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7205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5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第1414课课 从从“ “师夷长技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到维新变法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第三部分:教学过程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第四部分:板书设计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历史必修必修 3 3第五单元第第五单元第1414课。课。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所起的作用。程中所起的作用。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根据这样的学习要求,

2、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目标:根据这样的学习要求,教学中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 1知道知道林则徐在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地位,能林则徐在学习西方历程中的地位,能说出说出魏魏 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理解两人思想变化的两人思想变化的 原因。原因。 2 2结合结合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洋务运动的重大活动,理解理解“ “中体西用中体西用” ”思想思想 的主要含义。的主要含义。 3 3能能说出说出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观点,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主要观点,并尝尝 试分析试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影响。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当时的影响。 4 4能能感受到感受到

3、近代重要思想家向西方学习、不懈探索近代重要思想家向西方学习、不懈探索 救亡道路的精神。救亡道路的精神。 第一部分: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重点:重点:“ “开眼看世界开眼看世界” ”、“ “中学为体、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西学为用” ”和和“ “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思想” ”的特点的特点 及其影响。及其影响。 难点:难点:分析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分析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 习的阶段特征,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思习的阶段特征,认识近代前期中国思 想解放的渐进历程。想解放的渐进历程。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历史学科是天水市中考科目,我校拥历史学科是天水市中考科目,我校拥 有本市最优秀的生源,天水一中的高二

4、文有本市最优秀的生源,天水一中的高二文 科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他们思维活跃,科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他们思维活跃, 参与意识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解读材料和参与意识强。已经具备一定的解读材料和 提炼信息的能力,且将要面对的高考亦侧提炼信息的能力,且将要面对的高考亦侧 重材料的理解与提炼。因此,在教学方法重材料的理解与提炼。因此,在教学方法 上我采用问题与材料教学法。近代中国历上我采用问题与材料教学法。近代中国历 史相关资料较多,但要注意精选。史相关资料较多,但要注意精选。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和必修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和必修1 1、2 2的学习中的学习中 有所涉及,学生对有所涉

5、及,学生对“ “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 ”的具体活动有的具体活动有 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相对来说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相对来说 知识点都较为零散,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知识点都较为零散,且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 层面,对于思想文化方面知之甚少,对历史事层面,对于思想文化方面知之甚少,对历史事 件缺乏整体认识,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件缺乏整体认识,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知 识进行整合。识进行整合。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在教学模式上采用“ “先学后导先学后导” ”的方式的方

6、式 ,在此前的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在此前的教学中,我多次采用“ “先学后先学后 导导” ”的模式,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然的模式,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然 后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后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二部分: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基于此,我打算把林则徐、魏源、洋基于此,我打算把林则徐、魏源、洋 务人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观务人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观 点,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点,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 相关观点产生的原因、这些观点的演进情相关观点产生的原因、这些观点的演进情 况,并感受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的况,并感受这些先进的中国人

7、不断探索的 精神。精神。第三部分: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按照我校教学过程落实“教学五环节”中 的预习要求,在上课之前学生已完成教材的阅 读、配套资料的“自主预习”部分。请同学们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15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欧的思想界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历史的发展各有什 么影响? 2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表现有哪些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导言解读:导言解读:由由“ “近代近代” ”确定本单元内容起于确定本单元内容起于 “ “鸦片战鸦片战 争争” ”,引导同学们回忆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同学们回忆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鸦片战争是中

8、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代史的开端。它的它的“ “转折转折” ”和和“ “开端开端” ”体现在以鸦片战体现在以鸦片战 争为界,之前之后的中国在政治、经济、争为界,之前之后的中国在政治、经济、 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八十年来,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 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 国人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 步都伴随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这些环节 构成了文化上的古今中外新旧之争的辩证发 展线索,反映了中国人在奔向近代化过程中 的认识的逐步提高。”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导言解读:联系第

