 时的批评,甚至体罚,都是“善相劝”的范畴。然而,现代 社会的法律又讲要保护青少年权益,又讲要保护人权, 结果致使父母也不敢打骂子女了,老师也不敢批评、体 罚学生了,这样才使得现代的青少年无法无天,其犯罪 率不断提升就是明证。 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于2004年冬播报了有 一对双

15、胞胎姐妹亲手用老鼠药毒死父母的实例,骇人听闻 ,而原因却十分的简单。双胞胎姐妹不到15岁,由于初中 毕业没有升到所谓的重点高中读书而被父母责怪了几句, 结果姐妹俩就到街上买回老鼠药放在食物之中将父母毒死 ,父母死后,遗体也不管,而是姐妹俩拿着家里的钱双双 到外面旅游去了。这样的惨案,闻所未闻。当然,这就是 做父母的根本没有做到“善相劝”的义务,也是“过不规,道 两亏”的典型实例,典型果报。所以,这一句教诲,就是教 导我们对家亲眷属、领导、同事、朋友、同学等的过错, 有“善相劝”的责任和义务。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这是教学,这就是 教学,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善相劝”,这是教学。他

16、的利 益是什么?“德皆建”,劝人的人道德提升了,被劝的人道 德也提升了,这叫双赢。有一次有个老师他就跟末学讨论 ,问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说学生跟老师双赢的方法 怎么做?末学就想到礼记学记里面的一段话,哪一 段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说这就是双赢,你看教 学相长,学的人固然他提升,学然后知不足,他知道自己 不足在哪里,可是教的人也获益,教然后知困,教的人也 获益了。所以知不足的人,他知道不足他能自反也,能够 自己反求诸己,继续的提升。知困,教的人知困,困难, 知道说教不下去了,肚子空空的,然后自强也,继续回去 读书。这是什么?双赢。你看就是“善相劝,德皆建”,就 是这“相长举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