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高考语文试卷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备考建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6797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9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年高考语文试卷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07年高考语文试卷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07年高考语文试卷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07年高考语文试卷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备考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07年高考语文试卷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备考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年高考语文试卷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年高考语文试卷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备考建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年高考语文试卷 综合分析暨08年语文高考 备考建议07年全国语文命题综析1 全国语文试卷基本保持稳定。 2 全国十八套试卷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其余的可看成过渡性质的类型 。 3 通观这三种类型,考查的内容基 本保持不变。高三复习的可发展空间学习态度。知识与能力的梳理与整合。集中的专题练习。研究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的学科特点具有特殊性。其特点 是其体系呈现一种网络化结构。语文是 知识与能力的网络化结构,是语言情感 思维的网络化结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网络化结构。我们研究语文的学科特点,主要目 的是了解语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确定 科学的训练体系。高三语文的四条主线学习新课(56册)复习旧课(1

2、4册)以考点为序的复习练习各种测试1散文阅读阅读 在复习习中的地位对对五六册的课课内现现代文阅读产阅读产 生良性影响; 对对社科文阅读产阅读产 生良性影响; 对诗对诗 歌赏赏析产产生良性影响。2理解考纲五个能级级的关系思维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 息存储-信息输出。课程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造。 考纲能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表达应用、鉴赏评价。强调“理解、分析与综合”就思维过程而言,这五个能级并不在 一个层面上。“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 价”是信息加工的阶段;“表达应用”是信 息输出的阶段。与散文阅读关系最大的是“理解、分析 综合”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

3、“分析”。所 谓思维能力的整合,就是在“理解分析综 合”上下功夫。散文阅读的设题 1从内容设题: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哪些感情 (静态)、感情有什么变化(动态)、艺术形 象(人物与景物)有哪些特点;或文章的某一 局部的几个方面。 2从结构设题:线索、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3从语言设题:词语、语句,有什么含义,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两句看似矛盾的话之间有什 么关系等等。 4从行文思路和写作动机设题:作者为什么这 样写,这样说,有什么用意。 5从赏析设题:赏析语言、赏析形象、赏析表 现手法。散文阅读训练的步骤1 阅读 2 审题 3 答题 4 批改与评讲社科文阅读(一)散文阅读与社科文阅读的区别。 (二)

4、社科文选择语言材料的总趋势。 (三)社科文阅读的设题。 (四)社科文阅读的训练步骤。社科文阅读的设题(一)第一题一般都与概念有关,或者直接考查概念 。例:全国卷一: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全国卷二: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四川卷:5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 “瓦斯开发利用的意义远远超过 单纯的变废为宝”湖南卷:6.依据原文,不属于科学家们所做的 嗜盐菌实验的一项( ) 社科文阅读的设题(二)一般是从说明对象的性质、关系、成因等方面设题。如四川卷 : 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对我国煤炭开

5、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所导致的煤矿企业可 以采气却无法采煤的情形,有媒体用威尼斯商人中“割肉不 许流血”的难题来形容。原文是“可采煤却不可采气” 概念问 题。B有研究认为: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所能观测到的90以上的 温度上升可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原文是“观 测到的温度上升与人类有关的可能性超过90%) 关系问题。C获得中央特许权的两家煤层气开发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相 当于山西省含煤面积60 % 以上的煤层气开发权和对外合作权。概 念问题,偷换概念,原文中只说了获中央特许权的企业拥有全国 相当面积的开发权与对外合作权,没有与山西对比。D煤矿企业对储存于煤层中的瓦斯采用朝夭排放的方式

6、,能够 降低煤矿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但将产生温室效应,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关系问题。社科文阅读的设题(三)从作者的写作动机的角度设题。例:辽宁卷 8.根据原文,下列真正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 A要降低技术的负面作用,应强化人对技术应用的责 任感,根据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来判定技术应用的后果 。B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就会被消除 ,而且只有依靠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负面作用才会被消 除。太绝对,原文中对此有论述。C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技术不能取代道德,就像道德 不能取代技术,如果技术能够做到的事,我们就应当去 做。画线句子错,原文下面还有话“那我们就放弃了对 技术应用后果的评价和责任

