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245983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6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和社会 生产方式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出发点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都来源于生 产;资料生产是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三、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劳动 含义 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有目 的的活动特点 第一,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第二,劳动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 第三,劳动是社会生产活动。劳动对象含义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的类型一类是天然存在物;另一类是劳动的

2、产 物。劳动资料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 料包括生产工具,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 志。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外的一切物资条件 ,如建筑、交通、通讯等。劳 动 过 程 三 要 素 劳动人的因素劳动 资料劳动 对象生产工具 厂房、道路等未经加工的自然物 经过加工的原材料生产 资料物的 因素劳动者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一、生产力的构成 1、社会生产力的含义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科学技科学技术术术术是第一生是第一生产产产产力力科技是潜在的生产产力, 科技要转变为转变为 现实现实 生产产力必须通过过三个方面表现现出来 : A.劳动劳动 者劳动劳动 技能的提高;B.劳动劳动 对象范围

3、的拓展;C.生产资产资 料质质量的改进进。当科技渗透到劳动三要素中发挥发挥 作用的 时时候,科技便转转化成了生产产力。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也称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社 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关系。2、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的关 系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来考察,生产关系 包括: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生产指狭义的生产,是直接的生产过程 。分配是指社会对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是指人们互换劳动产品的过程。消费是指人们消费物质资料以满足各种 需要。(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第一,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 消费的社会

4、性质; 第二,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 象; 第三,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着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水平和结构 。(2)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种反作用的表现为两个方面:促进生产的发展阻碍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总过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起点中介环节终点广义生 产关系狭义生 产关系交换和分 配关系消费 关系生 产 关 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和交换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决定决定3、生产关系的内容4、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产关系必须联须联 系生产产力和上层层建因为为生产产力决定生产产关系,所以研究生 产产关系不能离开生产产力。由于上层层建筑不仅仅决定于

5、经济经济 基础础,而 且有反作用,所以研究生产产关系要联联系 上层层建设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 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性的,生产力的 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 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的统一 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 经济建筑也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 盾,人类社会正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运

6、动中前进的。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 盾矛 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 定反 作 用生 产 方 式社 会 形 态决 定反 作 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 定反 作 用辩 证 统 一决 定反 作 用辩 证 统 一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的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 质的、必然的联系。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 的; (2)经济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 (3)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人们不能 违背、制造和改造它。2.经济规律的特点(1)经济

7、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2)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的活动;(3)在阶级社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具有阶级背景。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的 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 和利用经济规律。第一类是所有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二类是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三类是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4.经济规律的类型三大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原始 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 主义 社会社会 共产 主义 主义 社会 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 马马克思主义义政治经济经济 学是阶级阶级 性和科学性的统统 一 1.阶级性

8、政治经济经济 学的阶级阶级 性就是指这门这门 科学的理论论 体系,反映着一定阶级阶级 或利益集团团的意志和实实 际际利益,为为一定的阶级阶级 或利益集团团服务务。政治经济经济 学的阶级阶级 性是由它的研究对对象决定的 。政治经济经济 学的研究对对象是生产产关系,而生产产 关系,归归根到底是人们们之间间的经济经济 利益关系。 在阶级阶级 社会中,经济经济 利益关系表现为阶级现为阶级 关 系。背景资料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马克思指出: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资本论 中出现的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在政治经济学 领域中,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是它在一 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 象和

9、范围的特殊性,必然会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 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 ,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例如,英 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中的38个信条展 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1/39进行攻 击。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2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有两种截 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 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不应该 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现代化与 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另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等于该理 论已经有了普遍性。在数学

10、基础理论中,尚且有法国的布 尔巴基学派、波兰学派等等,难道经济学家们比数学家还 更容易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吗?”见崔之元西方经济理论 的范式危机与樊刚先生商榷中国书评1995年9 月。2.政治经济经济 学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揭示了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趋势,并科学分析了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 三 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1.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科学的抽象法 科学抽象法是是马克思研究经

11、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 量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偶然的、非本质 的外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 系,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方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 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逻辑 方法,是指在研究经济现经济现 象时时,依 据经济经济 范畴的逻辑逻辑 关系,从简单简单 到复杂杂 、从个别别到一般,使研究逐步深入,阐阐 明经济现经济现 象和经济过经济过 程的逻辑发逻辑发 展过过程 。历历史的方法是指研究经济现经济现 象和经济过经济过 程时时,必须

12、须遵循历历史发发展的线线索来把握 其规规律,既不能割断历历史,也不能歪曲 历历史。4.其它方法数学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正确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填空 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 及其发展规 律的学科。 2政治经济学具有 和 的性质。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4劳动的三个要素是 、 、 。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 。7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包括: 、 、 、 。 8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9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 因素。 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 。 11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是 。思考题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