9、一、二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对比鸦片联系第一、二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对比鸦片 战争之前的中国和西方思想界,总结其特点战争之前的中国和西方思想界,总结其特点 为:学术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思想界妄为:学术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思想界妄 自尊大、愚昧无知。这种局面被鸦片战争所自尊大、愚昧无知。这种局面被鸦片战争所 打破,鸦片战争使中国人传统的民族优感和打破,鸦片战争使中国人传统的民族优感和 民族自信心遭到沉重的打击,原来的认知被民族自信心遭到沉重的打击,原来的认知被 推翻,至少是遭到质疑。一部分先进的中国推翻,至少是遭到质疑。一部分先进的中国 人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从而人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将走

10、向何方?从而 开始了近代中国开始了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思想解放” ”的历程,也进入的历程,也进入 了近代中国的探索史!了近代中国的探索史! 从学习的主体来看: 包括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从学习的内容来看: 有科技、有制度、有思想文化;从学习的目的来看: 共同主题“向西方学习”,救亡图 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历程 :1 1近代中国人近代中国人“ “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 ”的层次是由表及里、由的层次是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递进式发展的。而学习层次不断深入的过程浅入深,递进式发展的。而学习层次不断深入的过程 ,也正是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也正是中国人思

11、想不断解放的过程。2 2从鸦片战争到从鸦片战争到1919世纪末紧紧围绕着世纪末紧紧围绕着“ “救亡图存救亡图存” ”这这 个时代主题,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中的有识之士个时代主题,近代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中的有识之士 都用自己的方案和实践彰显着中国民族的民族责任感都用自己的方案和实践彰显着中国民族的民族责任感 和历史使命感。和历史使命感。3.3.每一次探索几乎都是在某次战争之后。每经历一次每一次探索几乎都是在某次战争之后。每经历一次 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一步,中国人随即做出相关反应战争,民族危机加深一步,中国人随即做出相关反应 。 从而体现出近代中国的历史,即是屈辱史(战争),从而体现出近代中国的

12、历史,即是屈辱史(战争), 又是抗争史(史实),更是探索史(思考)。又是抗争史(史实),更是探索史(思考)。伏尔泰卢梭康德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 了解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思想历程历程;理解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作用。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一.“开眼看世界”:(教师引导分析“开眼看世界”的含 义,主要是讲林则徐和魏源率先迈出了 “师夷”的步履。以此引入背景,并让 学生明白林、魏“开眼看世界”的价值 ,为对其正确评价奠定基础。)据

13、统计:在鸦片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中据统计:在鸦片战争两年多的时间里,中 国调动了十多万大军,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国调动了十多万大军,先后有一名总督(裕谦 ),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两名提督(关天培、陈化成)七名总兵( 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张朝发、祥福、江继芸、郑国鸿、王锡朋、葛 云飞、谢朝恩),两名都统(海龄、长喜)以云飞、谢朝恩),两名都统(海龄、长喜)以 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 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战争显示出 的中国和西方之

14、间巨大的差异及对 国人的震撼。)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火逼迫下步 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是中西方之 间的武力的较量和竞争。从来都是朦胧一团 的“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 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 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睹身受, 终身不能去怀。 在禁烟的过程中,林则徐最早接触西方人在禁烟的过程中,林则徐最早接触西方人 ,不仅意识到中国的闭塞,也看到了中国国力,不仅意识到中国的闭塞,也看到了中国国力 的虚弱。故林则徐一改以往中国士大夫自视的虚弱。故林则徐一改以往中国士大夫自视“ “ 中央大国中央大国” ”的傲见,在军事

15、技术和军事装备层的傲见,在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层 面正视西方文明。面正视西方文明。在致友人的信中,他曾对中西的在致友人的信中,他曾对中西的“ “器器” ”和和“ “ 技技” ”的功能进行形象的比较:的功能进行形象的比较:“ “彼之大炮,远及彼之大炮,远及 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 器不良也;彼之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器不良也;彼之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 断。我放一炮后,需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断。我放一炮后,需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 不熟也。不熟也。”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材料材料1 1: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材料材料2 2: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而作。 海国图志海国图志 叙叙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