7、”D技术应用的负面作用,责任不在技术而在人,在于 人怎样应用,所以要遵守技术的社会逻辑,而非自然逻 辑。原文是讲两种逻辑都要遵守。社科文的设题(四)从推断的角度设题,关键是新的结论与原文的有没 有关系,这种关系正不正确。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解决煤炭开采权和煤层气开采权分置问题有利于 促进我国煤矿企业对煤层气实施地面预抽。B发达国家将资金用于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的直接排 放所获得的温室气体减排数量可抵扣其温室气体减排 量。C实现“采气与采煤一体化”就能够使我国煤矿企 业加快瓦斯开发利用的速度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就能够”说法太绝对。D税收、价格等政策支持可以引

8、导我国煤矿企业提 高瓦斯开发利用率和瓦斯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语言的实际运用(一)第六大题的特点:综合性。 (二)分类训练,提高效率。 (三)06、07年第六大题的变化。 (四)第六大题的复习策略。全国部分地区第六大题命题一览表07全国卷A 其他(修改便条) 其他(删词语) 仿句 (有比拟与对偶要求) 07全国卷B 填(选句填空) 其他类(修改词语使文段 得体) 创:看图表写文字(为奥运火炬写一段话, 要求比喻和拟人修辞) 07四川卷 创(读漫画写内容和寓意) 创(写阳光与树 叶的对话) 创(批驳不遵守公德的错误言论) 07重庆卷 填(在一段话的空格处填两句话) 创(在 一句话后续写一段文字)

9、填(填关联词语)诗歌赏析的设题:是什么例:“重庆卷”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 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 时使用了什么手法?诗歌赏析的设题:为什么例:海南卷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 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歌赏析的设题:怎样表现的例:四川卷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 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诗歌赏析的设题:你认为怎样例:山东卷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 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 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整理理诗歌赏析的有关知识和术语( 一)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欲抑先扬(

10、欲扬先 抑)、虚写实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或反 衬)、对比、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 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虚写 、实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 静衬动)。整理理诗歌赏析的有关知识和术语(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或情景相 生(情景相融)、或以景衬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双关、反 问、对偶、对比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雅 致、绚丽飘逸、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 藉、悲怆幽怨等。怎样阅读诗歌(例一)06年四川卷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

11、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怎样阅读诗歌(例二)07年四川卷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蟀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作文训练(一)06、07年作文题目综述。 (二)作文训练的序列。 1 素材准备。 2 审题训练。 3 写作训练1 素材准备素材积累 生活素材的积累 从教材中积累素材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社会新闻、新人新事2 对素材的内涵分析思考青岛“微尘”材料角度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群体的力量是 巨大的。角度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善的环境可以 促使人们向善,而恶的

12、环境则可能促使人们向恶。角度三:要敢为天下先。第一个以“微尘”名义向困 难者捐助二十万元的人,无疑是勇敢者,是第一个吃 螃蟹的人。角度四:施恩不图报;受恩要回报。角度五:我们不要消极地批评社会风气不好,更重 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思维角度变换举例(一)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 七中罗晓辉蜀犬吠日:一条欢呼光明的狗,人们总批评它 少见多怪。原来,对光明的赞叹,竟也成为有 些人垄断的特权。童叟无欺:通常被理解为“毋欺童叟”。其实也 可以理解为:只有幼稚的儿童和昏聩的老头不 骗人。而在红尘中打滚的其他人,则多少难免 假冒伪劣,尔虞我诈了。指桑骂槐: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槐树有一个 强硬

13、的后台,人们可以推托说,他骂的是桑树 。思维角度变换举例(一)对“日落”这种自然现象落日是暗淡的、悲哀的,是悲观主义的符号,我们应 该喜欢美得蓬勃的朝阳。落日在死亡降临之前,仍然尽可能散发出光和热,有 强烈的奉献精神。太阳有升有沉,万物有生有死,乃是世界的普遍规律 。太阳在黄昏退出天空,是为了让月亮也有尝试的机会 。在地球此处是日落,而彼处则是日出,落日表明太阳 的平等无偏,无私普照。太阳实际上并未真的落下,它仅仅是在此地的人们视 线中暂时消失。它永不疲倦的工作精神,值得赞美。3 审题训练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类型,及 各类作文的特点和要求。明确题目本身的内涵和要求。分析题目,思考发散的角度。4 写作训练两条线:自由练笔;大作文。加强文体意识。 从批改中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古文阅读(一)07年语言材料的特点。 (二)古文的设题思路基本不变。 (三)古文训练的顺序。 1加强课文的学习与复习。 2加强词语的积累与整理。 3课外古文阅读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